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班主任工作漫谈 > 第51章

第51章



                                    一时间我莫名其妙。"人治怎样,法治又怎样?"

        体育委员说:"您看看表,到什么时间了?"

        我一看表,恍然大悟:"到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的时间了。那当然要法治。"

        多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都强调科学管理班级,就是以法治班,制定了班规班法就要坚决执行,不能因哪一个人一句话,或遇到一点特殊情况,就不执行班规班法。

        体育委员听我一说,便站到讲台上说:"同学们请注意,想想现在到什么时间了,要以法治班。"

        听了这句话,围坐在那里录像的同学立即回到自己的座位,将桌面上的文具收拾好。但见一半同学躺在桌子上做仰卧起坐,另一半同学趴在椅子上做俯卧撑。

        我一看同学们进入了角色,也立即找到属于自己的桌子躺下开始做起来。

        导演开头摸不着头脑,我也没向人家解释。过了一会,他见同学们累得汗流满面,但每个人都咬紧牙关坚持着,场面很感人,立即让摄影的同志仔细地录下了这一场面和几名身单力薄的小同学咬牙坚持的镜头。

        这种锻炼方式是我们1984年选定的。

        那一年秋天,我给同学们读鲁光写的报告文学《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文章记叙了中国女排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夺取世界冠军的经过。其中有一句话,深深激励着同学们。中国女排姑娘们说:"苦是一服灵丹妙药,我们要想强大起来,就得天天吃它。"

        同学们说:"老师,咱们也该找服灵丹妙药来吃,使我们也强大起来。"

        "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上哪儿去寻找这样一服苦药。"

        "女排的训练器械,我们没有。""打沙袋,绑沙袋,也不现实。"

        商量来商量去,大家觉得比较实际的方法就是在教室里练仰卧起坐和俯卧撑,不用器材,不用特殊的训练场地,又节省时间。

        刚开始,每天只做三个,即使如此,有的同学两臂一屈,便胸部触凳,起不来了。但过了几天,都达到了三个。

        同学们觉得不苦了,就说:"苦才是灵丹妙药,不苦就不是灵丹妙药了。我们该增加运动量,两天增加一个试一试。"

        那时国家体委规定的锻炼标准,女同学俯卧撑能做8次就达到了标准,可我们都长到10个了,学生还要求增加。

        大家意见一致,我看同学们干劲十足,体力很好,没有什么副作用,便同意增加。增多少?同学们要求每天增一个,这能受得了吗?同学们说:"受不了的时候再停也不晚。"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两个月过去了,我们已增到了每天做50多次。同学们吃着这苦药,果然自我感觉比以前好了许多,于是还要求增,直增至80次、90次。达到100次的时候,有的同学意犹未尽,还要增。

        我说:"不能再增了。万事万物,过犹不及,过分了就会走向反面。我们做到100次没出现什么副作用就不错了,每天能坚持下来,已经相当不容易。增到此为止吧!"

        当时我正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并教这两个班的语文课。两个班一个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组成,一个由学习后进一些的学生组成。我在校的时候,总是和后进的同学在一起活动,他们做仰卧起坐我也跟着做。

        我的会议多,1985年5月上旬到6月上旬,两班同学临近毕业前,会议仍不减,单是北京,30天内便去了三趟,开了三个会。

        外出开会时,我也坚持锻炼,可能是缺少学生监督的缘故,也许是缺少集体的场效应,我自己在宾馆做到60多次,就浑身是汗,没有力气了,只好原谅自己。

        开会回来,心情愉快,又能和学生一起活动了。放学前,又到了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的时间,我同一班同学一起做。到60次时,似达到了运动的极点,汗流浃背,胳膊发软,但同学们还在做,我怎么好意思停止呢?只好咬紧牙关坚持着,好不容易到了100个。

        我想:"这回可解放了。"可同学们没停止,还咬着牙坚持着。体育委员分明还在喊着:"101、102……"

        我一看没停,自己也不好意思停,双臂颤抖着,一次又一次地撑起那越来越重的身躯;感觉有骨断筋折的滋味,再坚持,头昏脑涨,再坚持,似乎麻木了,也说不清什么滋味了。

        体育委员喊第120次时,大家才都喘着粗气停下来。我像获得了解放一样站起来,刚想轻松一下,同学们又轮换做另一个训练项目了。我只好又躺在桌子上,似乎是昏头昏脑地又做了120个仰卧起坐,我真不知是哪来的力气。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达到过这个纪录。

        待做完以后,从桌子上下来,我浑身已像没有筋骨了,一点支撑的力气都没有了。我问:"以前都是做100次,这次为什么做120次?"

