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接触 > 第68章

第68章



                                    可是,这是她的母亲,不是天琴座阿尔发(织女星),况且这里需要的不是解密算法,而是感情。

            她握住她母亲的手,跟她谈了几个小时。她在母亲和父亲身旁跑来跑去,那是儿童时代。她回忆起,作为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那些新洗过的床单中间,一下子被送到空中。

            爱丽谈论关于约翰·斯铎顿的事。对于很多事,她表示道歉。她在低声哭泣。

            她母亲的头发乱糟糟的,像一把刷子,爱丽为她母亲梳洗打扮。她审视着这张线条清晰的面孔,从中认出了她自己。母亲的两眼深陷、含着眼泪、纹丝不动地凝视着,偶尔地眨一下眼睛,似乎在望着无尽的远处。

            “我知道我从何而来。”爱丽温情地跟母亲说。

            几乎觉察不到,她母亲把头从一侧摇向另一侧,就仿佛悔恨这些年来,自己与女儿之间疏远了。爱丽微微握紧母亲的手,而且感觉到母亲也在紧握,作为回应。

            爱丽得知母亲的生命并不是处于危险状态。如果她的病情有什么变化,他们会立即打电话到她在怀俄明的办公室。再过几天,她母亲就可以从医院搬回疗养所了,爱丽知道,那里的设施更利于疗养。

            斯铎顿似乎很克制,可是显然,对母亲怀着一种爱丽猜测不透的深深依恋。

            爱丽对斯铎顿说,她会经常打电话来。

            简朴的大理石门厅展示着一尊普拉克希特里斯③风格的裸体女雕像,是质感真实的塑像,不是全息图像,可是放在这里,似乎有点不协调、不匹配。

            【③  普拉克希特里斯(公元前370~前330),古希腊雕塑家,创作全盛期风格细腻、柔美、逼真,被誉为“神的雕刻家”。】

            他们搭乘奥迪斯日立电梯上楼,到处的文字说明除了日文就是英文,英语是第二语言,盲文却排不到这个位置上。

            爱丽被引领着穿过一间统舱似的大屋子,里面人不少,都在文字处理器上忙碌着。

            按照日本语音字母五十一个平假名击键,屏幕上出现的是相应的汉字。有十几万个这种汉字或字符储存在计算机内,其实只要使用三千或四千这样的字符,通常就可以满足阅读报纸的需要。因为同样的读音可以有含义完全不同的字符,所以,所有可能的当用汉字都在屏幕上按照使用频率列出来,文字处理器内装有上下文相关的子例程,在调用数据库内候选的汉字,也按照计算机估计的预期含义排列。几乎很少出错。

            对于一种语言文字,一直到最近都没有相应的打字机,文字处理器所造成的通讯革命,并没有得到传统人士充分的赞赏。

            在会议室里,围绕着低矮的桌子都是低矮的椅子,这是向西方习惯的一种让步,可是喝的不是咖啡,而是茶。

            从爱丽的座位向窗外望去,就是东京的市区。她心想,最好能多在窗前消磨一些时光。这里的大报纸名叫《朝日新闻》——太阳升起的新闻与消息——她充满兴趣地看到一位政治新闻记者是女人,按照美国和苏联媒体的标准,这是很稀罕的事。

            日本从国家的角度,正在重新评估女人的角色与作用。在一场一街一巷的争夺战中,传统的男性特权,正在慢慢地交出。

            就在昨天,一家名叫“纳米电子技术株式会社”的总裁还哀叹说,眼下在东京,已经找不到一个“女孩子”知道如何结扎和服的宽腰带。就像松紧带式的蝴蝶领结一样,一种容易穿戴的仿真制品已经占领了市场。日本女人没有必要花费半个小时来缠绕、翻卷和结扎,这个时间可以做更有益处的事。

            这个女记者穿的就是白领阶层常穿的简单朴素的套装,裙边延长到小腿肚子的位置。

            为了保证安全,在北海道大机器工作现场,不准新闻媒体来访。只是当机组成员或工程项目官员到达本州主岛时,安排一次例行的对日本和外国新闻媒体的新闻发布会。像通常一样,提出的问题都是老生常谈。如果不是有几个当地记者的特殊问题,全世界的记者对于大机器的认识和设想几乎完全一模一样。请问,在美国和苏联“失望”之余,又有一台大机器就要在日本兴建,您是不是高兴呢?您处于北海道的北端岛屿,是不是感到封闭与孤独呢?因为对在北海道使用的大机器的零部件,所进行的检验与测试,超出了大消息的严格规定,对此,您是不是感到担心?

