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 因公殉职

因公殉职



                                            海瑞退休不成,7多岁的老人,顶不住了。于是,病了。病重的他认为吃药也无益,所以拒绝进药。病中的他交待的一件大事是兵部所送的柴银多耗了七钱,这笔钱务必要还。1587年,海瑞死了,时为万历十五年。海瑞一死,众官员可能暗歇一口气,可百姓们却不干,全城震动,商罢市,农罢耕,百姓皆穿孝,哭声震天。海瑞出殡那天,百万民众泪如雨下,沿街祭奠者百里不绝。

        相同的是,于成龙也退休不成,1684年3月,康熙令于成龙巡视东海防务,于成龙扶病出巡,海上周折一个月,旧疾复发,于成龙数日不能进食,呕吐不止。4月18日晨,于成龙挣扎着爬起办公,幕僚看出他行将“出世”,纷纷跪下。交待公事后,于成龙交待自身后事:尸骨归故乡,丧事从简,只交待了这么两句,还想再说些什么,但已口僵不能言,端坐而逝,年68岁。康熙皇上的好官员,大清人民的好儿子于成龙就这样走了,噩耗传出,江水呜咽,山林失色!

        【十一】遗物

        海瑞死时,身旁没有亲人;死后,没钱埋葬。皇帝特派佥御史王用汲处理后事。王用汲查出海瑞的遗产是:2两银子,旧袍子数件,海瑞身上穿的褪了色的衣服竟是他最好的衣服。这样的高级干部,死后竟连葬资都没有,王用汲只好带头捐款。与此同时,海瑞的画像在苏州陡然升值,百姓竞相购卖,有些人竟然为此发了笔小财。

        于成龙死后遗产:盐米数升,布被一床,袍服一件,靴带两条。这就是一个两江总督的遗产!面对这样的遗产,不哭行吗?江宁百姓罢市而哭,有些百姓甚至给于成龙烧纸钱,被其子廷冀阻挡。廷冀的意思很明白:老父阳世不贪一文,阴世也一样!这就是一个**的情怀!面对这样的情怀,不感动行吗?

        【十二】榜样的力量是没劲的

        海瑞死了,万历皇上赠其“忠介”谥号,加封太子少保。时人有诗赞曰:

        批鳞直夺比干志,苦节还同孤竹清。

        龙隐海天云万里,鹤归华表月三更。

        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羹。

        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海瑞一死,其精神境界得到了最后的升华,民众奉之为神。据说,凡海瑞庙,一切贪官污吏都不敢入。这当然是民众的夸张了,否则政府反贪可就轻松多了,在考场与官场设海瑞神位不就得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民众的无智来,靠这个吓贪官污吏,无非是哄自己玩罢了。

        康熙给于成龙书写碑文:“朕读周官六计廉吏,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吏道厥唯廉重哉。朕用是观臣僚,有真能廉者,则委以重寄,赐以殊恩,所以示人臣之标准也。”

        康熙说于成龙“实古今第一廉吏”,最后,于成龙获谥号“清端”,意为清官第一。此后,康熙将于成龙立为廉洁奉公的样板,号召官员们向于成龙学习!

        可我觉得,榜样是没有力量的,或者说,榜样的力量是没劲的。因为树立榜样的时候,其前提是个假命题,英明如康熙,也犯了这错误:若臣俱学成龙,天下何为不治?废话加傻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种逻辑用来唱歌尚可,用来反贪,纯粹是乱弹琴!

        皇帝并不真正喜欢清官

        皇帝并不真正喜欢清官,或者说,皇帝对清官的喜欢是有限度的喜欢。

        中国帝王的南面之术可以概括为阳儒阴法,或者说外儒内法。也就是说,中国帝王表面上遵从儒术,内在的实质却在使用法家之术。所谓的法,乃是韩非子的法。

        常言说: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韩非子也认为,人性是恶的,群臣皆有阳虎之心。每一个皇帝,再笨,也知道自己根本性的恐惧是什么,那就是自己屁股底下的龙墩!天下与龙墩,皇帝首先选择的当是龙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山是什么?就是龙墩!这一点,签订澶渊之盟的宋真宗明白;不让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宋高宗明白;“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慈禧老太太明白;“攘外必先安内”的蒋光头也明白。正是由于大家都明白,所以,汉代即有以龙墩安危为核心的罪名:大不敬、矫诏、擅发兵、阿党妄上等等。到了隋唐时期,终于完整地发展为“十恶不赦”。一句话,凡是对君权构成威胁的,损害皇权威严的,都是不赦之罪。

