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班主任工作漫谈 > 第73章

第73章



                                    

        △许多中国家长对子女是重养不重教。以前是大家纷纷比赛着看谁养得多,即所谓多子多福,至于孩子如何教育,则是另一个范畴的事情。

        重养又重教的家长,一般都重家庭教育,但很少有人想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拼命想教育自家的子女成龙成凤,高人一头,为此舍得花大本钱,而社会稍微一重视教育,一提高教师的地位,他们就老大地不痛快。

        也有的家长重视学校教育,但只重视子女的脑子里装了多少对付考试的知识,很少想到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变。

        △教育理论告诉人们,学生,包括成年人在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个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其头脑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

        △利用学生脑子里上进的火花去推动他们大脑机器的运转,是一种节约能源的好办法。

        △一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脸,而应当是学生的心灵,应当看到他们心灵的组合方式,看到他们心灵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懒学生,爱拖拉的学生,也有不懒、不拖拉的时候,不信,看看在考场上,他们不也很勤奋、很会抓紧时间吗?

        应该想方设法,创造和考试基本相同的条件,使懒学生勤奋起来。

        △使学生感到幸福,也应使用两种方法:一方面多让学生吃苦,使他们从吃苦中感受到休息娱乐的甜,更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生活、学习过程的甜。另一方面,给学生的休息、娱乐以及多方面的兴趣以适当的位置,适当的安排,使其感受到幸福。对目前的学生,更多强调的还应是前者。

        △淘气的学生在几年的淘气史中,会有过上百次的自食其言,会有过上百次拒绝良言相劝,会有过上百次逃避父母管教,会有过上百次敷衍老师。对我们某一次成功的教育来说,只要不是第一百零一次拒绝、敷衍,只要有了一步朝前的跨越,就很不容易了。不要期望过高,期望过高,既不利于教师树立教育的信心,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改过的信心。

        △学生做错了事,请学生写清过程。请学生写清心理中两个自我争论的经过,比起只是批评,只是由老师告诉他们别这样那样做好得多。

        △指导学生少注意结果,多分析过程;指导学生少计算名次,多用力气缩小和第一名的分数差距,这样就容易静下心来,一点点地多干实事。

        △使人感到甜,有的用加糖法,有的用吃苦法。单用加糖法不行,甜过了分,常在甜中,就不以甜为甜了;总吃苦也不行,必要的时候也应该适当加一点糖。

        △使人感到轻松,有的用延长休息法,有的用劳动法。两者适当结合,人才会感到轻松。

        △适当地让好学生挨批评和使差学生受表扬同样重要,但实际生活中这两者常常做不到。于是有的好学生常弱不禁风,不能批评,不能失败,不能不如人,不能受挫折。真的遇到失败、挫折、批评、打击,立即感觉人生一片昏暗,情绪极端低沉,或则玩世不恭,或则痛不欲生。差学生呢?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于是自卑、自弃,也有的因批评听得太多,产生了抗批评的能力,拼命地维护自己的短处。

        褒贬于人如同张弛于人、动静于人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最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欲望。

        理解、顺应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

        △不要把人理想化,也不要把自己理想化。不要掩饰自己的弱点,也不要在表扬学生时把他说得十全十美。

        △内疚久了,有的也就不内疚了。为什么?因为上进心麻木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使学生每一分钟都有实事可做,是在治疗其精神麻木,点燃其上进之火,进而给其以心理上的轻松、愉快。

        △教师与学生同为一个系统之下的两个要素。为使整体的功能大于两个单体功能之和,我认为教师的思想、心灵、认识都要向学生开放。要努力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和教师同步运转的要素,使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仅成为教师的主观愿望,而且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

        △教师向学生交心是很重要的,交心之后就不是靠一个人的力气去教书,而是实实在在地靠几十个人的力气把语文教学搞好,让学生愿意为自己的目标负责,愿意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战胜自己,扩大自己真善美的阵地。

        △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令人惊叹的组合方式,每个大脑都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世界是丰富多彩、相互关联的。这样看问题,就会觉得只灌知识,不及其余,就不仅是偏差,而且是荒谬了。

        △大凡一个很淘气的学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内心良知与邪恶的斗争,才具有了今日之现状的。这样决定了他们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几朝几夕的事。

        △有的人善于掀动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即使有很多毛病的人、心理阴暗的人、比较凶恶的人,也总是不由自主地被他感染,不由自主地萌生出否定自己错误、否定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

        另有一类人总善于挑动人们心灵深处最阴暗、最丑恶、最虚伪的沉渣。甚至许多磊落、善良、真诚的人,和这种人一接触,便也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些坏念头。

        △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怒目不可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平易近人,使人敬畏。

        △不要以为今天强调过的东西学生今后就记住了,永远执行了。不是的,人无论有多么好的习惯,如果失去了约束和自我约束,还是可能变坏。如同飞驶的列车,无论有多么大的惯性,只要蒸汽机或内燃机停止,不再工作,列车总要停下来的。

        △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听不愿听。

        △学生要进行自我教育,要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光有认识,光有热烈的感情还不够,还必须把这认识和感情变成一点一滴的行动。而要使德、智、体、美、劳等诸项学习活动统一于一个科学的时间常数之内,就必须让学生具有制订自我教育计划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自我放纵、自我原谅的痛苦,也能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

        △初中学生喜欢探求自我、认识自我,经过引导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但年龄决定了他们自我放纵的现象还是很多的。

        △不能奢望在学生荒芜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

        △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将会受益无穷。

        △人是矛盾的集合体,人心灵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没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会任凭这种斗争呈自然状态发展,任凭生命之舟随波逐流。

        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才能够用自己的意志调动心灵中真善美的力量,有意识地去战胜假恶丑,使自己生命之舟沿着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航线航行。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

        △如果人们把胡思乱想的时间拿来写日记,没有话写就把胡思乱想的内容洒在纸上,那么我想,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自己心理的保健医生,就会成为一个自新的强者,就会从那流淌在纸上的横七竖八的思绪中理出一个规律来。逐渐地,乱的越来越少,系统的越来越多,无效的思维也会被束缚住。

        △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尽管人们努力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达到榜样、楷模的高度,但人却不可以没有这种需要。

        △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要为后退拼凑理由。

        △人生道路不是直的,走起来免不了要有反复,这是就全局而言,就理论而言。

        就每一天而言,就实际走路而言,就应该力求攀登一步,巩固一步,而不要进一步,退半步,甚至进一步,退一步。

        △学习也好,工作也好,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好,决不是说达到一个高度之后,就总在这个高度上呆着了,而是稍一松劲,就会从刚攀上的高度上滑下来。

        △人给自己订计划之前,大多是雄心勃勃或信心百倍的,及至执行时,情绪便千奇百怪了。有一类人边执行边自我原谅,一步步地后退,一直退到不可能完成的地步时,信心的堤坝也就崩溃了。情绪沮丧,自责,心中的执政者由上帝让位给魔鬼。于是甚至埋怨起当初为什么订这计划,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由上帝的自责转变为魔鬼对上帝的讨伐、谴责、咒骂,于是彻底走了下坡路。

        六  开发大脑资源(5则)

        △国家应成立人脑开发工程局。与教育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工作重点是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去揭示人的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然后指导社会成员按照规律去开发自己的大脑资源,指导各机关有效地开发干部们的职业智力,指导各工厂、企业用最佳办法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指导教育部门抛弃那些折磨学生而又无益于智力的教育手段。

        △人的潜力无穷无尽,作为挖掘潜力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的观念。

        △每个人的头脑都是一个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