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谁在收藏中国 > 第13章

第13章



                                    

        国家公职人员监守自盗的案例每年都有报料,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实“盗亦有道”,这话怎么说?这年头吧人过日子都爱攀比,这些人当然不会拿自己去跟盗墓贼比,那掉价。

        跟谁比?记者采访过一位在监狱里服刑的某市博物馆原副馆长,他也是因为偷盗馆藏文物被判了10年徒刑。他说:“我犯罪当然不应当,可是你知道吗,现在一些高级别的政府官员,谁家里没有几件东西(文物)?很多都还是上得了等级的东西,哪来的?他们自己掏得出那么多钱?全都是别人送上门的。包一项工程、看好了某个职位,先带当官的看展览,搞清楚他们喜欢什么,然后要不就去拍卖会拍,要不就上古玩城买。有些霸道点的官员干脆直截了当给文物部门的领导打电话,说有熟人看上了你们一件东西,随便算两个钱卖给他吧!你相信吗,一件国家二、三级文物,能几百块钱卖出去!我们就干过这事,领导指示的。最后碰巧去领导家帮他鉴定别的东西,一看,那东西就摆在他家里。你说这样的官员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呀,不也是变相抢文物?可人家照样升官发财,我们就得坐牢!”

        盗窃国家文物,还一肚子委屈、一肚子牢骚,这就是盗者之“道”!虽说荒谬,却也可以从中看到一些隐藏其后的社会问题,一位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对记者说:“文物的大量流失,最大的威胁仍然来自政府官员的腐败与渎职。”另一位文博界的朋友气愤地告诉记者:“经常有政府官员替盗墓贼说人情的事发生,为什么?不明摆着吗?许多被盗文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腐败官员的保险柜!就算查来查去查到了他的保险柜,警方一般也就追回文物,很少对那些收赃敛宝的政府官员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

        一位地方文物行政官员告诉记者,每年“两会”期间,或是别的大范围干部人事变动时,盗墓贼、文物贩子就会异常活跃,文博部门的一些专业人士也会非常繁忙,经常被人抓差去鉴定文物,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出土的东西。这位官员深有感慨地说:“当前,一个有良知的基层文物工作者所要面对的有两大敌人,一是盗墓贼,二是个别黑心、无知的政府官员,这两类人若勾结在一起,将会对中国文物造成一场新的灾难!”

        那位官员的话,记者在北京也得到了证实。北京古玩城的一位店主说,每年九、十月份开两会,他们店里的古董销量差不多赶上平常两倍。

        也许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铁板钉钉的事,才留给了物理与事理更多的想象与发展空间。但是,法理也一样吗?假如法律的材质不是铁、不是钢,而是橡皮与泡沫,公正与秩序岂不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第五章  谁废了中国文物专家  “北魏陶俑”(1)

        1994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北京潘家园旧货交易市场。

        熙熙攘攘的淘宝者瞪大了眼睛浏览着地摊上的卖品。在这群人中间,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中年男人,他是这里的常客,有些知道他身份的藏家,跟在他身后买一些他看好没掏钱买的瓷器陶器之类老物件。

        这天仍如往常一样,那位中年男子在各个摊位上转悠,身后跟着一群人。五花八门的古董玩器令人眼花缭乱……

        忽然,那位中年男人的眼神在一件斑斑驳驳的陶俑上滞留——那只陶俑是一位戴着文官帽子的骑马人,服饰古朴,周身布满土锈,依稀还留存一些未完全剥落的朱砂红彩,显然是在泥土里埋藏了多年。(图49)

        “您这件儿陶俑多少钱?”他问。

        “2000块钱!”卖主是个操河南口音的年轻人。

        “这是件残品你还要价这么高?”

        “这还有个没残的,5000块钱您拿走得了!”卖主一看中年人还在里看外看地犹豫着,压低声音说:“包老,包到代。您没见上个月报纸登了,俺河南一座北魏大墓叫人给挖了?”

        “是你挖的?”

