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班主任工作漫谈 > 第42章

第42章



                                    后进学生的反复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看到他又后退了就灰心,就气馁,而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中事,倒回来了,再想法前进上去就是了。

        进退皆在自己理解之中,便容易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感情,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后进同学引上上进之路。

        郑朝军同学肩宽膀阔,有的是力气,干起活来,一个顶三四个,就是上课管不住自己,自习说话、作业拖拉的事屡屡发生。他也想改好,多次下决心,但过一段时间便落空。

        放学路上,几名同学边走边唠,有人批评他说话不算数,有人说他"常立志"。郑朝军急了,面红耳赤,情绪激动,起愿发誓:"我以后再闹就不是人。"

        这话可信吗?可信。我知道,这发自他的肺腑。许多后进同学都有过这种发自心底的呼喊,遗憾的是,他心中自由散漫的那一面的势力太强了。多年来扎下根,长出了懒的大树、散漫的大树、拖拉的大树,一句誓言,当然砍不倒这多年生长的大树。

        教师无需因为后进同学缺点多就连他们的决心也不信,以为是假的;也无需因为他有了一句真的誓言就以为真的能砍倒多年生在心灵深处的懒树。

        应当珍惜他这一句誓言,帮着他将这一句誓言变为具体的一点点的砍树的行动。只要行动就好,反复肯定会有,他头脑中的正义之师和不义之师肯定要斗上几百几千个回合。只要他开始向自己的后进面作战,就应当表扬,就应当鼓励。

        这几天,郑朝军开始写作业、写日记了。又过了几天,我检查学生日记,发现他又有两天没写了。

        什么原因?懒病又犯了,很好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一看见日记本就有点打怵。"

        我说:"对打怵,正确的态度是:应该做的事,偏不犹豫,可以不想做的质量好还是坏,一头扎进去,先做起来看。一边做,一边计算看做完要多少时间,心里只想着抓紧二字,边做边忘了打怵,边做边治了懒病,边做边提高了做事的能力,这是治懒的办法之一。

        "不信,你随随便便、自自然然,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不管别人怎么看,写上两千字说明书,看多长时间能写完。试一试,别停顿,就算东一句、西一句,也要不停地写,就练自己不停顿地做事的能力。"

        他果然开始写了,而且不停顿,从下了第一节自习课我说完就开始写,第二节下课也没顾上出去。第三节自习课还没结束,不到80分钟,2000多字的说明书写完了,交上来了!说做就做,做起来真快。这80分钟,他没有时间说话,也没有时间内疚、不安、犹豫,他是充实的。

        我把这份2000多字的说明书读给大家听,同学们都为他写得思路清楚、句子通顺感到惊奇,有人甚至为他鼓起掌来。

        他感受到了抓紧做事的快乐,一连几天,什么事都抓紧干,他也想追上同学们。忙着学习,纪律当然就好了。我外出开会回来,同学们说:没有人违犯纪律,就不用选举自习时说话的人了。陈东兴一再说:"连郑朝军都没有说话。"郑朝军也很高兴,他为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而高兴。

        我高兴,我也感到连续好了这么些天,该反复了,哪能这么一帆风顺就把多年的懒病根除了呢?倒不是我盼望反复,而是感觉这是规律。这样想,遇到反复便容易想出办法,不至于感到意外。

        果然,此后不久,一天下午放学后,英语科代表郑琳琳还没走。我问:"怎么还不回家?"郑琳琳说:"还有四名同学没交作业,等他们写完了,交齐了,都收上来我好去交给老师。"

        四名没交作业的学生当中就有郑朝军。一听郑琳琳向我报告了这件事,他的脸立即沉了下来,没好气地说:"我没本子!"显然,他想以此为借口不写,拖下去。

        这时,女同学刘颖立刻从自己书包里拿出一个本,说:"我这儿有一个没用过的本。"她朝郑朝军递过去了。

        可是,郑朝军并不来接,接过来就意味着作业非写不可了。刘颖的好意丝毫没使他受感动,他此刻大脑正做点状思维的兴奋:横下一条心不写。同学的好意倒反使他更恼怒。"我不要,我自己买!"他给自己拖拉作业留了条后路:我自己去买,买不来就没有办法了。对于后进同学来说,能找出一万条后进的理由,要想后退,何患无辞?

