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调情并不真正与人的求爱行为和性欲紧密相关。母亲和自己的婴儿调情,是为了增强彼此间的亲密和联系;老年人之间的调情可以消磨时间。靠近自己周围的人,让自己感受到一丝亲近。

        我们在这一章中将看到,人的调情游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它们还是始终伴随大部分人整个一生的个性发展。

        母爱和调情行为究竟有何共同点呢?首完让我们来给这个概念下个定义。美国心理分析学家詹·哥尔特贝尔克在她的一本书《爱的阴暗面》中这样写道:

        “母爱是指母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精心呵护,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体味到的第一次爱。接照该词的本义。我们的生活依附着这条纽带。母亲对孩子的情感需要.同孩子对母亲的情感需要一样强烈。彼此之间交换各自的需要,这使得母婴之间的联系得以加强。母亲得到的最佳回报就是婴儿的反应。当婴儿认识了他的母亲,并与她进行目光交流或者向她微笑,母亲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无比幸福的感觉。”

        母亲和孩子之间关系的质量也会影响孩了成年后的调情行为。早在婴儿时期,孩子就更多地观察了他们周围的环境,甚至比我们想像的还要仔细,还要多。他们的身体是惟—一个还没有成形的感觉器官。如果他们感觉与自己相关人声音的波动,就会对此做出自己的反应。

        如果一位母亲疼爱她的孩子,她就会在孩子还是婴儿时采取一些可让人联想起调情行为的行为举止:

        ◎即使婴儿还不能有意识的认出她们时,她们就已经尝试与自己的孩子进行目光交流;

        ◎目光总是面带微笑,从而缩短自己和婴儿之间的距离;

        ◎她们用热情、温柔、舒适的声音讲话;

        ◎她们聚精会神地倾听婴儿发出的每一个声音;

        ◎她们体态开放,通过点头示意来促进婴儿的行为举止的形成;

        ◎她们寻求相互的肢体联系,享受着每一个偶然的或有意的接触。

        心理发育学家雷恩·斯比茨曾经对成对母婴进行过研究和观察,并得出结论:目光交流是对话的最初形式,可能会预示着以后的社交联系的建立。调情的目光行为是跟随在对早期母婴行为的关注之后的。

        正如在调情中一样,母婴之间的相互交错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婴儿第一次向她的母亲微笑的那一刻,在许多母亲看来,是一次影响深刻意义重大的经历,如同人们在积极地调情,调情伙伴做出了回应,母亲们也觉得这种相互关系可增强两者之间的亲密度。

        在养育院里长大的婴儿,或者是并不真正受欢迎的孩子经常享受不到母婴之间“调情游戏”的幸福,因而对此极为向往。虽然这些孩子们也得到了照顾和抚养,但他们感受不到母亲的温柔,看不到母亲的微笑,更得不到别人积极的接纳,等他们长大成年之后也不知如何对待这些调情场合。他们没有学会应如何对伙伴做出反应。

        行为研究学家爱尔伯菲尔特早在1984年就得出结论,如果婴儿感到很失望,他的目光交流也会减少。如果婴儿在3个月时就感觉到自己遭到了冷落,他们就会惩罚自己的母亲。他们会转过身去,避免与自己的母亲进行目光交流。

        也同样有趣的是卡巴罗培1989年的一份研究。他对婴儿和母亲的目光行为进行了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婴儿感到自己的情感受到了威胁,他们就会避免目光交流。当他们害怕时,或者他们的母亲发出了“双层信号”(含有不同信息的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信号),他们就出于自我保护而拒绝目光交流。

        如果母亲和新生儿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这不仅促进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且也提高了他的交际能力。

        来自马波尔克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希尔特鲁特·塔湃泽尔和贝蒂娜·威泽,在一份考察框架下对产后初期的母亲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她们通过一份问卷调查了40位刚刚分娩完的女人,对她们妊娠期最后1/3的时间,以及她们产后回到家里前19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两位观察者都注意到母亲在抚养孩子时那充满爱的行为和精心呵护,在妊娠期就已经期待着孩子的诞生的女人,在当了母亲之后尤其温柔而体贴。母亲在产前就尝试着和腹中的宝宝进行交流,和孩子说话,抚摸自己的肚皮,积极地思考;当孩子在腹中又踢又蹬时,她会用手去摸索孩子的脚,这一切都预示着母亲在产后能够积极有效地和自己的孩子调情。