        韩非子的法术,挠到了皇帝的最痒处。术是什么?韩非子有两个层次的答案。在《定法》中他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在《难三》中,韩非子又说:“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两层意思合二为一,术就是指帝王驾御群臣的秘密之术!

        驾御群臣,首先要注意辨别忠奸,清除奸侫之臣。韩非子把奸臣的活动规律和惯用手法总结为“六微”和“八奸”。并且提醒帝王,举臣任事的标准,首先是看他是否忠诚,而且这忠诚是绝对的忠诚,没有是非标准的忠诚。韩非子说:“贤者之为人臣,北国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而待令而无是非也。”

        正是由于受了法家的影响,英明的帝王们才不约而同地“乱世用人才,治世选庸才,太平盛世出奴才,政治标准第一,道德标准第二,知识技能其三。”

        我们先看看始皇是如何求忠的:始皇在梁山宫,从山上看见李斯的车骑仪仗甚为隆重,表示不满。后来,始皇周围的人将情况告诉李斯,李斯立即减少车骑人数,始皇发现,知道有人泄密,审问在场人,无人承认,只得把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掉!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既然中国的帝王都喜欢韩非子的法术,为什么表面上却遵从儒家呢?很简单,愚民嘛。特别是秦家二世而亡,血的教训告诉后来的窃国大盗们:要温情脉脉,要脉脉温情!所以,儒家就是窃国大盗们白天的外套,法家则是他们的睡衣!

        岳飞之死,严格意义上来讲,在于不忠。高宗主和,岳飞主战,高宗想稳坐皇帝,岳飞却要迎回二圣,这不是跟君主对着干吗?而秦桧之所以能讨得高宗赵构的喜欢,恰是因了他的忠心。更何况法家云:君主本人要独断专行,众人称赞的人,不必喜欢;众人反对攻击的人,君主不必憎恨。君主有时候专喜欢坏蛋,真是气人!

        还有乾隆,那么英明,也狠抓反贪来着,难道就对和珅的贪污问题没有察觉?非也!原因还在于和珅虽贪,却是很忠的,又英俊,又聪明,绝无二心,一生都在想着法子哄主子高兴,这样的奴才皇帝不喜欢才是傻冒呢。乾隆自己也说:我也知道和珅坏,可是没了他,谁陪我玩儿呢?

        后来,嘉庆治和珅,诸位可不要自作多情地以为新皇帝在反贪。根本原因:之一,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不是嘉庆的人;之二,黑吃黑,嘉庆继位时,国库空虚,内乱频频。所以,乾隆死后第五天,嘉庆就将和珅革职查办。民谣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反贪,却是因为自己没钱闹的。

        那么你会问:难道皇帝不反贪吗?难道皇帝真的不喜欢清官吗?非也,皇帝当然反贪,但是只在贪风甚炽,影响政权的稳定性与合法性的时候,才反贪的。皇帝根本性的恐惧,除了臣有二心之外,还有就是百姓的造反之心。如果说百姓是妖魔的话,那么清官便是帝王供妖魔享用的牺牲与祭品。说得不客气点儿,清官是帝王放在百姓面前的冷猪头肉!所以,皇帝对清官的喜欢是有限度的,海瑞就是一个例子!嘉靖皇帝又要用海瑞做道德的幌子,同时又讨厌他的粗线条的二百五作风,无奈只好既不杀,又骂他为“那个咒骂我的畜物”。嘉靖升天,新皇隆庆登基,对海瑞的安排却成了新朝的一个难题。按黄仁宇的分析,“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让他升官而不让他负实际的责任”,而现代社会,我们也时不时地能发现,所谓的清官,经常遭遇明升暗降的所谓提拔重用。

