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82章

第82章



                                    梁启超是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学家,研究方面极为广博。他极力使史学为政治服务,他著《变法通议》、《古议院考》、《波兰灭亡记》、《越南小记》等就是使历史为政治服务的例子。他的史学著作《清代学术概论》、《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都很有名,他的《王荆公传》、《李鸿章传》等人物传记也是众所皆知。所著《新史学》标志着资产阶级新史学的诞生,提出旧史的弊端,呼吁“史学革命”。夏曾佑在20世纪初年出版通史《最新中学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在体例上、内容上都有很多创新,对中国历史发展分期客观而科学,胜于前人。19世纪末,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古代经卷,为研究古代史提供了新资料。王国维在清华大学讲古史新证课时提出以新发掘的地下资料甲金文与历史典籍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来考察历史。他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考》等论文就是这一方法的实践结晶。他用甲金文与《史记》、《楚辞》等材料相互印证,考证了商周人物、制度,令人信服。

            清代文学最辉煌的成就是小说和戏剧。小说创作在清代的辉煌,其标志是乾隆时所出小说《红楼梦》。其他前期小说如《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也都很有名。清末,出现三类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和谴责小说。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官场现行记》,揭露清末黑暗的政治面貌,曾朴《孽海花》反映同治后30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风貌,现实性都很强,艺术性也都很高。嘉庆手书吉语清末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翻译外国小说异军突起。林琴南翻译小说多达171种,成为当时翻译大户。由于明清小说成就高,故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戏剧创作,前清有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个传奇剧本,成就甚高。戏剧家李渔(1610-1680)不仅创作了《风筝误》、《玉搔头》等多种剧本,还写了戏剧理论著作《闲情偶记》。清末戏剧革命,出现服务于政治的倾向。

            清代文学,散文、诗歌也有成就。清初散文有名的有侯方域、魏禧、汪琬三家,清中期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和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派。晚清时期,曾国藩把桐城派古文推向新高潮。维新思想兴起后,桐城古文受到冲击。诗歌创作,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诗作表现民族兴亡,希望恢复故国。钱谦益、吴伟业虽屈身仕清,但诗中还是抒发怀念故国的情怀。乾嘉时期著名诗人首推沈德潜。他创台阁体诗派,词气安闲,雍容尔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纪昀像郑燮诗作反映人民疾苦,能触及阶级矛盾。袁枚书写“性情”,缺乏社会意义,但他彻底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起了好作用。晚清著名诗人有龚自珍、柳亚子、黄遵宪等。龚自珍作品为现实服务,想像丰富,风格多样。柳亚子是南社诗人,诗作中多追怀民族英雄,揭露社会黑暗。风格清新朴实,流转自如。黄遵宪诗作反映了自咸丰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这段时间的历史面貌。他长期从事外交,到过日本、新加坡,诗作中反映了世界上的奇风异物和新思想,带给中国全新信息。梁启超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主张作诗要有“新意境”。他本人写了一些维新方面的诗歌。

            自然科学方面也取得一些成就。天文学家王锡阐(1826-1682),精于天文历算,著有《大统历》、《历说》、《西历启蒙》。又有《晓庵新法》讲勾股割圆诸法和其他内容。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在天文历算方面著书80余种。邹伯奇(1819-1919)通晓天文、化学、物理、地理,发明摄影器。李善兰(1811-1882)翻译了大量数学著作,华蘅芳(1833-1902)与徐寿(1818-1884)翻译了很多物理化学和机械制造方面的著作。詹天佑(1861-1919)从美国学成归来,担任铁路工程师,修建了京张铁路,并发明了火车挂钩。

        文化撷英      

        《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都是康乾盛世出的大型图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著名的图书精品。

            《古今图书集成》是类书。全面收录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献资料。著名学者陈梦雷说:“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漏;其在稗史子集者,十亦只删一二。”按类编排,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编,下设32典,分为6117部,每部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等10个纬目。1万卷,另有目录40卷,合1亿6千万字,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5倍多。

