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钢铁洪流 > 第6章

第6章



                                    我们对明天的战斗充满信心,看来我们团聚的日子已经指日可侍第二天,也就是5  月15  日,南面据守缪斯河一带防线的法军彻底崩溃,德军涌进缺口,炮弹立刻不计其数地向英军侧翼倾泻过来。深入到比利时境内的英国前线部队只知道自己成功地顶住了代尔河面对他们的德军,却无法获悉他们的侧翼和后方的情况。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翼侧打击弄糊涂了。晚上,比尔惊魂未定地给妻子写道:“这是个什么日子!我们预定晚上10  时30  分撤退,而当我们撤退时,却遭到猛烈炮火的打击。感谢上帝,我们全都平安。..除感到震惊外,我还可以。”

            16  日和17  日整天,部队开始全线后移,越来越多的大炮掉头瞄向南面和西南面。英国远征军为命运的突变而感到迷惑不解。

            18  日,当第2  埃塞克斯营奉命面向南方,坚守拉巴塞运河时,营长威尔逊少校表示怀疑:“不是认为敌人在东面吗?”

            “我也弄不懂,长官,”刚从旅部回来的朗·普赖斯上尉表示同意,“但给我们的命令就是如此。”

            有一个人对此十分明白,他就是这些命令的下达者——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勋爵。

            由于通讯系统不灵,戈特最初只获悉德军在色当渡过了缪斯河,至于随后发生的灾难他一无所知,直到法国第9  集团军被击溃,危及英国远证军的右翼——布朗夏尔的部队时,戈特才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

            他对于法国统帅部的种种做法确实感到气恼。从战争一开始,他们就拒绝使用无线电通讯,理由是任何人都能截获无线电信号,而电话是安全的。这意味着要搭起无数英里长的电缆,并且常常要依靠超载的民用线路——但至少德国兵收听不到了。

            到了5  月,“通讯安全”问题受到实战的检验。有些电话线迅即被伦斯德的坦克碾断;有的电话线被调来调去的盟国部队漫不经心地切断了;还有的电话线由于各个指挥部搬来搬去而遭到破坏。单是戈特的指挥所,在10天之内就搬了7  次。筋疲力尽的通讯兵来不及把线挂好,结果导致英军像聋子一样“孤军”作战。

            翼侧已被德军突破,却又得不到上级的任何指示,法军前线指挥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戈待则不同,他镇定自若,毫不惊慌,井井有条地转而保护他的暴露的侧翼并把军队后移,新战线在埃斯科河,离后方60  英里。

            5  月17  日以后,戈特同他左面的比利时指挥部、右面的法国第1  集团军以及后方他的顶头上司乔治将军,已经不再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就连对他属下的大部分指挥官,也无法通过电话线下达命令。

            唯一可靠的通讯方法是辛自视察或使用乘摩托车的通讯员。第3  师师长伯纳德·蒙哥马利少将的通讯方式简便易行。他在驾车经过乡村时,把文电塞进他的手杖的末端,并把手杖伸出车窗。这样他的通讯员阿瑟·埃尔金就会驾驶摩托车把文电取走,然后去找收件人。

            但是,沿着陌生的公路行驶,去寻找不断移动的部队,是件棘手的事情。一次,埃尔金向坐在路边的3  个士兵走去,想问路。当地走近时,其中一个士兵戴上了头盔,埃尔金这才发现他们是德国兵。

            对于这些由于通讯不灵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戈特十分清楚。部队要因此而受苦了。英军目前还在陆续往代尔河一线增调兵力,命令是前两天刚下达的。作为“耳目不灵”的总司令,戈特当然料想不到局势会如此之快地逆转直下,部队很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混乱。不过,尽管如此,戈特对于他的士兵还是充满信心的。这是英国唯一的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军队,相信他们会依靠自己良好的军人素质度过这一难关。

            可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沦为目前这个狼狈处境却是戈特始料未及的。绰号为“老虎”的戈特,一直认为他的远证军注定要在法国干出一番大事业。整整一冬天,他都不断地告诫部队指挥官:“我们一定要保持健康,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作战。”可是现在..就连他每天坚持的两小时的步行锻炼,到头来似乎也成了为现在的“逃跑”作准备,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逃跑?戈特的大脑停在这个为军人所不齿的字眼上。是啊,不能不考虑这个可能性了。开战以来,戈特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法军统帅部门的软弱无力。甘末林将军开始是盲目乐观,后来又悲观失望,据说雷诺总理早就想撤换他,这位盟军总司令显然是个被遗弃的微不足道的人。而乔治将军似乎总是恍恍惚惚不知所措,据总部工作人员说,他提供的情报不好也不坏,不过,他那种很长时间内保持沉默的做法,越来越引起怀疑。指挥法国第1  集团军群的比约特将军本应在英法军之间起协调作用,但他没有。自从战争打响以来,戈特从未收到过他的书面命令。处于这样一个指挥体系之下,等待英国远征军的将会是什么?戈特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英国军队的精华啊,39  万人,一个不小的数字!他们如果全部被埋葬在法国战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戈特慢慢走到桌旁,看着那张巨大的英、法地形图,沉思良久。终于,他拿起一支红笔,在法国敦刻尔克海港圈了一个大大的红圈。