        官员的薪水有数,上级要打点,来往的客人要招待,开销太大,想清廉是有很大的经济难度的。当清官的经济难度

        1628年,朱由检当上了大明皇帝,上任伊始,发出“文官不爱钱”的号召,而且随后的日子里,年轻的皇帝一直是以身作则的:当政十七年,宫中没有进行过任何营建!吃穿俱不讲究。自明神宗以来每月需饭费万余金,而崇祯下令节俭,仅存以前的1%;他还将皇帝穿衣一日一换的惯例改为每月一换;宫中的金银器具皆改用陶器。为他讲课的大臣甚至看到过他的衬衣袖口磨烂,吊着线头。

        问题是,皇帝的节俭,构不成全体官员的榜样,相同的例子还有,那就是道光帝。其实,单从经济角度看,当清官就有难度。所以,朱由检发出“文官不爱钱”的号召后,户科给事中韩一良就上疏发起了牢骚:如今何处不是用钱之地?哪位官员不是爱钱之人?本来就是花钱弄到的官位,怎么能不花钱偿还呢?现在都责备郡守县令不廉,但怎么能够廉?有数的薪水,上级要打点,来往的客人要招待,晋级考核,上京朝觐,都需要大量的花费,想廉行么?

        韩一良说的是大实话。众所周知,明朝的官员工资,是历史上最低的。吴思给他们算过:省级最高领导,年薪576石大米,折合人民币月薪1178元;正司局级年薪192石大米,相当于月薪393元;七品知县,年薪9石大米,相当于月薪184元人民币;像韩一良这样的股/副科级干部,66石大米,相当于月薪135元。你会说,不少了,比现在的工资还高嘛。实际上,官员到手的工资往往是打过折扣的。拿七品县令的工资来说,他每月只领一石大米,每年十二石,叫本色,其余都折成银子、钞、布发给你。这么一折,实际到手的就缩了水,类似我们中秋节领苹果,表面上是5元钱的苹果,实际上它可能不值3元,这一点,估计吃公家饭的同志们都领教过。总之,明朝的县长,最后每月领到手的,不超过113元。你会说,这也不少嘛,那么咱们再算一笔账: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如果不是身体有毛病,那么每家孩子少则三五个,多则一个班;那时不兴一夫一妻,官大的,妻妾成群,官小的,起码弄个一正一副一妻一妾,清廉如海瑞,那也是九娶妻妾的;更何况,那时没有妇女解放运动,没有男女平等,没有双职工,没有社会福利,没有公费医疗,没有养老保险,没有退休金。总之啊,保守估计,县长家里六七口人的话,全指望这千把人民币过日子,其生活水准,相当于我们河南穷小城里的下岗职工低保线!

        当然了,再没本事的县长,也不会把自己家里弄得像下岗工人之家似的,但也有例外——海瑞县长!海瑞在浙江淳安当知县,自己种菜,没钱吃肉。有一次为老娘做生日,买了二斤肉,这事儿竟上了内参——总督胡宗宪宣布:昨天,海县长为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肉!当然,还有比海县长更不济的——于成龙,干脆把自己弄得像个叫花子。

        清官还有个最后的难事:丧葬费没有的!海瑞死于吏部侍郎之职,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副部长,死后只有2两银子,丧葬费都不够,同仁王用汲凑钱把他下葬了。于成龙死后,连二两银子都没有,陈廷敬的《于清端公》载:“时署中无亲指,衣食饭含皆不备,江宁守于公经理其丧。”那时候的政府不负责给官员办丧事,有些太不人道了!

        据我归纳,清官,首先得有点丐帮精神,否则挺不下来。清官生不如死,死后也是个饿死鬼;贪官死后如生,死也是撑死的!

