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杨曼指着儿子的背影,又爱又恨,“小雁,你这么宠他,小心把他宠坏了。”

            她可不想自己的儿子吃成一个小胖子。

            小雁嘻笑着低头认错,肚子里嘀咕:还不知道是谁最宠他呢。

            杨曼好像知道她在嘀咕什么,斜着眼睛道:“回头你把院子扫扫,满地的爆竹筒子,不注意滑一脚还不得跌个大马趴。”

            这时的爆竹,是用火烧竹节,竹子就裂开来发出响声,其实集市上也有纸卷的鞭炮,里面裹的是火药,已经非常接近后世鞭炮的雏形,是眼下最流行的东西,只是杨曼怕不安全,所以给吴顼买的还是旧式的爆竹。

            两个人正说着,那边春桃颠颠的跑过来,道:“夫人,前院的小厮来报,老爷他们回来了。”

            “哎哟,坏了,这粥还没熬到火候呢。”小雁惊叫起来。

            杨曼倒是不急,笑了笑,道:“春桃,你再去问问,看老爷的车到哪儿了。”

            过了一会儿,春桃又来回报:“已经快到侧门了。”

            小雁顿时吁了一口气,不着急了,抿着唇笑道:“还是夫人稳得住。”

            侧门不进车,所以到了侧门,吴坦之等人就得下车,改乘暖轿,就算是给四个人抬着跑,又能有多快,再加上吴府家业大,等各人入各院,至少也得三刻钟之后,足够她们两个人熬出一锅粥了。

            有钱人的显摆

            其实杨曼最先开始煮粥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腊八粥也就是七宝五味粥的做法,她只是以后世的八宝粥为模型,在粥里面放了红枣、桂圆、花生、薏米仁之类的东西,还加了点桂花糖进去,因为找不全材料,只做了个不伦不类的八宝粥,没想到在吴府里居然挺受欢迎。

            看别人吃得开心,杨曼自己也挺开心,每年都变着花样往里面加料,今年因为有了玉米,她又得瑟着,把玉米给加了进去,准备给这些从来没吃过玉米的人尝尝鲜。

            尝鲜的效果是明显的,第二天一早,婆婆高氏就把她叫了过去,拉着她的手笑咪咪的道:“曼娘我儿,你的手艺真是越发的出色的,昨儿送过来的粥,分发到院里,各家媳妇吃着都叫好。”

            杨曼低眉敛眉,很谦虚的道:“婆婆您过奖了。”心里却是美到了极点。

            “刚刚德旺养娘还在问呢,说那粥里的有种新鲜果仁,就是那黄灿灿的,比黄豆还小一点的,是她从来没见过的,咬着带点甜,带点香,怪好吃的,不知是个什么来头?”

            德旺养娘,就是站在高氏身后那个中年妇女,原来是高氏身边的使女,后来嫁给了吴府正院的大管事德旺,说起来,她还当过吴宣的奶娘。

            其实高氏对那玉米粒挺好奇的,只是她当人家婆婆的,当然不能就那么直白白对杨曼说,你婆婆不认得那玉米粒,你告诉我那是什么东西吧。真要这么问了,她身为婆婆的面子要往哪里搁,所以就要扯上德旺养娘,表示那是德旺养娘见识少,不是她高氏见识少。

            那边,德旺养娘也配合的露出一副好奇的表情,对杨曼笑道:“大少夫人就是心灵手巧,总能弄出些像我这样粗浅妇人不认得的东西出来,可把我羡慕死了,我家香儿要是也有大少夫人这般心思,我这当娘的,可就省了心了。”

            杨曼瞥了德旺养娘一眼,转而向高氏笑道:“那是玉米,不知婆婆可记得,前年有个从南洋来的商队,带回来好些又大又圆还很润泽的珍珠。”

            她这一说,高氏倒是想了起来,道:“是有这么一回事,我记得西园的那位朝芙娘子还买了一粒南珠回来,有鸽子蛋大小,通体浑圆,还是金色的,你祖母寿辰那日,她当作寿礼呈上来,看得你几个妹妹眼睛都直了。”

            “那么大的金色珍珠,极是罕见,自然看得人目不转睛。”杨曼想起当日的情景,也不由得会心一笑,继续道,“那个商队进城那日,媳妇正好在茶楼里盘帐,瞧见他们的车队经过,极是热闹,看到车上有几匹布色彩极艳,当时小雁正准备出嫁,媳妇就去买了几匹给她当嫁妆,这玉米种子就是商队附赠的,说是从海外带回来的。媳妇看着稀奇,就种在院子里,没成想第二年居然结了几个玉米棒子。本来那时媳妇就想着让婆婆还有各位婶娘姐妹尝尝鲜,只是数量不够,媳妇思来想去,全部留作了种子,在梅山那边留了三分地,全部种上了,今年可收成了不少,这不,就给大家尝鲜来了。”

            杨曼并不知道,历史上玉米真正传入中国的时间要更晚一些,并不是之前没有玉米,而是很少有人知道,原来这黄澄澄的东西是可以吃的。与玉米有同样经历的食物,还有西红柿、辣椒等,这些在后世餐桌上的常见食物,都曾经有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人当成了花卉盆景的历史。

            “原来是海外来的,怪道这么新鲜,还是咱们大少夫人有见识,若是旁人得了这种子,怕也只是浪费了。”德旺养娘的脸笑得跟朵花似的,不停口的夸奖。“夫人,回头让大少夫人给您再送些来,元宵节的时候,您好拿出来招待客人,是不是?”