        她们在调查中对母亲和婴儿之间的15种行为体进行了观察:微笑,摇晃,目光交流,面部表情的模仿,用目光来问候,磨蹭鼻子,撅起鼻子,母亲教婴儿发音,说话,点评两者的相似之处,评论人的眼睛,用手指尖去触摸孩子,用手掌心抚摸孩子,给孩子痊痒,以及对孩子亲热。

        疼爱孩子的母亲在哄孩子安静时,喂他吃饭时,包裹孩子时,也一样温柔。如果一个女人在怀孕期间就不仅认真地替孩子考虑,而且对他也表现得非常积极,激励孩子在腹中活动,经常让孩子倾听自己的声音,这样的女人在产后与孩子的接触中都会高度慈爱。有些母亲早在孩子还在自己体内时就与他们“调情”,她们主动向孩子发送一些积极信号,并期待着孩子的回应。最迟从母亲第-次感觉到孩子在腹中又踢又蹬的那一时刻起,孩子在腹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交际信号,对此,许多母亲都会做出口头反映:“嗯,我的小宝贝,你怎么了?”

        然而,许多母亲面对自己孩子时的情感是矛盾的。母爱并不总是自发地按时出现,正如众多报刊上的报道一再遗憾地向我们证实的那样,不少孩子遭受到与他们相关人员的许多攻击性的粗鲁对待。孩子遭到自己母亲或父亲的虐待,这是一个可悲的现实,从一开始就不能培养起对父母亲的原始信任的孩子长大成年之后,在与其他人建立联系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第一位调情伙伴,如同我们在镜子中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认识自己。同时,母亲也是我们调情的第一个对象,也是最重要的对象。孩子从母亲这一典范身上可以学到一些令人满意的人际间交往行为:微笑,目光接触,人际的热情和温柔,自信和信任。如果缺少这个首次接触,孩子长大后就会一直去追求它。

        “孩童模式”也有助于母亲和孩子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康拉特·劳伦茨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证明,人们对孩子的特定信号所起的感应有一种想照顾它的倾向。婴儿长有一个很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手足相比较短,一般情况下,婴儿的照片与成年人的照片相比会给人以更为积极的反应。尤其是女人更加喜欢“孩童模式”,因为它是一个触发性的天生信号,激发她们去照顾这些小孩,并保证他们能够存活下来。而成年人的脸型已不再符合“孩童模式”。人们往往认为他们质朴,诚实,友好且注重情谊。如果他们显露出的面部表情和特征还很像小孩子(大大的圆眼.小下巴,圆圆的脸型),那其他成年人就会去帮助他们或者为他们辩护。

        总之,许多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都指出了母婴一体时的首次人际接触的重要性。当然,另外一位与孩子有关的固定人员,如父亲、奶奶等等,也可以取代母亲的位置,条件是他们同孩子之间的交际行为与母婴之间的极为相似。在一种受到保护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学习到一种肢体语言开放式的交际意义上的“调情”。

        他们向父母学习,这样在青春期时可以首次在家庭以外与他人调情。

        #2性成熟期的调情尝试

        当孩子进入性成熟期时,他们的父母往往变得左右为难。

        处于性成熟期的人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但有些踌躇,甚至是害怕。他们起初调情尝试的特征是极大的不安:

        ◎那位小伙子(姑娘)喜欢我吗?

        ◎我是否受同学们的欢迎?

        ◎我看起来是不是很酷?

        ◎为什么其他人都已经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而我没有呢?

        小学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时还是不受拘束的,他们通过相互亲呢的抚摩得以自慰,寻求肢体的接触,相互倚靠等等。他们之间亲呢的接触从三年级起就会迅速减少,在10岁的学生那里,异性之间的界限尤其明显。在性成熟的前期,孩了的精力首先集中在同性身上。

        在性成熟的前期,孩子的第二特征已经开始出现(阴毛、腋毛、胡子、胸部变大),但性器官(月经、射精)还没有发挥其功能。

        女孩子经历这一段发育期,大多数在11岁到13岁之间,男孩子要晚两年。有些女孩子在9岁时就已经进入性成熟的前期,这在如今来说已不再是个别情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往独立的方向前进了重要的一步。

        年轻人试图更加独立,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与父母亲或者老师发生冲突。这一阶段女孩子和男孩子的反应有所区别,男孩子与朋友们参加体育活动时施展的体力会突飞猛进。为了给同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爱冒险,充满勇气,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处于性成熟前朗的女孩子特别渴望讲话。她们可以毫无理由地对所有的事发笑,并不停地哈哈大笑。与男孩子不同的是,体育方面的证明对她们并不是最重要的。许多女孩喜欢看书读报,或者沉浸于一些白日梦中,有时这些白日梦带有狂热的情欲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