        “不是不是,可不敢说这笑话,借俺两个胆打死也不敢!这都是在别人那里买过来的。”卖主一面低声说话,一面四下打量着。

        “就这些?”中年男人说着示意卖主给打包。

        “家里还有,一大坑,几十上百件呢!有些在别人家,不敢多拿出来。”卖主熟练地用卫生纸将陶俑缠住,面上再套两层塑料袋,递过去,收回钱,交易结束。

        第二天,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中年男人将在潘家园买得的骑马俑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国家博物馆。不出他事先的判断,陶俑刚摆上桌面,就引起同行专家们的注意,大家一致认定:这是一件北魏时期的珍贵文物。同时,专家们还基本确认,这些出土陶俑可能是前不久在河南被盗掘的北魏大墓里的陪葬品。

        陶俑一经认定,自然是身价百倍。众所周知,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陶俑,素来以其生动质朴的人物、动物造型著称于世,这些深埋地下的高超艺术作品,不仅真实传递了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社会生活的丰富信息,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先民审美情趣和习俗的变迁,提供了第一手直观资料。为了不让这些珍贵文物损毁散失,专家们建议向国家申请专项拨款,及时收购。

        在专家们的呼吁下,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出乎寻常地很快做出反应,拨出专款,派出专家,抢救性收购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北魏陶俑。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吕济民老人回忆说:“(北魏陶俑)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八十万,故宫呢花了十万吧。”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往,我国大大小小的文博单位基本上不在地摊上收购文物,就算是平日里正常购买,在经费上也是慎之又慎、紧之又紧。此次几大国家级文博部门的收购行动如此迅速果断,足以见得这些陶俑的文物价值非比平常。

        国家出面收购,更激动了普通文物爱好者,一时间,潘家园内外一个抢购北魏陶俑的热潮惊动了整个收藏界。所幸的是,国家这一方毕竟在资金上比老百姓雄厚得多,抢救文物的计划顺利进行,短短几个月时间,文物工作者们从古玩市场和各种渠道收购了数百件北魏陶俑。

        接下来,奇怪的事儿出现了:一向见风涨价的文物市场,这一次却表现出波澜不惊的姿态,北魏陶俑越卖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大有收不完、买不尽的架势。这样一来,有的专家起疑心了:这么大批量的文物从河南出土,而且顺利运达北京,难道当地政府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吗?于是,有人提议重新对这批北魏陶俑做一次集体鉴定。

        这一次关于北魏陶俑的集体鉴定,专家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有人说真、有人说假。认假者的主要理由并不是针对器物本身的特征挑出什么毛病,而是对陶俑的海量出现提出质疑。既然专家们意见发生了分歧,国家文物局决定暂时停止收购,并联合河南省文物部门,请警方给予配合,顺藤摸瓜,对此事进行彻查。

        调查结果出乎所有办案人员的意料:最近所有涌进北京古玩交易市场的北魏陶俑,都出自洛阳北邙山上的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家。

        第五章  谁废了中国文物专家  “北魏陶俑”(2)

        据当地公安人员讲,他们跟高水旺打交道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头一年,海关查获了一批运往境外的“唐三彩”马与乐俑,经过专家鉴定和仪器测试,都一致证明是到代的文物。根据货主的交代,公安人员抓到了卖主,要按倒卖国家一级文物定罪。谁都明白,这倒卖一级文物的罪要真给定上了,嫌疑人就算不掉脑袋也得要坐穿牢底。于是,卖主顾不上钱了,保命要紧,便大叫冤枉,说这批唐三彩是高仿品,全都出自乡党高水旺之手。这专家拍了板、仪器定了性的东西还有假吗?公安人员迅速将高水旺也逮捕归案。

        进了公安局,高水旺反复解释说那几件唐三彩是自己烧造的高仿品,不是真品,公安人员当然不相信,便请了有关专家来到高水旺家。一进高家,全傻眼了——像这样的“唐三彩”,堆满了高家后院。而且,他还当场给专家们做了各道工序的演示。没辙,把人货全给放了。

        这一次,当北京的调查人员找到当地公安局把情况一讲,公安人员就觉得事情有点儿悬,当即陪了专家们再次登门高家。

        结果正如当地公安人员所料,北京来的专家到高水旺家后,只不过重演了一次“唐三彩”事件。他们突击收购的那种“北魏陶俑”,在高家还有数百件,有的已经做过旧,有的未及做旧,有的还在小窑口旁等待过火。这种局面让专家们感到尴尬,但也不能就这样相信了他呀!可人家说不信没关系,我当面做一件,当场在家里的土窑里烧出来给你们看看。这一次专家们倒是没给机会让高水旺显摆:“不用演示了!你今天做出假的来,也不能证明你以前卖出去的都是赝品!”说完提留了两件成品陶俑走人。

        回到北京后,专家们把高水旺烧制的陶俑送上仪器进行检测,结果不言而喻,还是属于“高仿品”。可是,为什么那些个唐三彩作检测就能顺利通过呢?高水旺说这他就不明白了,但东西千真万确就是他做的。为了证实他说的是真话,高水旺还拿出了一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的“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证书。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被联合国承认了的现代陶瓷艺术家,他有这个以假乱真的本事,再说人家在工商局注过册、税务局照章纳税,自己也没把自家的东西当老东西卖过,你不能拿他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