            第三章远征军何去何从

            法国总理保罗·雷诺独自坐在他那间宽敞的办公室内,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巴黎的生活一切如常。天气仍然那样美好,巴黎人在5  月阳光的休浴下,有的逛公园,有的在人行道上的咖啡桌边品着开胃酒,还有的成群结队地去电影院和戏院,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也难怪,严格的战时保密检查阻止了任何坏消息的发布,公众完全被蒙在鼓里。战况公报使他们相信,强大的英法联军已在比利时挡住了德国人的进攻。

            不要说公众,就连堂堂法国总理雷诺,对于前线的战况也一无所知。战争一开始,他就每天派他的军事顾问德·维勒吕姆上校去各集团军司令部打探消息,但经常是空手而归,至多带回一些硬挤出来的支离破碎的情报。他告诉雷诺,将军们对总理的“好奇心”感到不满,如果继续下去,他们将不再提供任何情报。到今天,德军进攻西线已经5  天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这个甘末林,到底在搞什么名堂?雷诺有些愤愤然,是结束这场闹剧的时候了,必须接营国防部,让达拉第去外交部或离开内阁!

            保罗·雷诺出身于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山民之家。他身材矮小,但是匀称而且健壮。他的一双斜视的眼睛和弯弯的眉毛,使他具有一副东方人的面孔。他性格冲动好战,活像一只好斗的公鸡。

            雷诺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几年来,他单枪匹马地提倡军队改革,实行现代化。1935  年以来,他一直呼吁建立能与德国装甲师匹敌的装甲部队,但是徒劳无功。在慕尼黑,他反对向希特勒投降,并坚持如果德国进攻波兰,法国就参战。作为达拉第政府的财政部长,他促成了向美国购买军用飞机和其他武器的交易。

            雷诺和丘吉尔的关系一直不错。他赞同丘吉尔的思想,钦佩他的能力与为人。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他常在巴黎同丘吉尔交换意见,这引起达拉第等人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个财政部长太亲英了,悦他是“法国的丘吉尔”。他俩的确在很多地方相像:他们的魄力,他们的好斗性格,他们要打败纳粹德国的坚定决心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两个人都认为各自政府的首脑——张伯伦和达拉第,在危机时刻不能实行强有力的领导。俩人都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些。

            1940  年3  月,前总理达拉第由于指挥战争不力,被众议院推翻。议会要求一个更有魄力的人担任领导。雷诺显然是最佳人选。

            62  岁的雷诺上台后,其政策同前任并无多大区别,但他同达拉第及甘末林将军之间的矛盾却延续下来。从战争一爆发,雷诺就不断指责甘未林按兵不动,不攻打德国齐格非防线,不援助挪威和芬兰。他有意让其心腹乔治将军接替甘末林任总司令,这两位将军间的争斗正如雷诺和达拉第一样激烈。

            西线开战前一天,雷诺决定不顾勒布伦总统的反对,把甘末林撤职。只是由于德国人的进攻,此事暂时搁浅。但雷诺对这位总司令却丝毫不信任。连日来音讯全无,雷诺真怀疑甘末林又犯了按兵不动的老毛病。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呼”的一声,门被推开了,德·维勒吕姆上校闯了进来。

            “总理阁下,我刚从万森回来。”

            “情况怎样?”雷诺站起身,迫不及待地问道。

            “非常糟糕!缪斯河防线崩溃,亨齐格将军的第2  集团军已撤退到色当

            以南。”雷诺大惊失色,问道:“甘未林将军对此有何反应?”“他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说一会儿给您打电话详谈。”话音未落,电话铃响了。雷诺伸手拿起话筒。甘末林一五一十地汇报着,雷诺坐在那里非常怀疑地、惊呆了似地倾听着。最后,总理大声呼喊道,“不!你所说的是不可能的!你一定是搞错了!这根本不可能!”

            甘末林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没错,总理先生,一个纵队的德国坦克已经闯过来了,并且正在逼近雷代尔和拉昂。”

            “那你必须立刻发起反攻!”雷诺吼叫道。

            “我用什么反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