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班主任工作漫谈 > 第71章

第71章



                                    

        学校像地;学生像种子,像苗;校领导、教师像农民,像园丁。

        △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如果真能这样,那他将感觉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索取不是爱,献身才是爱。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明天、热爱人民吗?那么请收回你向他们索取名利的手,洒下你的热血,捧出你的诚心,献出你的汗水、力气,你会在这献身中寻到欢乐与幸福的真谛。

        因为你不想索取,你就永远不会有索取不到的痛苦;因为你总想献身,你就无论何时何处都能享受到因献身欲望满足而产生的幸福。

        △你爱事业,如果只是为了向它索取个人需要的东西,那么,这种爱是假的。

        你爱事业,是为了向它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而只有爱到愿意自我牺牲的程度,才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成就。

        △人的幸福,主要不是取决于自己得到别人多少爱,而在于他输给别人,输给国家民族多少爱。得到别人许多爱,却不知道爱别人的人,一定是一个欲壑永远填不满的失望者,牢骚者,病态者。用自己全身心爱过别人、集体和国家的人,即使从别人、集体、国家那里得到的很少,在心理上也是安宁、满足、自豪、幸福的。

        △吃苦吃得很多的人,便不以苦为苦,便很容易满足,生活稍有好转便感到自己贡献太少,而对不起生活。

        △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人常常做错事,然后懊悔。谁都会懊悔,但很少有人能适当地掌握懊悔的量的合适程度。有的懊悔得不够,于是常常重犯同类错误。更多的还是懊悔得过了分,支付给懊悔的时间过多,以至把应支付给补过的时间,开创新局面的时间,也都用于懊悔。结果,时间在懊悔中流逝,懊悔者收到了双倍的懊悔。

        当你懊悔时,赶快抓起一件实事来做,就容易变得快乐。

        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去顾后,去空想。

        △人如果都能把空想的时间、自卑惆怅的时间、忧愁烦闷的时间、胡思乱想的时间,都用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他就能够成为大有作为的人,信心百倍的人,开朗乐观的人,目光远大的人。

        △人不停地做实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即使面对一些冷话、闲话、怪话、瞎话,也能见怪不怪。实事做多了,其怪自败。采用这种办法,常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自己在实实在在做事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提高了精神境界。

        △伟人们忙着干实事,可怜虫们忙着骂别人。

        △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

        △如果有人问,用犹豫、忧愁、气愤、牢骚的时间干点实事不好吗?恐怕不会有人说不好。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难以做到这么清醒这样理智。正因为如此,人才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层次,加强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人如果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干实事,那么谁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人最愉快的时候是劳动的时候、工作的时候,而不是优哉游哉、空耗时日的时候。

        △真正的谦虚在于忘掉谦虚和不谦虚而直奔真理,这实在是一个实干家必备的品德。倘不如此,单是叮嘱自己莫骄傲,就要耗费许多脑细胞,岂不浪费?

        △时间在犹豫中溜走,时间在拖拉中溜走,时间在自我原谅中溜走,时间在不知应做什么中溜走。

        用果断抓住它,用雷厉风行抓住它,用自我折磨抓住它,用严格的计划抓住它。

        抓住它,制服它,它就向你进贡,给你知识,给你物质,给你财富。

        放过它,屈服它,它就向你进攻,给你愚昧,给你贫困,给你痛苦,给你失望。

        △生活中常出现许多生动、有趣、吸引人但又没用的事。像一个不紧不慢的走路人,见到路旁的商店、小摊、卖艺的,甚至于交通堵塞,都禁不住走过去看看,这是最白费时间的事。本来可以避开,却不但不避,反而凑上前去,东看看,西瞧瞧,天就黑了。

        还有一些时间,也都是这样在于人于己皆无益处之中流过去的,可不可以称这些时间为无效时间?

        △你想不虚度此生吗?那就得从抓今天、抓即刻开始。

        △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类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习惯了的事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难。

        巧妙地利用惯性,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浪费时间是很容易的,稍松一口气,时间的水就会哗哗哗地白流许多吨。

        △科学家与庸人在大自然那里领得的时间是相等的,不等的是科学家尽可能压缩无效时间。

        △在一个人七八十年的生命史上,无效劳动占有较大的比重。即使最深谋远虑的、豪放豁达的人,当他晚年回首平生的时候,也不免对一部分劳动的无效、多余而遗憾,区别在于有的累计无效劳动时间只有一两年,有的则有五六年,甚至二三十年。

        为了不至于在告别人世、算总账时追悔莫及,最好在度过每一天时,都细心地分辨哪些是无效劳动和有害劳动,即时就别做了。

        △人忙,总觉得日月短。人忙,闲事、闲思、闲话才少。

        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忙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忙的乐趣,诱使学生感到忙是一种幸福,一种需要,一种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离不开的需要,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上产生这种需要的兴奋中心,然后不断加以强化。这是变懒惰的人为勤奋的人、变无用的人为有用的人、变寄生的人为劳动的人的有效办法。

        △浪费时间是最容易的,浪费时间也是最痛苦的。犹豫,拖拉,明日复明日,暂时似乎产生一丝可怜的轻松感,但过后的心理负疚却是沉重的。

        △如果让人去买生气,买牢骚发,买忧虑,买精神负担,准没有一个人肯付钱。可现实生活中,人们支付大段大段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用来生气,发牢骚,用来忧虑,背思想包袱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我们常常有犹豫的时间,有愁闷的时间,有气愤的时间,有牢骚的时间,而没有工作的时间,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时间,没有总结工作或订计划的时间。

        △如果一个民族的大部分人都任意挥霍时间,空耗时间,那这个民族势必愚昧落后。

        △一个民族只有真正树立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观念,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

        △单提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还不够,还应该说,讲究效率才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也是赶超别人的最好方法。

        △犹豫是时间的窃贼。如果认真计算一下,许多人的一生中,会有五六年的时间是被犹豫偷去的。

        △效率感是人人都有的,区别在于有目的地培养的效率感要强一些,而自发产生、自然成长的要差一些。

        △从长远的观点看,一个有效率感的人和一个没效率感的人,在事业上差距是极大的,特别是在当前知识陈旧率增长迅速、知识爆炸的形势下,没有敏锐的效率感是不可能搞好自学的。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临近考试的时候,个人的学习效率是往常的几倍;在运动会的赛场上,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人们的劳动量也是往常的几倍。如果总能保持这样一种学习、工作、锻炼乃至娱乐效率,那么谁都会做出双倍甚至几倍于平常人的贡献。

        △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学生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

        △现代的典型应该是高效率的典型,应该是与常人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共同经历现实中的生活,结果又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

        △属于正常生活范畴内的事务、家务,模范也该做。即使确实因工作忙而顾不上做,在总体职责上也是一种失职,不该宣扬,更不该提倡。

        四  教育改革·教育管理(26则)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念不改,单改怎么上一节课,怎样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作业,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决不会持久。

        △题海战术使得90%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使学习尖子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智力。

        知识有它自己的规律性,就像对于大部分并非专家的人认识物质一样。人们只应该也只能够认识与自己的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固、液、气态物质,只应该认识天地河山、花木粮棉、钢铁机械、刀枪炮舰,而没有必要去研究麦粒的内部分子结构、原子的排列方式。虽然这也是科学的一项,麦粒又切切实实地由这些无穷的分子、原子、电子组成。

        现在的题海不就是离开了知识的一般常态,去钻那些根本钻不完的变态吗?什么某字的7种用法、10种用法……请那些号称治学严谨的出题者去认真地翻一翻四库全书,翻一翻浩如烟海的故纸,怕是出到一百种用法还仍然有题可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