            本书首先是康熙年间陈梦雷编纂,雍正时蒋廷锡奉敕续编。

            《四库全书》是乾隆间奉敕按经、史、子、集四部将古代文献分门别类汇编而成的一部巨型丛书。

            雍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为了夸示文治,乾隆于三十七年(1772)下令收罗学者,开四库馆,校辑古籍。令军机大臣刘统勋、于敏中为总裁,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任总篡,陆费墀为总校官,戴震主持经书,邵晋涵主持史书,周永年主持子书,纪昀主持文集并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王念孙、朱筠、姚鼎等儒学大师担任编辑,真可谓学者云集而由鸿儒把关。

            文献来源是敕撰本(由朝廷组织专人编撰的书籍)、内府本(皇史宬懋勤殿内阁大库、武英殿昭德摛藻堂藏书)、永乐大典本,还有从各地征集来的图书。乾隆五十二年全书缮写完毕,历时15载,分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古书3457种,79070卷,装订成3万6千多册,另有存目书6766种,93551卷。全书收集图书浩瀚,包罗宏富。

            全书缮写七部,分藏于宫中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

            编书过程中,销毁了近3000种所谓有“违碍”之书。

        王氏父子

            说到清代的小学即文字、训诂之学,不能不提到乾嘉学派。说乾嘉学派,又不能不说到江苏高邮王氏父子。他们在中国的音韵学、校勘学、语法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氏父子指王念孙及其儿子王引之。王念孙(1744-1832)字怀足,号石臞,乾隆进士,曾任谏官,弹劾国相和珅。任永定河道时,水溢河道,免官。年少时受业于经学大师戴震,成为有名的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和校勘学家,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定古韵为21部。此外他还著有《方言疏证补》和《毛氏群经楚辞古韵谱》等。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嘉庆进士,授编修,累官至工部尚书。他继承父亲的文字、音韵之学并加以推广。著有《经义述文》、《经传释词》。

            王氏父子精通小学,以校勘见长。他们不株守汉学,能跳出汉学的藩篱。他们采用因音求义、旁征博考、文献互证等一系列的方法来训诂、释义,考证结果因而精确,使人信服。例如《诗·终风》:“终风且暴”。毛《传》:“终日风为终风。”《韩诗》:“终风,西风也。”王氏父子找出了《诗》中“终……且……”句子(例如《燕燕》“终温且惠”、《伐木》“终窭且贫”),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终”作“既”解。

            在校勘方面,他们既善于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又不囿于成见,综合各种方法进行精密的考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同时他们还注意总结规律,归纳条例。例如,“王念孙《淮南内篇杂志后序》,根据校勘《淮南子》的九百多条实例,‘推其致误之由’,得出‘传写讹脱者半,凭意妄改者半’的结论,并进而归纳出64种条例,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孙钦善《考据学》)他们在考据学上代表了乾嘉学派最高成就。

            道光七年(1827)王引之奉道光之命,纠正《康熙字典》的错误,共2588条,遂成《字典考证》一书。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简称,其内容是商代王室的卜辞,是殷商时的文字,是陶文之后的最早文字,在地下掩埋了两千多年后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小屯村发现的。

            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古时称殷,商朝迁都于此。早在光绪二十四年前农民就常从地下挖出甲骨。甲骨与泥相粘,浸水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能离析。放入水盆,大约两三个月后才现上面刻辞。二十年下半年,古董商售甲骨于天津。学者王襄、孟定生断定为古简。二十五年古董商范维卿贩甲骨于北京,王懿荣、端方以每字二两或二两五银的价收购。王懿荣定为甲骨文。

            王懿荣(1845-1900)山东福山人,字正孺,光绪进士,甲午战争时期入直南书房,任国子祭酒兼练兵大臣。当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看到他们在北京的野兽暴行后,十分愤慨而投池自尽。他搜集的上千片甲骨由其子卖给刘鹗。刘鹗字铁云,号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