        做清官的道德难度

        “万事俱操心,惟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现代社会一度流行的对模范官员的最高赞歌。这样的赞歌我一听就头皮发麻,它是一种不祥的音乐,准确地说,它是丧乐,因为在这样的乐章里我们看不到人!道德榜样非我化,非人性化,写颂歌的人再在其背后声声不歇地唱赞歌,一步一步地把人往死路上送。有时候我都想,中国某些小记者简直都是刽子手,其手中的笔就是一支歪脖子枪,其专职就是把人一个一个干掉!尼采说:上帝死了,人活了!而我们的宣传报道却是这样的结果:人死了,上帝也气死了。

        如果要说官员中的模范,我觉得易牙先生可能是千古第一名。齐桓公说自己什么都吃过了,就是没吃过人肉。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回家就把自己的孩子烹了,端给桓公吃!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易牙是一个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不是人的人!后世的道德榜样,哪个也比不上易牙,不过性质是相同的:某某同志,孩子在家烧坏了一条腿,或者老爹快要病死了,总之,哪怕家里的亲人都有毛病了,他也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好像没了他,地球都不转了。其实中国缺什么也不缺人的,即使你是科长,那下面还有众多副科长的,即使五个副科长同时有孩子发烧,那还有第六个副科长,中国什么时候缺过官员?

        媒体也够逗的,把道德模范弄成人不人鬼不鬼的,自己也不知道这模范是人是妖,只好糊而言之:某某某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总之,官员要想模范一把,清官一把,从道德方面来说,也是有很高的难度的。一句话:六亲不认!包黑子做清官,做到平日没有私人书信往来,亲旧故友消息断绝!我私下里称海瑞为二百五,我自己认为,没有点二杆子精神,想做中国的清官,难哪!这也是百姓呼唤清官,而清官却少得可怜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做清官的体制难度

        清贫的决心与道德的操守并不是做清官的充分条件,充其量,它们只能构成做清官的必要条件。集权体制下,做清官,还有很大的组织难度。

        常言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从表面上,看到的是清官的决心,但从背后,看到的则是做清官的无奈。一句话:清官为民作主,但谁为清官作主呢?清官本身就没有任何有保障的安全,弄不好,连回家卖红薯的机遇都没有呢。红楼里,贾雨村当上南京知府后,就遇上个人命案:薛蟠打死冯渊,抢了个丫头,受害者告了一年,没有结果。贾雨村一听,新官的二杆子作风就上来了:岂有这样放屁的事儿,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说着就要发签派人去抓。结果还是在门子的眼色中暂停抽风,而且在密室里接受了门子给他上的第一节官员启蒙课。门子问:老爷荣任此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贾雨村问: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都不知,何能做得长久?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写本省有权有势极富极贵者,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不但官职难保,恐性命也难保。最后,贾雨村只好稀里糊涂地判案了。堂上的豪言,权当放屁了,相信贾雨村做官长久后,会发现,天底下到处都是放屁的事儿呢,官越大,放的屁也越多越大。

        这里我们还可以拿海瑞做例子。海瑞骂嘉靖,如果不事先抬着棺材,小命早被皇帝收回了。后来万历皇帝明白了海瑞身为道德榜样的作用,凡事还有点罩着他,但是即使这样,同僚们也能寻找合适的机会排挤与参劾他。157年,海瑞不得不愤而辞职,在家里坐冷板凳,一坐就是15年。1585年,海瑞被重新起用,这时,海瑞向万历提出了一个反贪建议:要杜绝官吏的贪污,除了采用重典以外别无他途。他提到太祖当皇帝时的严刑峻法,凡贪赃在6两以上的官员都要处以剥皮实草的极刑。按黄仁宇的说法:这一大干众怒的提议在文官中造成了一阵震动。以我看,海瑞这一提议,估计能把大明的官员全体“哈灭”掉,贪赃6两,可以说,除了海瑞外,其他官员没有不达标的。参劾的结果,万历皇帝给海瑞下的评语中有这样一段:“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

        看来,皇帝心目中,海瑞的作用无非是个道德模范官僚,成事不足,但却不会败事的。

        海瑞是执拗的,但一个官员的执拗,抵抗不过整个官僚组织与集权体制的执拗!

        清廉不是对抗体制的有效药剂,相反,一个官员的清廉程度与官僚组织的执拗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越清廉,来自组织内部的阻力越大。于成龙也可以用作例子。1683年,身为两江总督的于成龙感叹:行廉守职难矣。1684年,于成龙在江南已广博美誉,但却陷入不洁官吏的重重包围之中,导致他心神惊悸,才有了告老回家的念头!

        如何评价清官文化与清官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