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钢铁洪流 > 第31章

第31章



                                    一周后,已将近1000  名孩子撤出英国的一些美国志愿机构也中止了有关活动。

            在柏林,街道两旁挤满欢迎希特勒归来的人群,鲜花摇曳,人头攒动,四周一片疯狂的欢呼声,当希特勒和他的陆海空军三巨头登上国会大厦的阳台时,一群人放声唱起了“征服英国之歌”:

            我们阔步前进,旗帜随风飘扬。它是我们德意志帝国力量的象征,我们不能再容忍英国人对它的耻笑。请你允许我,放手让我们启航去征服英国!

            在那个失去理智、疯狂的年代里,就连德国人的一些歌词也都是莫名其妙,稀奇古怪的。

            不用说,所有这一切都使希特勒极为满意。然而,柏林迄今尚未听说任何有关英国表示愿意和谈的消息,也没有对德国的和平建议做出反应的任何迹象。

            7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毅然采取“弩炮行动”。下午5时54分,停泊在海岸外的英国舰队在驱逐舰施放的烟幕的掩护下,使用大口径的大炮向孤立无援的法国战列舰开了火。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向在海面上的法国舰只投掷炸弹。

            平静的港湾刹那间成为一片火海,熊熊火光映在黑油油的水面上,令人窒息的火烧得恶臭污染了大气。一刻钟之内,这场双方力量不相等的交战便结束了,就这样,皇家海军一举摧毁了奥兰法国舰队的大部分舰艇,排除了德国利用法舰队对付英国的隐患。这一严厉行动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伦敦几乎毫无妥协之意。

            希特勒白白浪费了10天,眼睁睁地看着位居世界第四的法国舰队付之一炬。

            法国贝当政府立即宣布与英国断交,此时的英国政府和国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团结一致,群情激昂。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英国已不再有一个盟国,也不再有任何退路。除了与德国法西斯决一死战,别无选择。

            7月14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下院发表讲话:“我们将独自作战,但是,这不仅仅是为我们自己而战!”

            此刻,出现了首相一生中只经历过那么一次的场面:议员全体起立,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而在这以前,保守党总是以几分保留态度对待丘吉尔的,现在,在这响彻云霄的掌声中,工党、保守党毅然联合起来,一致对敌了,素以硬汉著称的丘吉尔激动得老泪纵横。

            丘吉尔是个天才的演说家。他的风趣幽默,他的坚定不屈,更使他的演说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性和感召力。作为政治家,他深知激励对于人类精神所产生的巨大动力。他总是不失时机地鼓舞着英国人民的斗志,10月8日,德空军对伦敦的轰炸使伤亡和损失达到了高峰。丘吉尔对此不乏幽默地发表广播讲话说:“在那特别的星期四的夜晚,伦敦180人死于251枚炸弹的空袭中,这就是说,德国用一枚炸弹杀死一个英国人的3/4。这个数字也许会使德国人感到高兴。不过,如果摧毁一间房屋要轰炸两三次才能奏效的话,照这样的速度,得用10年的时间才能炸毁伦敦一半的房屋。而在这以后,速度还会慢得多。”战争的恐怖危险虽然并未完全从人们的心头消逝,但是人们已经不再把它看得那么严重了。

            后来,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把英国人乐观而冷静的性格描绘成英国得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正是他的言行唤起、激发和坚定了英国人民的斗争信念。如果说英国人民的意志是剑,那么,丘吉尔就是握剑柄之人。

            柏林,天气阴沉沉的,显得很暗,小雨渐渐沥沥下个不停。希特勒总理府外面挂的旗帜都耷拉下来。门口的岗哨一动不动,听凭雨水从钢盔上顺着脸颊往下淌。

            屋内,奔走于德英之间传递希特勒旨意的瑞典“信使”达勒鲁斯,正向他的主人汇报伦敦之行的情况。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希特勒一眼,鼓起勇气说:“英国人不相信你和你的政府。”

            希特勒再也按捺不住了,他突然站起来,神经质地在屋里来回走着,心情郁闷到了极点。他简直难以理解这些英国人,怎么也弄不明白丘吉尔这个喜欢大喝白兰地的农夫和他统治下的英国,竟然无视德意志帝国的强大威力。英国的顽固不化势必影响他的下一个重要目标——入侵并摧毁苏联,他已将此定于1941年的某个时候。

            他越想越激动,脸色苍自,浑身发抖。突然,他在房间中央站住,直挺挺地两眼望着前面,语无伦次地说:“我要造潜水艇,造潜水艇,潜水艇,潜水艇,潜水艇!”他的声音变得含糊不清,那样子完全是一个神经失常的人。接着他定了定神,就像在对大庭广众发表演说似地拉开嗓门,尖声尖气地叫了起来:“我要造飞机,造飞机,飞机,飞机!我要消灭我的敌人!”那神情活像小说里的一个妖魔。

            最后,他转向他的客人,攘臂挥拳地大叫:“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我想同英国达成协议,可是总也下能成功?!”