        "老师,您不在家时,全班同学要求体育委员每天再长一个,您已20天不在家了,我们便长到了120个。"

        "乱弹琴,老师不是说过万事万物过犹不及吗?不是说过到100次就不长了吗?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和辩证法对着干?"我装做生气批评学生,内心却充满了喜悦,为什么?三年级一班学生比三年级七班学生学习成绩差,有几名同学相当淘气,但老师不在家时,这么苦的训练,他们不仅能坚持,还要求体育委员领着长,这说明他们成熟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

        现在回忆起来,我真该感谢那届学生,是他们监督着我,鞭策着我去吃"仰卧起坐、俯卧撑"这服灵丹妙药,吃了这么苦的药,我才坚强起来,体质也强健起来。直到今年暑期,我四处奔波开会,白天冒着36℃的酷暑讲一天课,晚间在宾馆还能坚持做完100次俯卧撑,再坚持做100次仰卧起坐。每当做完,浑身就充满了战胜自我的力量。

        每天做这么多的仰卧起坐、俯卧撑,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力,更重要的是磨练了学生的意志。

        学生管进行这种训练叫"上刑"。刚开始我看班级日报登着一条消息:"本报记者发现,上刑时,有的同学偷懒,动作不到位。"看了以后我觉得奇怪,问:"怎么能上刑呢?什么叫上刑?是不是你们打闹时,想的折磨人的残酷手段?"

        学生笑了:"上刑就是每天的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啊!一做起来,难受得像上刑一样!"

        我说:"这么苦,就别做了吧!""怎么能不做,是我们自己选的,再说做的时候苦得要死,做完以后轻松得要命,心里也高兴得很。"

        1991届毕业生我没让做,我想试验比较一下,做和不做有什么不同。这届学生的吃苦精神明显比不上1985届、1988届每天做100个仰卧起坐、俯卧撑的学生,这届学生体育达标的优秀率也比前两届学生低将近20%。
        三  变?为!

        小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做到12个字: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卧如弓。

        这样有利于身体正直,有利于保护视力。

        我这样做了,视力果然好,身体也不爱得病。

        于是,我便劝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做到这12个字,特别是做到坐如钟。

        我发现有的同学近视,大部分原因是坐的姿势不正确,非但不坐如钟,反倒弯着腰,弓着背,眼睛离练习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有的甚至于偏着头,躺在桌子上写,还有的眼睛和书本之间只剩下一个鼻子的距离了。

        同学们幽默地说:"这姿势很像问号。"

        有的说:"现在才是少年期就变问号了,到了老年,还不成句号呀!"

        我便对问号姿势的同学大声疾呼:"赶快猛醒,将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坐如钟,又正又直多舒服。"

        我知道,人的习惯不是靠一两次提醒能改变的。一两次提醒可能使人坐直一段时间,有的能坐直两三天,两三天过去又忘了,忘了,我便再提醒。

        个别的同学弯得较厉害,我便个别提醒,不少人普遍不坐直时,我便面向全班提醒。

        我说:"请刘志军同学负责记录,老师每提醒一次坐如钟,你便记录一次年月日,并写上第几次,好吗?看看咱们需要提醒多少次才能养成坐如钟的习惯。"

        刚开始,提醒的密度较大,每天得有两三次,两周以后,就两三天提醒一次了。

        "坐如钟!"我说。

        "1979年10月31日,第84次。"刘志军说。

        "好久没说那3个字了,咱们班有几名又向问号发展了?"我说。

        "1980年12月12日,第108次。"

        直到毕业前夕,刘志军向同学们宣布:

        "坐如钟这个问题,老师一共提醒了116次。"

        王良同学是体育委员,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每个学年,他都向同学们公布全班身体检查情况,和去年对比,视力、身高、胸围、体重有了哪些变化,连全班每人身高增长多少,体重增长多少,他都细心地计算出来。每个学期,每个学年,每名同学达标的具体数据,他也都向同学们公布。

        初一体检,王良统计后,提醒大家注意:"咱们班只有84只眼睛视力正常,同学们一定要把保护视力当作大事,争取到毕业时,这84只眼睛视力不减退,别的视力不正常的眼睛也保护住,不让它再往更高的近视度数发展。保护视力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老师常说的,把?变成!。"

        初二体检后,王良又宣布:"这次体检,我们原来正常的84只眼睛,只有一只由1.2减弱到0.8,其余还正常,希望这名同学采取措施,控制这只眼睛,使其不再继续向近视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