万书网 > 散文 > 我的入党初心故事17篇 > 第2页

第2页


          大学期间的经历,使我对入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党组织对入党名额和程序有严格的规定,党组织吸纳的都是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志。有了这样的认识,当我进入踏出校园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大学生村官后,我更是摆正心态,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沉下心来,立足岗位工作,向身边的同事、老党员学习业务技能,学习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努力学习他们和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积极总结经验,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用自己的踏实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漫漫村官路,这条路寄托我太多青春的记忆,记录下我无怨无悔的足迹。我也有幸在这条路上通过磨砺,通过群众的检验,在2010年6月24日,我转正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多年的梦想成为了现实,那一刻我心潮澎湃,面对着火红的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入党那一天,是我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不管何时何地,我将入党誓词付诸实践,并时刻用它激励自己,始终深怀一颗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不断提高为党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自己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的称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对于我来说既是荣誉,更是鞭策,鞭策我在各方面做得更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不忘初心、以身作则,继续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光辉形象。
          回忆入党那一天,感恩党培养这些年,这是每位共产党员都应经常扪心自问、自觉反思的人生课题。因为我们在回忆中历炼人生,我们在感恩中增强党性,我们在回忆与感恩的双重洗礼中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铭记入党这一天,就是不忘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党性锻炼和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现在的我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为民、为人之道,必须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扎根群众。立足本职,以诚待人,无私奉献。在工作中勤恳、无怨、热情、忠诚。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提升自己、锤练自己,真正让自己修成真身,让自己更完善、更胜任基层工作,更好好服务群众。
        
我的入党初心故事篇4
          我1953年入党,迄今已65周年。党把我从一个普通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大学教授。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在纪念党的生日之际,总有道不尽的党员生活感悟。
          在65年党的生活历程中,我的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入党前所受到的深刻启蒙教育。那是1946年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我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时为重庆市第二中学小龙坎分校)读初中。当时,与人民解放战争的熊熊烈火相呼应,重庆市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尤其1949年4月12日,全市大中学校举行示威游行,“反饥饿、反迫害、争生存、争温饱”的口号震撼山城,“山那边好地方”“团结就是力量”的嘹亮歌声响彻云霄。大家手挽着手激愤前进,全然不顾路障那边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游行示威结束后不久,同学们蓦然发现,两位组织带领游行的学生领袖消失了。直到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大家才惊愕得知,他们两位牺牲在国民党残杀革命志士的监牢渣滓洞。闻讯后同学们无不悲愤洒泪。全校举行了追悼大会,他们的遗骨被安葬在我们校园内。镌刻着他们名字的墓碑,和大地长存,与青天辉映。此情此景,成为我入党前最深刻的启蒙教育,在心中留下永不消失的烙印,给了我进步的精神力量。1950年3月,我成为重庆市第一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之后,担任了重庆市第一中学学生会主席。1952年参加高考,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修科。我怀着当一名党的理论宣传员的渴望,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的入党介绍人殷切地要求我:“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永远牢记党的理想和信念。”当我成为一
          名共产党员后,每次回到母校重庆市第一中学,便会来到校园内两位烈士的墓前三鞠躬,向他们虔诚地致共产党员的敬礼。
          在65年党的生活历程中,我深切地认识到,共产党员要时刻准备接受各种考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革命战争烈火的焠炼。但和平年代的道路也并非一马平川,各个时期、实际生活其实都充满着矛盾,存在着各种考验。作为共产党员,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在大大小小的考验中达到合格的要求,将是一份需要终生慎思谨行才能完成的答卷。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变故比较多。当面临复杂的情况、是非一时难于分辨时,尤其当个人身处逆境时,思想上也会产生迷茫。比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虽年仅三四十岁,却也成为批斗对象。当时,认识上不能理解,情感上更难于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心里总会默默自勉:要牢记入党誓言,坚信党的理想信念,坚守党员的崇高信仰,经受住风浪的袭击,直面社会动荡的考验;要与党共度时艰,坚守党员正确的政治立场不动摇,保持党心的生机与活力,绝不消极悲观,绝不丧失党员的意志;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党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风雪严寒过去后,迎来的是改革开放的春天。
          在65年党的生活历程中,我还深切地认识到,共产党员必须将党的事业和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和行动中。人生的道路丰富多彩、曲折多变,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任务、所从事的具体工作都会有所不同。然而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应将所承担的任务、所从事的具体工作,都视为落实党的任务、党的要求的具体行动,必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对党、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做好。我这一生,参与了学科教育、社会学两个学科的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主编了全国和xx市中学
          政治学科的教科书,撰著和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课文集》《简明社会学》《社会学文集》等著作和数以百计的文稿。退休前还在校内外担任过不少党、政和学术职务。我的周末和节假日,大多数是在撰写学科建设的文稿、著作或忙于党政工作中度过的。陪伴孩子、妻子度周末,可说是一种奢侈。退休以前都是用手写稿,有时甚至写到手指发肿。退休之后,60岁学会用电脑,写作顺利多了,迄今已二十余年。改革开放之前编撰中学教材,一般不署作者个人姓名,基本上也没有稿酬。我想,作为一名党员,做工作不应计较个人名利,而是要让党放心,让我们服务的对象满意,这样才不辜负共产党员的称号。
          在65年党的生活历程中,我还深切地感悟到,人的自然生命终会衰老,然而,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和党性精神则永远不应衰颓。我们华东师大老教授协会的一批老同志包括老共产党员,响应党委的号召,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工程,编撰了《师魂——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文脉——华东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回眸》等大型著作,为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教科书,为学校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师魂》是我校老一辈名师的赞歌,写了我校79位老一辈名师,全书75万余字。《文脉》是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历史纪实,全书约百万字。100多位作者精心撰稿,20多位编委齐心努力,历时七年多,充分展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力求师魂的真谛和学科建设的文脉得以代代传承。我作为校老教授协会首任会长,担任了这两部著作的主编。工作起步时,我迈向80高龄,两书出版后,我又前进一大步,登上85岁高峰。在参与编撰这两本本著作的过程中,我常被老一辈名师和学科建设者们心向祖国、爱党敬业、诲人不倦、献身师大的精神感动落泪,深知肩负重任,不敢稍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