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14章

第14章



                                    和珅以自己为中心,附和者即使有罪也为之周旋,不附己者就阴谋陷害,于是“大僚恃为奥援,剥削其下以供所欲。”(见《清史稿·和珅传》)

            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帝把皇女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丰绅殷德,和珅因此获得一大笔嫁妆。

            乾隆帝内禅后,和珅这时成了传命大臣,为了侦知嘉庆帝对自己的态度,推荐其师吴省兰替嘉庆帝录诗作。嘉庆帝十分小心,在对和珅的态度上不露声色。

            乾隆帝去世后仅六天,嘉庆帝就让给事中王念孙弹劾和珅,数他20大罪。和珅被捕后,家产被抄没。和珅巨额家财(有人说是8亿两,有人说是几千万两)归于嘉庆朝,故时人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家产都是索贿受贿所得。嘉庆祭日朝服索贿多少次,行贿的人不知有多少。张杰、汪虹《和珅传奇》上提到,向和珅行贿的高官,闽浙总督福康安、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云贵总督李侍尧、吏部郎中和精额、宗室寅著、浙江巡抚伊龄阿等都在其中。该书还提到和珅索贿行贿两件具体事实:和珅妻子死后,两淮盐政征瑞送去助葬银20万两,但和珅嫌少,要他再送缎匹珍宝,结果合计送了40万两。皇太极长子豪格爵位可世袭,传到曾孙辈时,应由直系蕴住之子承袭,但蕴住侄永锡为了夺取爵位,把两处铺面送给和珅,托他在乾隆面前说情,和珅接受贿赂,满足了永锡请求。

        嘉庆帝与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又号更生居士,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进士,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

            洪亮吉身长,性格豪迈,喜欢议论时事。嘉庆三年(1798)大考翰林院詹事府各官,试《征邪教疏》。洪亮吉力陈内外弊政,达数千言之多,为当时一些人忌恨。不久因弟病故,洪亮吉请求回乡。第二年嘉庆帝亲政,大学士朱珪上书起用他,洪亮吉于是入京供职,修《高宗实录》。

            四年八月,他上书成亲王永瑆,指出风俗日下,赏罚不明,言路不通,吏治不肃,希望嘉庆帝效法雍正帝的严明,康熙帝的宽仁,以转移风俗。文内有“视朝太晏”、“小人荧惑”之语,嘉庆帝读后大怒,开始处以斩首,后来改判仅免职,谪戍伊犁。第二年京师大旱,祈雨,不下。嘉庆帝决定“清狱囚,释久戍”以感动上天。洪亮吉戍边还没到期,嘉庆帝说:“处罚洪亮吉后,说话的人少了。即使有人讲话,昌陵石象生与牌楼讲的也不过是些常事罢了。关于君德、民痛的大问题就没人说了。岂不是我处罚了洪亮吉后人们就钳口不言了吗?听不到关于我过失的话,下情不达,危害就大了。洪亮吉说的的确能启发我,我常把他的批评铭诸座右。勤政远佞。现在我把洪亮吉写的公布出来,让大臣们知道我并不是饰非拒谏之主,而是可言之君。……”嘉庆帝即传谕伊犁将军,释放洪亮吉回籍。

            下诏之后,天就下雨了。五年洪亮吉被放回,改号“更生居士”,著书立说,十四年卒于家。

        遇刺

            嘉庆八年(1803)二月二十日,嘉庆帝由圆明园返回宫中。进入神武门,由乘马改为坐轿。突然一个男子手持短刀直扑御轿,跟在轿后的定亲王绵恩与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立即向前阻拦。二人受伤。刺客为侍卫擒获。

            刺客是内务府厨子陈德。严讯整日,陈德不吐主使者。

            陈德被凌迟处死。两个儿子被株连,处以绞刑。

        清宣宗道光帝      

        勤俭守成帝  忍辱第一君

            嘉庆皇帝在避暑山庄留下的“遗诏”宣宗道光帝(1782-1850)全名爱新觉罗·旻宁,嘉庆帝次子。嘉庆十四年(1809),嘉庆帝按照家法确定旻宁为嗣君。二十五年,嘉庆帝去世,旻宁继位为帝,年号道光。

            旻宁年幼好学,间习武艺。10岁跟随祖父乾隆打猎获鹿,乾隆大喜,赐黄马褂、花翎。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攻进北京,他又以鸟枪击毙两“贼”。嘉庆帝很高兴,封他为“智亲王”,其御枪号也赏赐了一个封号,叫“威烈”,嘉庆帝称赞他“忠孝兼备”。

