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无碍智能 > 第四十二章 梦醒时分

第四十二章 梦醒时分



                                            “你游历的时间已到,也应该回去了,从这边走,你会历经三界与三十六层天。但时间有限,你也只能走马观花,等你修行到了,三千大世界,都可任你闲游。”尊者笑呵呵地对我说完后,随后一指,我快速地经过无色界,再到色界的三十六层天,由于速度太快,我只看到无数高达几丈高的天人,在他们的世界享受着快乐,一个个安祥、自在。

        当我从这种生命奥秘的神奇经历中再返回自己熟悉的世界时,睁开眼来,先是内视,身体周围,一片纯白,如是在镜中一样,看到四处,里里外外,没有一丝黑暗。而我竟能闭着眼而能看见,身体的触感异常灵敏,五官似乎可以通着用,因为我好象听见了远处人家做饭的香味!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

        我睁开眼,父母正在焦急地等待,无助与忧愁萦绕在他们的脸庞,我能清晰地看见他们的头上缠着一圈又一圈地灰色光圈,是那种渗入骨髓的担忧才有的光色。而林冰正在换我头上带湿的手巾。看来我可能高烧而且昏迷了不少的时日。

        我后来从林冰的话里才知道,欧与美公司的一个员工在快下班打扫卫生时,发现我倒在办公室里的躺椅上,我先是一阵阵发寒,后来一阵阵高烧抽搐,送到医院时人就已昏迷,过了三个白天两个夜晚,直到这时才苏醒过来。

        经过了这次的历程,我对生命与佛法更增加了信心。虽然我在清醒后只能回忆起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也只要有一部分,也就足够了。正是这种从来没有的经历,使我看到了生命的奇迹,也知道跳出了这个红尘,还真有一个神秘的世界,还真有佛法经典描述的那个境界。

        一般的学佛者,心都难以安定下来,一方面是由于心中有欲念与妄想,一方面也是因为佛经的描述过于虚幻。虽然在大多人的眼里,第一个因素至关重要,因为生存就会有念头与想法,本来不是仙,难免有杂念。但是在我看来,第二个因素更为重要。

        因为你看不到那个终点的风景,所以你会就在半山腰中停滞不前,如果你知道山顶的风光是那么的优胜,胜过你眼前得到的一切,你会一定想方设法登上这个山顶,哪怕你再累再苦,因为你知道你所企盼的都是真的,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这个可实现的目标远胜过你现在所拥有的。

        世人都不知道无常,就是知道无常,知道失去的苦,知道离别的苦,知道生病的时痛,可是时间就是疗伤的国医,任你如何的痛苦,只要经过时间的洗涤,一切就会磨掉印迹。

        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到无常的厉害!

        但是经过了生命最终风景的展现,我从内心深入知道无常的可怕,我知道了,我之所以有现在的一切,都是有前因的,我也知道,以后我之所以有那样的结局,也是因为有我现在一切的所作所为。知道了这个,你还再有什么企图?

        就如你涉足在山间,尝着无数鲜果,采着大把的鲜花,但也你知道你只要还是这样走下去,等一会儿就会踩上一颗地雷,这颗地雷会使你四分五裂,会使你烟消云散!你还会贪看眼前的花朵与野果吗?我相信,只有一个正常的有理智的人,他会果断地放弃可看到的美好,选择走另外一条路。

        佛法讲的智慧,就是你能看得清这个因果,你能看得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得明眼前一切事的因缘。佛法的智慧,不是世间聪智,而是用这个慧眼,去观看你身边的因因果果,从而使你在思想来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让你拥有菩提心,出离心。

        心定了,一切就好了。我也知道我要走的路,我也知道我所要出演的角色。虽然我还没有如佛陀老人家那样的大智大慧,但是我知道了通往这个智慧的路,我就会走在这条正确的路了,哪怕它前面有多少荆棘。

        我不再如以前那样对于气功有所憎,我知道就是哪怕一个小方法,在必要时也是很有用的。气功虽不是佛法,但它可以调整一个色身。我也不再对道家反感,因为道家的长生可以使我有更的机缘来显示佛法的奥秘。我也理解了其它的世间学问,因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只有学习一切,掌握一切,你才能自信地面对任何人,你才能真正地引导那些人。

        就如打牌那样的未技,我以前最为憎恨,但现在我全没有那种感觉,因为我知道,就是打好牌,用你的智慧去打好牌,就会使那些沉迷在打牌中的人归到正途。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这是老校长给我的赠言,直到现在,经历了这么一个历程后,我更加有了深的感触。

        同时我似乎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以前修行时有总些感应什么,也总能体会到什么,但现在只是六根虚明清净,不再有奔驰放逸之相。有时一坐就静下来,甚至要以静静地坐一天,什么也不会去想,什么也想不起来,就是静静地坐在那里。这使我想一首诗来:

        南台静坐一炉香,

        终日无心万虑忘。

        不是息心除妄想,

        只缘无事可商量。

        同时楞严里也有记录:则世间生灭之性,十二类生幽轻扰动之元,众生同分之生机,其微细深沈的纲纽忽然破裂,中阴身酬答宿业之深脉亦不存在,“生”之因既亡则投生受生之果亦绝即感应悬决之义。

        至此,我终于破除了五阴。

        但是修行还才真正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