            7月16日,希特勒向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发出了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16号指令:

            由于英国不顾自己军事上的绝望处境,仍然毫无愿意妥协的表示,我已决定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如果必要,即付诸实施。这一作战行动的目的,是消除英国本土作为对德作战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占领。这个作战计划的代号将是“海狮”。全部准备工作必须在8月中旬完成。

            “如果必要,即付诸实施。”虽然他在直觉上越来越强烈地感觉有采取行动的必要,但从字里行间仍流露出他的摇摆不定。直到此刻,他仍丁希望英国像他在16号令中所讲的那样“毫无妥协之意”。

            与希特勒发布的其他作战指令相比,第16  号指令显得优柔寡断,苍白无力。希特勒攻占波兰的命令,一开头就是“我已决定用武力解决”。进军南斯拉夫的命令斩钉截铁,“必须尽快粉碎南斯拉夫”。大举进犯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气势汹汹,“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做好用一场速决战打垮苏联的准备”。

            从第16号令的发布时间来看,更给人一种仓促上阵的感觉。当希特勒最终同意把海上入侵英国当作一个现实的可能性来考虑时,已是雷德尔首次与他讨论侵英计划的8周以后,是英国远征军被驱下海的6周之后,是法国沦陷的4周之后,是希特勒下令“在侵英仍为计划,尚未决定实施的基础上”

            开始有关准备的2  周之后。而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是提前4  个月发布命令的;进攻波兰是提前5  个月发布命令的;对法国和低地国家的进攻,希特勒给了他的将领们7  个月的准备时间;即使是对挪威的即兴攻击,也有5周的准备时间。而对英作战,拟以多达40  个师,25  万人的德国步兵在英国南部海岸长达200  英里的宽阔战线上登陆——从多佛尔断崖东部的拉姆斯盖特一直到怀特岛西部的莱姆湾的“海狮计划”,希特勒却只给了他们4  周的准备时间。结果受季节气候影响再三延迟,实际上,德国军队最多只有9—10  周的时间来实施如此庞大的计划,对德国军队来讲,这比在这以前所进行的任何一次战役都危险和生疏。他们既未经过由海路登陆这种作战方式的训练,也不具备足够的船只,而且陆军和空军部队已推进到远离德国补给基地的地方。

            在整个海岸地区,德国军队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进攻前的准备工作。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港口挤满了各种船只。上船和下船的演习持续不断,参谋人员昼夜工作。

            德国空军奉命对人员和机件受到较轻损失的飞机进行补充和修理,准备今后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和英国上空作战,过不几天,德国空军便准备就绪了。

            正如法国战役一样,德国陆军执行主要进攻任务的是A  集团军司令冯·伦斯德陆军元帅。陆军总司令部命令恩斯特·布许将军的第16  军团的6  个步兵师,阿道夫·施特劳斯将军的第9  军团的4  个师和莱希瑙陆军元帅的第6  军团的3  个师开到海峡沿岸的出击地点,以便作为头一批登陆部队。计划在几天之内,总共登陆39  个师和2  个空运师。

            但是,雷德尔和他的海军总司令部对此是有怀疑的。为了满足陆军的登陆要求,需要征集1722  艘驳船、1161  艘汽艇、471  艘拖轮和155  艘运输船,在短时间内聚集这样大量的船只是不可能的。而且,在这样一条广阔的战线上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战斗从腊姆斯盖特至来姆湾延伸了200  多英里——是完全超出德国海军的运输和掩护能力的,实际上,海军直到9  月1  日才开始把准备入侵的舰队集中起来。

            希特勒是个战争疯子,但他决不仅仅是一介武夫。就在第16  号令发布后的第3  天,当他逐渐冷静下来,再回头看这气头上的产物时,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德国正在计划中的军事行动是要付出重大代价的。他暗暗思忖,必须设法使德国人民和公众舆论相信,为了避免这场惨祸,他本人已经做了一切努力。同时,要让英国人民知道,我希特勒是仁至义尽的,这样才有可能使英国政府更加孤立。

            7  月19  日,金碧辉煌的柏林克罗尔歌剧院人头攒动。希特勒在这里发表了他在国会所作的最后一次重要演说。

            使听众感到吃惊的是,他们的元首今晚的语气异常低沉理智,一改往常那种在讲坛上歇斯底里大声叫喊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