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班主任工作漫谈 > 第43章

第43章



                                    我想将来他们会做出回答:"正因为有了这严格的要求,才使我们养成了说了算、定了干,当日事、当日毕和认真积累资料的好习惯。"

        10月末,按盘锦的习惯是买秋菜的时节。这段时间,各单位都放一至两天假买秋菜,搬运回家,整理存放。

        我用这个时间检查学生作业,开学两个多月各科作业全都拿来,先自检,再互检、抽检。结果发现9名同学程度不同地缺作业,有的缺一两天的,有的则又丢了作业本。

        别的同学走了,留下他们。我问:"咱们怎么办?"

        "补呗!"学生答。

        "真愿补吗?"学生不吱声。我说:"你们思想也在斗争,懒的那面想让老师放了你,勤的那一面想请老师帮你管住自己,是吧?"同学们点点头。"最不愿挨留的同学,刚留下时,可能是一肚子不高兴,补完一半作业时,便剩下半肚子不高兴,全补完了,满肚子都高兴了。不信,你就试一试。"

        同学们留下了,教室内很静,我在写稿,学生们在奋笔疾书。

        一直到下午3点多钟才补完。我问几个刚刚补完作业的学生:"挨留高兴不高兴?"

        "高兴。"同学们齐答。

        我又问常常挨留、又不愿挨留的郭大伟此刻还是不是一肚子不高兴。

        郭大伟说:"不是一肚子。"

        "多半肚子吧?"我又问。

        大伟说:"我这会真的满肚子高兴。老师不留我,作业我不可能补完,心里总有负担,可又管不住自己,在这有老师的威力做压力,不知不觉作业写完了。"

        这话说得符合他的心理。在老师的催促下补完了作业,实际是减轻了他们因内疚、担忧而产生的心理负担。

        "不早了,快回家吃饭吧!对不起,耽误大家吃午饭了。"

        "老师您不是也没吃吗?"

        郭大伟和两个男生还磨磨蹭蹭不肯离去。"你们不走我走了!"

        我刚走到操场,高志男同学从教室追出来,吞吞吐吐地说:"老师……郭大伟问您家里买没买秋菜,买了,我们帮您搬菜去。"

        我心里一热:"感谢大家的好意,等以后买了菜,一定请同学们来帮忙,谢谢大家了!"

        走在路上,我想,只要引导得法,说到学生的心里,学生是通情达理的。挨留到下午3点多了,饿着肚子写作业,心里还惦记着别人。有好几名学生一边写作业一边催促我回去吃饭,并且一再表示:"我们自己能管住自己,两小时以后您再来检查。"

        从心里是为了学生好,再设身处地去说服学生,即使在留学生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融洽和谐,甚至比不留时还要亲近。问题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

        当然,留学生这类事还是越少越好。

        十四  调解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一位家长怒气冲冲地来到学校,向我告状:"我家××在家里常常发脾气,早晨叫他他也不愿起来。好不容易叫起来了,因为快到上学时间了,他就责备我饭没给准备好,没给盛到碗里,没给晾凉,急着忙着洗两把脸,顾不上吃饭,就往学校跑。在家里学习,边玩边学,拖拖拉拉,几天作业不写,有一回老师要检查,他可急坏了,一下子补到凌晨4点钟,这样子哪行?他最听老师的话,您可得狠点管他。"

        有的家长告状内容更具体,说孩子在家不爱洗脸,即使洗的话,只限于头部朝前的部分,连腮帮子都不愿洗到,都14岁了,常常还得家长帮忙洗脸。

        怎么办?个别的问题我找学生个别谈:今后家长再告这类状,可就要公布于众,请全班同学来断案了。

        现代中学生普遍不做家务,家长开始不舍得让孩子做,后来想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时,孩子也不会做或不愿做。我便请学生们写"替父母分忧解愁"的日记,想一想父母抚养自己的艰难,自动承担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让父母尽可能多休息一会儿。

        引导学生在班会上介绍自己都为家里做了什么事,树立做家务光荣的观念。一些不爱干活的学生渐渐学会做一点家务活了。

        引导学生体验自己为父母分忧解愁做实事之后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也有的学生向我告家长的状:家里管得太严,母亲太爱唠叨,一天到晚,总是教训个没完没了。碰上考试分数不高的时候,便要动家法--罚跪。××同学就因为自己期末考试成绩不佳而被罚跪。

        随后又有一名女同学说母亲也让她下跪,而且跪的是搓衣板。尽管是独生女儿,父母还是这么狠心。父母太注重分数了。据说,半个月前,让她跪了1小时的搓衣板,原因是考试分数低。

        对这些家长,我请他们来,谈为什么小时候体罚还有点效,越大越没效;讲学生自尊心受到刺激后,会从根本上伤害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产生逆反心理;讲许多青少年犯罪是由家里的体罚引起的……

        也有的家长为了吓唬学生,竟然编造说孩子在学校也不守纪律。学生问:"你怎么知道?"家长说:"你们老师说的。"

        "不!不可能!我们老师从来不向家长告状。"学生反驳说。第二天,学生问我:"我说您从来不向家长告状,对吧?"