            道光时的清朝,积贫积弱,鸦片泛滥,官员们委靡不振,苟且偷安,州县勒索陋规已到立法都不能禁止的地步,武备不兴,经制兵战斗力削弱,英国等列强正虎视耽耽,觊觎扩大中国市场。道光帝像历朝帝王一样,关心治河,蠲免钱粮,赈济灾民,疏浚河道。道光本人生活简朴。热河避暑,木兰秋狝,过去帝王这些耗费巨资的习惯,他都没有。故对于道光帝,《清史稿·宣宗本纪》评价是:“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贤明君主)也。”

            然而道光帝才能平庸,不了解中国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差距,依然执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对于王朝的严重问题没有重药医治。终道光一朝,宰辅都是昏庸之臣。前期是“小心谨慎,一守文法(法规)”的曹振镛,后期是投降派穆彰阿,《清史稿·曹振镛、穆彰阿等传》“论曰”:“守成之世,治尚综覆,而振弊举衰,非拘守绳墨者所克任也……宣宗初政,一倚曹振镛竞竞文法;及穆彰阿柄用,和战游移,遂成外患。”

            尽管如此,守成之君道光帝在位30年,还是干了一些大事。

            道光帝即位后第一桩大事是镇压张格尔叛乱。道光六年(1826),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博罗尼孙子张格尔纠集安集延、道光皇帝像布鲁特兵500多人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4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道光皇帝命令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督杨芳等率领三万多兵马于七年击败张格尔,收复四城,并诱执张格尔,处死,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义。

            道光年间农民起义多次,道光皇帝不断派兵镇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十一年赵金龙为首的湖南江华与广东瑶民起义,道光帝令两广总督卢坤、湖北提督罗思举等镇压。鸦片战争后到道光去世的10年中年年爆发小规模的农民起义,道光皇帝都派兵镇压了。

            道光帝还搞了点改革,主要有三:

            第一是漕粮海运。过去从两江(江西、江南两省。江南省包括现今江苏和安徽)、湖广等地征来的漕粮(田赋中运送京师、通州部分)都是从大运河运到目的地,漕运官员经常利用手中的职务之便中饱私囊。加上运河受水患破坏经常遭到阻碍,运费又高。户部尚书英和建言海运便利。海运曾行于元代至明代永乐间。道光帝将此建议交给有漕粮的省讨论,两江总督琦善、安徽巡抚陶澍请求把苏州、镇江、太仓四府一州之粟全部海运。道光帝立即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由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赴海口同地方官一道雇商船,分两次运走。安徽、江西、湖广离海口较远,仍然河运。为杜绝经纪人的需索、无端阻留、刁难,道光帝还下令在上海设海运总局,令理藩院尚书穆彰阿会同仓场侍郎驻天津验收。六年春夏第一次海运漕粮成功,900只船运输漕粮160余万石。这种运法只坚持到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以财用匮乏,谕自本年始直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所谓折色是所征田粮折价征银纱布帛。

            第二是将纲盐法改为票盐法。清朝盐政向来采用明朝纲盐法。这种办法,由固定的盐商凭盐引行销纲盐,而盐引完全为盐商垄断。盐商垄断盐业,又须维持庞大的销盐机构,导致盐价提高,引起销售困难。不照章纳税的私盐泛滥,盐引滞销,盐税减少,盐商遭受打击,纲盐法难以存在下去。包世臣提出以票代纲,允许私贩经销的主张。道光帝支持陶澍于十一年推广这种任何人只要纳税,都可以领票运销食盐制度,打破了食盐运销的垄断,降低盐假,促进了盐的销售,增加了盐税,剥夺了官员利用盐政营私的途径。

            第三是打破了乾隆中叶以来的封矿政策,允许矿藏开采。乾隆中叶,乾隆帝害怕开矿会引起闹事,采取了封矿政策。道光朝后期道光帝提出任由老百姓自由开采政策,对开发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道光帝对于吏治整顿也有所行动。嘉道时期,官吏贪污之道除漕运和盐政外就是河防。为堵塞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道光帝要求禁止河工费让过往的官员、贡生、监生染指。这年四月,他还处分了一批贪污的河工官员。

            道光帝与嘉庆帝一样都算是因循守旧的帝王,但道光帝毕竟比嘉庆帝多点改革精神。这里不妨举个小例子。《康熙字典》,恭维者说无一错误,直到乾隆王锡侯在《字贯》指出一部分,但惨遭文字狱。嘉庆一朝都是维护包庇。但道光七年,道光帝就冲破传统观念,让王引之作《字典考证》20卷,纠正它的错误。

            道光帝一生中最大的一桩事莫过于鸦片战争了。道光帝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片面前采取了先王一贯坚持禁止政策。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后来又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当他得知虎门销烟的消息时,高兴得不得了。后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以为不可怕,“天朝”可以速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