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对调情所倾向的定义是:调情是男女间的相互行为的一种游戏性的形式。这种游戏是求爱的第一步吗?

        从生物学土讲,求爱行为的目的非常明显:性交。“被称为是求爱行为的是指那种产生密切关系的过程,其间可能出现一些性交行为。”民俗学家格拉姆将求爱行为定义为铸就一对成功伴侣之前的行为。

        调情的目的并不是性交,而是向伴侣传递自己想与对方(性)亲密的欲望。虽然调情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但调情是用它的性交目的来定义的,并因此而更具吸引力。

        ——卡尔·格拉姆

        大卫,吉文斯曾经对调情中非言语性的交际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人的求爱行为分成5个阶段。人的求爱行为就像一套内容丰富多彩的节目,每个节目的目的各不相同,人们将前三个阶段既可以解释为调情又可以解释为求爱。最后两个阶段的目的则是性的融合。

        当一对陌生男女调情及求爱时,我们也在场,我们肯定能清楚地区分典型初识场景的不同阶段。当然,有些个别阶段也可能会偏离“标准”,但人类的相互接触不可能像我们假设的那样独到,而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都符合一定的规则。调情过程中,“阻力的多样性”阻止或改变了我们的调情方式。我们在描写人际相遇时还是要将这一调情场景简单化,而不会另外将其复杂化。我们在从一辆维也纳火车站开往布雷根茨的火车上碰到对旅行者,并观察了两人的调情活动。火车的开车时间:10:20,到达布雷根茨的时间为:19:13。近9个小时的火车行程让双方有足够的时间来相互认识,千载难逢的是:正好只有他们两人在这一节车厢里。如果再上来一位男士,对他就是一种“障碍”,因为这个调情男士会将他看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由于女人只会从这两位男士中挑选一位更加有魅力、有情趣的男士,调情场合变成竞争场面。

        如果上车的是位女士,情况正好相反。此时,女士们就处在一种相互竞争的情景中。当然,她们也可能联台起来两人相互聊天,这位男士就被认为是一次毫无约束的闲聊的障碍因素。

        这对男女是怎样确定交际阶段呢?

        第一阶段:聚精会神程序和礼貌程序

        克里斯蒂安娜·贝克曼,38岁,一家保险公司的涉外工作人员,保养得非常好,富有魅力,已经找到位置坐下来,并把她的行李放置好。这时,进来一位药剂师,根尔诺特·史泰德,51岁,税收咨询者,高个头,长着深褐色头发,戴着一副眼镜。

        他礼貌地问道“请问,这儿有人吗?”贝克曼女士说:”没有,肯定没有。”说着,他就帮她把箱子放到上面的行李架上。由于这些座位都不是预定的.国此两人都坐到窗户旁边,相互短暂地看一眼.便微微一笑暂且回避目光的交流。

        尽管火车还没有开出站,这位女士还是饶有兴致地朝窗户外面望去,而那位男士则从箱子里拿出一份文件,漫不经心地翻阅着。

        如果一开始史泰德就盯着这个女人看,表明他喜欢她,他的眼神对于克里斯安娜来说就具有威慑性。火车的行程还很长,因而这种接触来得太快,也太直接。

        第二阶段:肢体语言

        因为男人在翻阅他的文件,所以女人就有机会偷偷地打量他。第一印象是良好的:“身材高大,衣着体面彬彬有礼,肯定是一个商人。”男人看了看她,点头示意,但还是克制自己不要径直盯着她看。他转身朝着她,之后似乎又将精力集中到他的文件上。

        人车开动了,克里斯蒂娜·贝克曼继续朝着窗户外面看。期间,她也在思考着自己的问题。她抚了抚脸上的头发,几秒钟之后她发现有一根头发掉在自己的黑色短裙上,就赶紧把它拿掉,然后又朝着那位男士的方向瞧去。

        他也抬起头看了看,女人就朝他微微一笑但是很快又去欣赏维也纳这座大城市的景色。成排的高楼从他们身旁擦过。男人轻轻咳嗽一声,女士的目光让他心神不定,引起了他内心的紧张和烦躁,于是他就敞开了夹克衫。

        克里斯安娜从她的手提包里拿出一个苹果,开始吃起来。啃苹果的声音又一次引起了他的注意力。他抬头笑了笑,顺便看了看维也纳郊外的美景,但很快又低下头研究自己的文件。

        期间,女人觉得这位陌生同行者确实狠可亲。伴随着她的目光和眼神的总是嫣然一笑,眉目高桃。她很顽皮地把头扭到一边,露出她的脖子。男人把他的文件放回到箱子里,并用力关上箱子。他内心的江意力已不再集中到工作,而更多地集中到那个女人身上。他俩就心神不安地相对而坐。

        他们两人一直到帕尔登城市都没有说过一旬话。这位男士叉着双腿坐在那儿双手交又,置于后脑勺上,好像要伸展一下自己的腰身。

        女士耸了耸肩,沉溺似的笑了笑,继而又朝她的旅行伴侣看了看,传递了一种富有某种要求的眼神。

        在我们这一对伙伴中,谁先开始真正的调情呢?

