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班主任工作漫谈 > 第69章

第69章



                                    这样的树,一个人半天就能栽八九十棵,别去那么多人了吧!""那显得多没声势。""我们把实事做了,要声势有什么用?声势挺大,实事干得很少,反而不利于教育同学们。""去多少人呢?""一个班就可以了,我们班去吧。"

        这时,我们班已达到82人,一听说劳动都来劲了。

        我说:"咱们还像修大坝一样,提前制订一下计划。"

        同学们问:"多少任务?"

        "栽4000棵树。"

        "那么平均每人50棵。"

        "男子汉呢?该不该多栽点?"

        "该!男同学每人栽60棵,女同学40棵。"男同学喊着,女同学不服气,不愿少栽。

        我说:"分任务时先这样分,女同学若嫌少干得快,你们干完了来支援男同学不一样吗?"

        "大家去了以后先挖坑,每个组的组长负责先检查坑够不够尺寸,合格了,再往里栽树。栽树的程序知道吗?"我问。

        "知道,根须分开,埋土,一踩二提三浇水。"

        "水不用大家浇,园林处统一浇,咱们一定注意坑要挖得够大,埋土的时候根须散开,埋一层,踩一层,用力适当。咱们听说过盖房子是百年大计,咱们栽的树,立在那也是十几年不动,甚至活上百年、几百年。咱们把树一行行地编好号,谁栽的几号树,共多少棵,半年、一年、几年以后,咱们多次来看成活率。"

        同学们下午两点钟兴致勃勃地来到工地,迅速分好了自己承包的60或40棵树的位置,热火朝天地展开了竞赛。湖心公园岸边,空气本来很凉爽,但有几名同学汗水已浸透了衣衫。力气大的同学不到两小时已栽完了60棵,同学们互相支援,两个半小时,任务全部完成。园林处负责验收的同志来检查,横看竖看,行距棵距均匀,整齐,每棵树都正直。往上拽一拽,不动;往侧面扳一扳,不歪。负责同志跟我说:"你们学校干得最快,栽得最整齐,最结实。"

        同学们听了,互相传递着这喜人的检查结果。有同学说:"他们如果知道完成这么多任务只来了我们一个班级,就更满意了。"

        今年暑假前,我们全班领取了往学校小花园内运土的任务。同学们问怎么干,我向大家介绍以前几届学生劳动不吃"大锅饭"的做法。同学们纷纷提出具体的建议,谁挖土,谁运土,每个组应怎样分配挖土、运土的位置。事先规定每人定额50盆。极有力气的张军同学非要突破定额,他找了一副担子,一人顶两人,完成了90盆。赵伟同学也不甘示弱,他膀大腰圆,个子高,力气大,端一盆觉得不尽兴,自己将两个盆摞在一起,最多时竟装了3盆摞在一起,端起来跑。一边跑,别人还替他数着:"赵伟,这趟已115盆了!"由于目标明确,数量清楚,能力差的也不甘心完不成任务,能力强的呢,超额完成了任务。有明确的数量互相比着,激发了劳动积极性。

        平时班级劳动,包括大扫除,我都努力做到计划明确,分工具体,数量清楚,质量可比。

        大锅饭害苦了我们这个国家,一定要让学生从学生时代起就和大锅饭告别,从小学会劳动前制订计划,明确责任,落实数量,提高效率。

        十  大扫除15分钟结束

        一天,学校广播紧急通知:明天市里有关部门要利用我们星期天休息的时间,占用我们的教室进行招干考试,下午各个班级可以用两节自习课的时间进行大清扫。

        那天下午,我没有外出,在教室里写材料,后来听到各个班都开始搬桌椅大扫除了,就问生活委员尤亮:

        "咱们班怎么按兵不动呀?"

        "老师,咱们班用不着两节课。咱们离水房近,大家分工又很具体,等别的班干一节课咱们再干也来得及。"

        "咱班大扫除,一次需要多长时间?"我问。

        "15分钟就能完成任务。"

        "哪能那么快?"