        我在旁边看着,若用先进同学的标准去衡量郑朝军此刻的言行,真能使人怒气满胸。但他已后进了多年,此刻正处于点状思维的控制中,我若上气,就只能使自己想不出好办法。

        我分析着,想:该先把他从点状思维中解脱出来,别让他总想着自己是个不写作业的人。便说:"郑朝军这几天,各科作业紧追、紧赶、紧补,有几科欠的作业都补完了,这么点英语哪能不写呢?一定是累了,想歇一歇,明天再补。"这么一说,他露出了笑容,想到了自己近几天的进步,想到高效学习的快乐。

        我又说:"人家郑琳琳放学不走为的啥,刘颖送给你本子为的啥,不就是盼你不欠账,轻松地回家吗?好心肠的人今天怎么不理解人家的好心了呢?"郑朝军淘是淘,但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这么一说,他不好意思了。

        我拿过刘颖的本,递给郑朝军。"今天你一定要写完,我在这陪着你。"

        晚上7点,郑朝军写完作业,一身轻松,见我陪他,满怀歉意。我说:"你有了进步,但还会有好多次反复,倘若自己在反复的时候不警惕,就又可能重新滑到昨天,甚至比昨天还要落后的位置。"

        后进同学上进的过程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这个道理我觉得不仅要让后进同学懂得,还要让全班同学懂得。这样大家才会珍惜后进同学的每一点进步,才会在他们出现反复的时候不至于丧失信心,不至于指责埋怨。更重要的,是防止一部分同学以后进同学落后的言行为放纵自己的尺度,争相效仿,也滑进后进同学的行列。

        班规班法对后进同学是否可适当要求松一些?有的班规要松一些,如:办班级日报,先进同学质量要好,后进同学只要办出来,基本符合要求就行。每天一篇日记,先进同学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后进同学可能层次不清,语句不通,但只要写了也不深究。先进同学每天快跑5000米,后进的可以慢跑,甚至可以走5000米。有的大家都能做到的则一视同仁。自习不说话,闭住嘴总该都能做到吧。说话了,便受处罚。不吃零食,该做到吧,做不到,便一视同仁受处罚。

        班规班法对后进同学既一视同仁,有的又有灵活性,这是后进同学的上进规律决定的,也是大家都能理解的。

        十三  有时也需要留学生

        当日事,当日毕。以这六个字为题的日记、作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做过两遍以上,有的多达六遍。

        我喜欢当日事当日毕,也喜欢白天的事白天做完。即使1989年用一个月时间写一本书的时候,我也照样,白天在班上每天写完5000字,晚上回家看武打连续剧。

        现在手头写的这本书,也是白天在校内写完,晚间看电视轻松一下。

        我也主张学生当日事当日毕,白日事白日毕。尽可能不让学生放学后挨留。但对于比较懒的学生,还是有必要隔一段时间便留下来,特殊帮助一下。

        1982年暑期,我新接了一个班,有15名同学入学考试语文成绩不到40分。这十几名同学到我班以后,有8名同学较勤奋,基本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学习进步较快。有5名同学比较懒,爱拖拖拉拉,我便经常检查他们的作业,并嘱咐他们学会保留作业,不要随便乱扔。

        入学50天了,我想看这5名同学作业保留得怎么样,便提前一天通知他们把50天的各科作业都带来。

        放学后,5名同学留下来,作业本放在桌子上。

        李刚的作业很乱,单说英语作业,就凌乱地分散在5个本子上,9月15日的在此,9月16日的在彼,9月17日的又在另一个本子上。不过李刚却有很强的整理能力,昨天听说我要检查作业,他便把不同本子上的同类作业,一天挨一天地归拢到一起,竟然完整无缺。看完了英语,我又检查了他的数学、语文、政治、生物各科,只剩下地理一科了,李刚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把地理作业拿在手里,问我还检查不。我看他那自信的样子,知道没什么问题了,便说:"信得过了。"这名长得极强壮的短跑运动员,性格粗犷,不拘小节,学习上比较粗心。想不到他50天的各科作业竟一天不缺,一科一页不缺。

        我问:"这样严格要求,你觉得苦和甜哪个是主要的?"

        李刚憨厚地笑了,我很喜欢这个孩子的憨厚。他说:"甜是主要的。"李刚说甜是主要的,那一定是他心里想的。李刚可不逢迎着和我说话,因为他不逢迎,我便更喜欢和他谈话。

        我又继续检查另外4名同学的。冷军的各科作业按月日排好,每天定量,整齐无缺。郝继军、单继波丢失了9月份的政治作业本,陈东兴则丢失了9月16日至30日的语文作业。他们紧张得头上都渗出了汗珠,请求允许他们在5天内补完。

        我说:"我给你们证明,你们前次大检查时确实写完了,可为什么才隔几天就没了呢?可见你们生活没规律,不善于保存资料,今后要注意积累,到年末还检查,倘若丢了整本作业,甚至丢了几本,你们说怎么办?"

        "我们一页不落地补上。"

        "那就说话算话,今天丢了作业的三名同学先补吧!"

        这样严格要求,是否有点过分,有点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