        确实如此,我从来不越过学生向家长告状。发现学生有诸如到电子游戏厅等行为,总是先劝说,倘两次不改,则由其本人告诉家长,再由家长写一个知道此事的条子,再由本人带给老师。这样使学生变得诚实,家庭关系好一些,也提高了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如果学生实在不愿报告家长自己的不良行为,我则再次跟他商量,再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倘再不改正,那就一定得报告家长了。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同学都能改正不良行为。倘实在不改,报告家长,他也无话可说了。

        我最忌讳教师学生偶有小过失便找家长告状,实际那等于在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无能。另外不让学生知道便报告家长,往往不仅使师生关系疏远,也使学生和家长、家长和教师的关系都疏远了。涉及三个方面的事情,为什么不可以三方面都知道呢?

        因为我们更多的还是同学生在一起,家长偶有过失,我也绝不当着学生的面说家长的不对,即使是罚学生跪搓衣板的家长,我也对被罚跪的学生说:"家长为你着急,恨铁不成钢,方法过火一点,心里全是为了你。你化疼痛为力量,奋发学习,成绩上去了,你还得感谢搓衣板呢!"

        对过多责备孩子的家长,我喜欢跟他们谈他们孩子在学校好的方面,找孩子的优点,劝家长在批评孩子的同时,肯定孩子几条优点,这样孩子愿听,用优点战胜缺点,取胜的希望也大。

        总之,班主任要善于调解家长和学生的关系,使之更亲密,更融洽,而不能告状后让家长惩罚孩子替自己出气。即使对关系已经出现裂痕的家长与子女,班主任也要起缝合的针线和黏合的万能胶的作用。

        十五  和家长共同教育效果好

        每一本谈班主任工作的书,都谈到要和家长沟通、联系,尽可能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这样做效果肯定好。

        找家长沟通、联系的方法有多种,如:家访,开家长会,和家长通信,和家长通电话,个别约见家长,请有关家长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举办家庭教育学习班等。

        我带第一届、第二届实验班时,很重视和家长沟通、联系。经常家访,还每年开一次家长会。

        近10年来,由于兼职多,会议多,便基本不和家长联系了。10年没有专门进行过家访,10年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绝大部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3年时间,我从没见过人家的家长。

        我教了孟平同学2年,教她的两个弟弟各3年,先后给他们姐弟3人当班主任达8年之久,但直到今天,我也不认识他们的父母。我总想:只要人家的孩子综合素质都很好,那就尽可能不去打搅家长,这样家长和我都节省时间。事实上,这姐弟3人各方面都很突出,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对工作认真负责。

        和家长联系是手段不是目的,只要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不用这个手段也可以。

        一方面,我认为不能单纯用家访次数、召开家长会次数来评定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另一方面,我觉得和家长沟通联系,如家访、开家长会、和家长通信、和家长通电话等,确实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有条件的教师,能够利用还是尽可能利用这一方法为好。

        我在这方面属于做得最差的人,对如何和家长沟通、联系,如何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这个问题,自然便没有发言权了。

        第五章  提高学习效率

        "高效学习日"激发了学生们的紧迫感、效率感,造成了一种竞赛的气氛,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奋力向前的场效应,促使平时较懒惰的人也紧张起来,分秒必争,写完了、干完了,一个个眉飞色舞,洋洋得意!以1988年我所教的两个毕业班为例:暑假升学考试135名学生都达到了升学分数线;  全市14所中学,超过600分的考生共30名,我班占了10名;全市总分第一、二、三名及语文  、政治、数学、化学、英语、生物的学科第一名都是我班的学生。

        一  培养学生的效率感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中,我们经常目睹这样的现象:学生写两遍就能记住的生字,也非要写10遍不可;有的教材上的习题还没有弄清楚,却忙着解全国数学竞赛试题;有的一篇作文写两周还没有结尾;有的一节自习什么都想学,主意还没拿定,下课铃响了;更有的学生广播不听,报纸不看,歌曲不唱,体育课不上,埋头在书堆里,成绩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