        "老师您不信,咱就试试看,您用手表计时,我指挥。"

        他走到前面,站上讲台,说:"同学们请注意,我们马上要开始大扫除。这次老师要看咱们的效率,我说预备起,大家开始干,15分钟以后,老师和我检查,看谁承包的部位不合格。"

        生活委员一声令下,大家立即奔向自己承包的岗位。

        我们班学生大扫除的任务都是固定的,谁承包什么任务,由自己报,然后生活委员再分配。

        南面的6个大窗户,每个窗户两个人;北面8个小一些的窗户,每人承包1个。谁包哪个窗户便从入学包到毕业,如南面西数第一窗,内外8扇共24块玻璃,其中西面的12块玻璃归邵迎新同学,那么她就一直负责擦这12块玻璃,平时也负责保护这12块玻璃。大扫除开始,她用不着考虑别人,只一心一意完成自己这12块玻璃的任务就行了。

        别人也是这样。教室共有6个门,分别包给3名同学。侯耀芳同学负责的是走廊的两个门共4扇,扫除开始,她便立即擦这4扇门。

        其余同学,承包黑板的,承包讲桌的,承包四壁的,承包灯具的,承包打水的,承包拖地面的,承包擦暖气片的,承包风琴的,承包壁报的,承包教室外面分管区的,凡有一样活,必有一人承包,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尽快尽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努力实干。

        生活委员是总指挥,他不时提醒某个部位上次检查出了什么漏洞应加以注意,有五六名同学跟在他的后面要任务。原来,这几名同学没有具体工作,叫做"待业青年"。不是应该人人有事做吗?为什么还要有"待业青年"?生活委员也很有头脑,说这叫弹性原则。如果每个人都安排了满额工作,那么大型劳动时就难以应付失误。有时,某个同学病了怎么办?有时,某个工作环节因工具或特殊原因窝工了怎么办?没有待业的,没有富余人员,只好大家都干完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再去突击。某个缺席人的任务虽少,但大家插不上手,最终还是一个完成任务的同学去承担病号的任务,这就等于全班同学等待一个人,全班同学的劳动时间都延长了一倍。手头有了机动人员,事情就好办多了,有三四个人缺席,他们便可临时顶替,哪一处窝了工,他们可以上去突击。没人缺席,没人窝工,他们便担任临时检查员、质量评比员。

        我暗暗佩服生活委员的管理能力。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12分钟,不少同学已完成了任务等着检查了。15分钟后,同学们各就各位,回到自己的座位埋头上起自习来,尤亮请我检查。

        我摸摸两层窗户之间的缝隙,很干净。再蹲下往走廊后边的暖气片下边接头处去摸,也没有一点灰尘。门框顶上,分管区角落,黑板粉笔槽内,荧光灯管的上部,都没挑出毛病。

        最后,我朝着教室前面的讲桌走去。这个讲桌较大,同大剧场内的讲桌一样,结构较复杂,正立面是弧形和矩形组成的图案;顶部有挡板,还有隔板;背面,上部是3个抽屉,两端还有两个窄窄的小柜。正面、上面与两侧不容易有漏洞,抽屉和小柜内能没有灰尘吗?我打开小柜,胳膊使劲往里伸,柜角没有灰尘,再抽出抽屉,很挑剔地将抽屉翻过来,摸底部的角落,也没发现灰尘。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劳动效率。

            这样较复杂的备品,承包者也只是一个人:黄书兵。她从入学就开始承包擦这个大讲桌,擦时带什么工具,第一遍先擦哪里,从上到下,还是从内到外,哪个部位容易被人查出漏洞来,她早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就是专业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越高,熟练程度就越高,劳动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学生从小承包任务,增强了责任感,减少了劳动时当场分配任务的互相推诿现象或互相攀比现象,节省了重复分配劳动任务的时间,提高了完成所承包任务的熟练程度,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也有利于他们将来走向专业化较强的现代社会。

        第八章  三言两语谈育人·日记摘抄(228则)

        对于教师的职业有两句经典的座右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是作为一般的教师,追求学高可能是勉为其难,做到身正一定要全力以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

        一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26则)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

        △不能否认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内部变化的巨大促进作用,但作为内部条件的一方,更重要的力量当然是应该用在改变自身素质上。这样用力气才更有实效,才能少一点唯条件论,少一点牢骚和失望。

        △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

        △有毅力的人,能变不可能为可能;没毅力的人,能变可能为不可能。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人如果学会了驾驭自己的智力,驾驭自己的认识,驾驭自己的感情,他就从一个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了。

        △人的各种欲念时时在头脑中争先恐后地显示着自己,最终强战胜弱。势均力敌时,则由意志来裁决。也有时坚强的意志出来抑强扶弱。

        △荣誉是动力,也是羁绊,是担子,也是包袱,全看人们怎样对待它。

        △矛盾、麻烦是进步的障碍,但也是进步的阶梯。

        △多吃苦,干实事,尊重人,工作起来就有乐趣。

        △工作可以是精神寄托,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是物质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