        对场景的解释

        相遇的第一阶段特征为矛盾心理:希望相互靠近和接触,但同时又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对他人的畏惧。行为研究学家爱尔伯斯菲尔特从跨文化的角度证实了初次接触的矛昏心理。一开始就有目光的传递,而且我们也能察觉到,一节车厢里只坐着两个人,相互注意是在所难免的,而目几乎不需要做出任何努力。实验证明了,第一次眉目传情不会超过3秒钟,之后就会立即(被)中断。当两个人有节奏地相互交换眼神时,才开始展开调情。

        典型的信号就是:“你对我感兴趣!”

        双方的自动操纵是兴致的体现:一方用手指理理头发,这种“轻抚头发”跟“抬头”一样典型。“抬头”就是将头迅速地抬起来,面部朝上看——或者是露出脖了——女人的常用姿势,她无意地将毫无遮掩的颈动脉展示给这位男士。男士的伸展是一种典型的求爱行为方式,它表达出了这位同路人的兴趣所在。

        接下来的一些自动的动作就是整理,拉直衣服或者将落在身上的一根头发拿掉。

        两名旅行者面对面地坐着,他们会相互靠近,如果这位女士坐在窗户旁,而那位男士并没有坐在她的对面,而是坐在门口的一个位置上,他所挑选的这个位置就表明了他并不乐于跟这位女士进行交流。他希望在整个旅途中别人不要来打扰他。

        女人耸肩,这是得到普遍认可的行为方式,它可以阻止伙伴一些侵略性的行为。

        正如格拉姆在1988年所写的那样,女人迅速抬眉传递了一种要求信号,好似一句含义丰富的感叹:“注意,我现在所做的是重要的!”

        双方通过肢体语言行为表明了自己对对方的兴趣,然而谁第一个表现出他(她)的兴趣呢?

        在我们这个具体事例中,这位男士对这位女士非常满意。一方面,她的美貌提高了男士谈话的兴致,另一方面。可能被拒绝的风险也是较大的。如果女士对男士接近尝试的反应只是三言两语或者是沉默不语,一言不发,那剩下的旅程中车厢里的气氛可能会非常紧张。

        如果双方几个小时一直没有和谁搭讪,那这种紧张气氛也是无法忍受的。由于我们这个例于中双方都是到布雷根茨去,只有其中一位到餐车或另一个车厢去,度过剩下的旅途时光,才能消除(化解)这个窘境。当然,最终还存在两种可能性来中断双方的交流:

        1.他/她换了位置。可以寻找一借口来迷惑一下。

        例如.“我刚刚看见了一个熟人,我坐到他那里去。”

        2.粗劣的可能性:“我很少在火车里碰到这样一位如此无聊的聊天伴侣,我再找一个新的车厢。”

        事例中这位男士的自我评价是不错的。他认为自己充满魅力,因此他并不太害怕自己遭到女人的拒绝。他个人觉得这个风险不大。如果他的自我形象很差,他就很可能去观望,直到女人发起主动权,主动和他谈话。

        事例中的这位男士心中已确定无疑,女人已向他发出了信号。她多次同他眉目传情,向他微笑,都表示了她那倾向于友好的态度。这些反应都说明她对他的态度没有攻击性的倾向,因而,这位男士并不认为她只是偶然朝他这个方向微笑。

        如果他缺乏自我意识,女士的微微笑容和眉目传情反而会让他感到局促不安:“是不是我的西服穿歪了?她在嘲笑我这人穿着没品位?”

        这位女士也注意到同路人的兴趣。她并不认为,那位男士是听到她啃苹果的声音后才偶然朝她看的。她认为,声音为他提供了直接朝她看的借口,对此他表示欢迎。双方都不认为,对方仅仅是出于礼貌才发出一些积极信号。他们也不认为,车厢里的被迫靠近都表明了旅行中颇有好感的行为。很可能这位女士不愿意直接拒绝或回避那位男士,这样可以避免双方之间相互攻击。

        一般情况下女性不仅会发出消极信号,而且还会渗杂进一些积极信号。即使她们并不喜欢某位男士,她们还是会发出60%的积极信号和40%的消极信号。

        第三阶段:开始交谈和同步反应

        当火车离开波尔腾火车站时,两人之间终于开始了第一句具体的话。“您知不知道,餐车在哪个方向?”男士果断地问道,紧接着又问,“这么长的火车旅途真让人感到口渴,您乘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