            高氏乐得合不拢嘴,道:“这话倒是在理,你张家宋家还有季家那几位婶娘嫂子,最喜欢新鲜玩意儿,咱家有了这别人没见过没吃过的玉米,不给她们尝尝,看她们回头不给你脸色看。”

            杨曼抿着唇一边偷笑一边应下了,高氏的心态她理解,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显摆。这大概是富贵人家的那些女人的通病,这些女人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经常三五个相处得比较好的凑到一起玩玩叶子戏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展示一下家里新得的玩意儿,越新奇越罕见越精致就越有面子。

            在这里,各家媳妇的手艺是显摆的重点对象,在宋代,一个女人可以不识字,但绝对不能没有一技在手,不识字的女人,还可以用女子无才便是德来夸奖一下,但是如果连一门手艺也没有,这样的女人,在同等门户下,是没有人愿意娶的。

            飞针走线,那是基本,描龙绣凤,那是应当,就算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也要懂得做做点心或者煮个粥,像后世言情小说里面,说什么出身富贵的女人十指不沾阳春水,不要说做饭,连点个灶火都不懂,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不过如果家里出了这样的女儿,父母兄弟走在路上是连头也抬不起来的。

            为什么抬不起头来?

            因为女人在出嫁的头一天,就当着所有宗族长辈的面,做一道拿手菜孝敬公婆,以后这个女人在夫家能不能抬得起头做人,就要看她这道菜做得好不好,做得不好,不但自己尴尬,连娘家人也跟着没面子,如果连做都做不出来,婆家当场悔婚都有可能。

            唉,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其实做女人都挺不容易,不容易啊。

            杨曼当然是个能让高氏拿得出手、显摆得起来的媳妇,要不然她也不会提前就把吴顼应得的家产交给杨曼管理,实在是太喜欢这个大儿媳妇了。

            能得到高氏的喜欢,杨曼也很得意,越得意她就越愿意讨高氏的喜欢,都说自古婆媳不相容,胡扯,看看她和高氏的关系,就知道那些说婆媳不相容的人都是嫉妒始然,见不得别人相处得好。

            当然,杨曼要讨高氏的欢心,倒并不全是为了处好婆媳关系,而是她在外面开米店,开茶楼,都要征得高氏的首肯才能进行,为了自己的八卦事业能顺利进行,杨曼可是花了大心思的,要不然高氏能这么喜欢她。

            说到八卦,杨曼就有点心痒痒,为了准备腊八,她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到茶楼去了,再过二十天,就又到小年夜了,按惯例,茶楼要歇业十五天,从腊月二十六就开始歇起,也就是说,在年前,杨曼最多也只能去听两次八卦。

            不知道那个铁十八和甘大两个人怎么样了?

            甘大和铁十八的恩怨情仇

            铁十八是谁?茶楼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镖局里的镖头。

            甘大是谁?是经常出没在运河边上的一个游侠儿。

            这两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牵扯起来,就是一出北宋版的射雕英雄传,只是少了点国仇家恨的背景,简单来说,就是铁十八的老爹和甘大的老爹是义结金兰的兄弟,都是镖局的镖师,当年,两个人的爹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可惜,有一次押镖,甘大的娘不幸被一个来劫镖的绿林大盗连人带镖一起劫了,那时,甘大还在他娘的肚子里,甘大的爹不幸因公殉职,铁十八的爹带伤逃掉了。

            于是时光飞逝,一转眼,时间过去了三十年。铁十八的爹,在生下第十八个儿子之后,怀恨而死,死前念念不忘要铁十八去找回甘大。为什么不让前头那十七个儿子去找呢?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差,女人生孩子相当于过一回鬼门关,也不知道铁十八的爹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前头十七个儿子连带他们的娘,一个都没活下来,铁十八的爹憋了一口气,非要生下一个活生生的儿子,才肯撒手归西。

            杨曼听到这个八卦的时候,曾经一度怀疑铁十八的爹是纵欲过度死掉的。

            咳咳……不管铁十八的爹是怎么死掉的,反正铁十八这个人呢,天生一副木头木脑的脾气,愣是把他爹的遗言奉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总之,他是子承父业了,一边当镖师,一边喳喳呼呼的见人就问当年的那个绿林大盗的下落。

            也不知道这世上是不是真的因果报应,话说有一天,铁十八在路上逮了个偷儿,失手打了这偷儿一拳,然后看这偷儿年纪一大把,头发花白,瘦骨伶仃,怪可怜的,就放了他,谁知道那偷儿走了没几步就口吐鲜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