            1945年以前,城市的这个地区属于日本皇家海军所有,的确,就在紧邻的位置,爱丽就能看到日本海军天文台,它的两个用银白色拱顶遮蔽的望远镜仍然在授时、历法校验和计算方面发挥应有的效能。它们正在中午的烈日下闪着光。

            为什么大机器一定要配备一个正十二面体和俗称“班周”的三个球面圆环?是这样,这些记者心里明白,爱丽也不知道为什么。可是对于这些事,她会有什么想法呢?爱丽解释说,对于这类的问题,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发表意见是愚蠢的。他们坚持追问,爱丽说,要有容许含糊之处存在的宽容美德。如果真的有危险,会不会采纳日本人工智能专家所建议的方案:用机器人代替真人?有没有什么私人财物,必须随身携带的?全家福照片?个人微机?一套瑞士军刀?

            爱丽注意到,在旁边的天文台顶上,有两个人,从人孔中钻了出来。他们戴着防护面罩。身披缝制的中世纪日本蓝灰色盔甲,挥舞着木头制作的器材,武器的长度比他们身高还要长一些,他们先是相互鞠躬,暂停片刻喘口气,然后开始对打和躲闪,连续半个小时。她对记者的提问,只是应付,显得很迟疑很不自在;她好像被她看到的景象迷惑住了。好像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们手中拿的家伙必然很重,因为这些盛装的武士的动作很慢,就仿佛是从海底钻上来的。

            是不是在接收到大消息之前好多年,就已经认识卢那恰尔斯基博士和苏卡维塔博士?

            埃达博士呢?

            习乔木先生呢?

            您如何评价和看待他们本人以及他们的造诣和过去取得的成绩?

            这五个人之间,关系相处得如何?

            的确,她感到惊奇,自己居然成为这样一个入选集体的一员。

            对于日本零部件的质量,印象如何?

            对于日本明仁天皇接见机组五人成员,有何评论?

            在大机器开动以前,与日本神道和佛教领袖的讨论,是不是大机器工程为了获得世界宗教人士深入的观点和了解,而进行的普遍努力的一部分?或者,因为日本是大机器的主办国,不得不进行一次礼节性的拜访?

            按照个人见解,您是否认为这样一套装置可能是一匹特洛伊木马?或者是一架末日审判机器?

            在回答时,爱丽尽量礼貌、谦恭、简短,而且不能留有任何漏洞和容易引起争议的疑点。

            陪伴在她旁边的大机器工程项目的公共关系官员,对此喜形于色。

            与记者的见面会突然结束。会务总编辑说,他们大家祝愿爱丽和她的同事取得圆满成功。当她胜利归来的时候,他们企盼着再次会见。而且希望此事之后,能够经常来日本访问。

            她的主人们一一微笑和鞠躬。那两个身披盔甲的武士从人孔撤退下去。

            爱丽可以看到,在刚刚打开的会议室门外,她的安全保卫人员,目光四射,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状况。

            在走出会议室的途中,她问一个女记者,怎么会出现两个中世纪的日本武士。

            “啊,是这样。”她回答说,“他们是海岸警卫队的两个天文学家。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练习剑道。绝对准时,你甚至于可以按照他们出现的时刻,校对你的手表。”

            习乔木出生于长征途中,在革命年代,对国民党的战争中,是最年轻的战士。之后,作为一个情报官员常驻朝鲜,最终升任到主持中国战略技术研究的权威。可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中受到批斗,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不过,后来还是官复原职。

            按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观点看来,他的罪名中有这样一条,赞扬古代中国孔夫子的某些美德,特别是从经典著作《大学》中引证了一段话,这些话,几百年来,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启蒙的儿童也都熟记在心,出口成诵。就是根据这段话,孙逸仙说过,从20世纪开始的,他所致力的国民革命运动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由此,习乔木相信对知识的不断学习与探求,是使中国获得福利和健康发展的中心任务。可是红卫兵运动并不这样想。

            在那样的非常岁月里,习乔木被下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城附近的一个贫困的公社——在那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犁田翻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装饰复杂的汉朝青铜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