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班主任工作漫谈 > 第68章

第68章



                                    两班同学雄心勃勃,都要在全校大赛中夺魁。

        一天早自习,王贻爽同学走到我面前:"老师,请您看看我的日记,看前天、昨天的两篇。"我明白,一定是她有什么心里话要告诉我,或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了。

        几年来,我的工作一直极忙,学生们一般的小事不忍打扰我,有了较大的事,想说,又怕我没时间,便用这种形式和我沟通。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困难写在日记上,交给我,告诉我是哪一篇,我忙,就先把日记拿在手里,什么时间有余暇便拿出来看。

        恰逢这段时间我没事,接过日记本说:"好,我马上看。"

        前天的那一篇是写她自去年班上大合唱以来,就认为指挥很重要,去年同学们本来唱得挺好,如果指挥再出色些,一定能得第一名,于是自己便产生了当指挥的愿望,并在家里偷偷看这方面的书,边看边练了一年多。今年又要歌咏比赛了,可选举指挥那天,没人知道她在家练习指挥的事,更没人知道她有想当指挥的想法,当然便没人推荐她,老师也没让同学们推荐她,她失掉了一个施展才能为集体争光的机会,感到十分失望。

        昨天的日记,写这两天思想斗争激烈,感到自己的指挥水平肯定高于孙亚玲,应当由自己担任指挥,可是又怕别人不理解,说自己出风头。两种思想矛盾着,斗争着,谁也没能战胜谁,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又没有自荐的勇气。

        看了这两篇日记,我很受感动。王贻爽同学终于把她的日记给我看,这说明她自荐的勇气还是占了上风,这样的胆量在我们的青少年时期是难能可贵的。我很赞赏她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乐于为集体争光的精神。

        第二天,语文课前几分钟的练唱中,我提议请王贻爽同学上讲台担任指挥。王贻爽当然明白这是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考核自己,便大大方方地上了讲台。她面带微笑,眼观全场,轻轻地领唱一句,然后双臂一举,又猛地向下一滑,用一条优美的弧线牵出了整齐、嘹亮的歌声。她的手势实在娴熟、优雅,她的表情、动作,她的全部感情都和《黄河颂》的旋律严丝合缝地统一在一起,使我也不知不觉跟着她的指挥唱起来。全班同学的情绪被激发起来,越唱越雄壮有力。说心里话,这是自1981年林华同学毕业以后,我发现本校最好的指挥。她的水平明显地超过孙亚玲。我高兴地说:

        "大家看看,这次合唱指挥是不是换王贻爽更合适?"

        我满以为同学们会热烈鼓掌通过我的提议,不料同学们你望我,我望你,都不吱声。我有些奇怪,以为自己的评价标准和同学们不一致,便问:

        "是王贻爽不如孙亚玲,老师看错了?"

        "不是。"同学们齐说。

        "啊!那么我明白了,大家是怕孙亚玲丢面子,另外,看到孙亚玲这几天辛辛苦苦地练指挥,把她换下来,大家感觉于心不忍,是不是?"

        同学们都笑了,我也笑了。

        我说:"同学们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观念确实是落后了。咱们中国倒霉就倒在这地方,干部的选拔没有一个竞争的机制,本来就埋没了一些人才,而一旦发现了人才,又不好意思让原来占着位置的人下来。一旦人才要自荐,为集体为社会多负些责任,便被视为异端,视为不安分,甚至被指责为有野心。于是明明一个十里马在上面站着,下面的千里马也得唯唯诺诺,自称不如。因为这样,咱们国家才弄到这么落后的地步,不仅国家遭殃,而且也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既不利于千里马,也不利于十里马。没有竞争制度,没有轮换制度,没有淘汰制度,十里马便没有危机感,便难以变为百里马、千里马。我们毕业以后要面对一个全新的现代社会,优胜劣汰是现代社会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理解这一原则,便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发现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长处,向社会自荐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也无需掩饰自己的短处,无需把比自己更强的人压在自己下面。接受一个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让位于一个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是古仁人尧舜的胸怀,更是现代人应具有的气概,于己、于人、于集体、于社会、于事业都有利,是这样吧?"

        同学们说:"是!"性格开朗的孙亚玲马上表示,愿意愉快地退出指挥的位置。"这样王贻爽同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班集体能够取胜,学校的指挥水平能提高一步。我若愿当指挥呢,便努力锻炼,提高能力,争取超过王贻爽;不愿当指挥呢,便省下练指挥的时间与精力,用在发展自己数学特长方面。"这样想来,人生之路极宽,最窄的人生之路其实是拼命挡住比自己强的人的路。

        我说:"全班同学要学习孙亚玲同学的胸怀,也要学习王贻爽同学自荐的勇气。在现代社会,这一勇气尤为重要,自荐绝不单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别人的进步,事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

        九  劳动不吃"大锅饭"

        不仅常规性要做的事要订计划,非常规性的任务一旦出现,我们班级也努力在事前订计划,订程序,以提高效率。

        1985年暑期,盘锦许多地方遭水灾,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盘锦水灾严重的镜头:一片片的民房泡在水里,一片汪洋中露出房脊、树梢。

        1986年春,为提前做好防洪排涝的准备,市里动员全市城乡人民大修水利。

        我们学校也领了任务,我请政教处同志们按年组、班级分配任务。

        我们班级领的任务是往20米高的大坝上运10立方米土。劳动前我同学生商量:是制订具体的程序计划,还是大家一齐干。同学们都认为大家一起干是吃大锅饭,任务不明确,程序不清楚,容易窝工,应该事先制订较周密的计划。于是请同学计算出了10立方米土,压得再实,最多也就是13?郾5吨。我们班72名同学,留出12名同学挖土装土,其余60人平均每人运500斤土就一定能超额完成任务。

        每个人的任务量明确了,每名装土的同学给哪5名运土的同学装土明确了,那运土的同学用什么工具最好呢?

        有同学提出用土车,有的提用土筐,有的说用编织袋,有的提出用盆。刚有人提出用盆,同学们便觉得荒唐。讨论之后,大家觉得,土车上高坡,占路宽,效率低;用土筐挑不动,得抬;用编织袋,装卸都不方便,感觉最方便的还是盆。

        工具确定了,每个人的任务量确定了,还应确定一下完成任务的时间,这才有利于大家开展竞赛,调动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同学们又计算,坝顶到坝底,平均长度20米,坝底以南30米外才可取土,这样单程便是50米,往返一次100米。每人500斤任务,平均每盆至少可装10斤土,则每人需往返50次共5000米路程。需多长时间?有同学想到平时越野长跑,每次跑5000米快的不到20分钟,慢的30分钟也跑完了。便说,30分钟便能完成任务。有同学说:"那可不行,运土不同于跑步,端着盆负担重,跑不快,上坡陡,跑不快,再加上还得有等待装土的时间呢。我看一小时能完成任务就不错了。"大家确定:一小时。

        由于我们制订计划耽误了一点时间,到工地时,别的单位都干上了,和我们班相邻的学校已干了一大段。但见工地上红旗招展,人来车往,宣传车播放着人们的决心书……我们班学生一到立即引起了工地的注意:我们的衣服特殊,72名同学全穿清一色的蓝运动服;我们的工具特殊,60名同学端着60个盆;我们的干法特殊,不两人抬筐,也不几个人推车,更不搞多人传送带,而是单干;我们的效率特殊,每个单干户都是一溜小跑,力争尽快完成自己的定额。

        从大坝上远远望去,一股蓝色的人流,急匆匆地上下流动着,工地指挥组被吸引来了,他们采访同学们为何干劲这么足,同学们急匆匆地喘着气,回答三五句,就又忙着奔自己的目标去了。50分钟后,工地指挥组的同志量了量我们新筑起的那段大坝,说:坝角那儿再加点儿就达到要求了。同学们更来劲了,坝角迅速长到了标准尺寸。5分钟后,工地广播车便传出了捷报:"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经工地指挥组检查认定,实验中学一年级七班的任务段已达到合格标准。他们全班同学不吃大锅饭,落实承包任务,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每人500斤土的运输任务。从进入工地到胜利报捷,只用了55分钟时间!"相同量的任务,有的班级一天还没有干完。

        完成任务后,我们全班同学又适量地支援了外班、外校同学。然后,全班同学在工地开了一个小联欢会,到郊外去游玩。中午在田野里野餐时,同学们感慨地说:"如果我们事先不订计划,也吃大锅饭,分工不明确,任务不具体,工具不科学,互相牵扯,窝工阻塞,不仅效率低,而且心理上消耗还大。这样大家干就像个干的样子,省下时间痛痛快快地玩有多好。"

        绿草地上,同学们朝广阔的地平线跑去。

        又过了不久,市湖心公园搞建设,团市委组织各校去栽树。校团委书记来问我:"咱们全校什么时候去?"我问:"为什么全校去?""人家都是全校去,任务多,人少了完不成,另外人多显得声势大。""多少任务?""每校要栽4000棵树。""多高的树?让挖多大的坑?""一般不到两米高,挖多深的坑没说。""两米高的树,挖一尺见方的坑就够了,栽完以后还不用学校浇水,由园林处统一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