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钢铁洪流 > 第91章

第91章



                                    有几个行人看到了他,收住脚步转过头来说。

            “不可能是他,据报上的消息说,隆美尔还在突尼斯指挥作战呢。”

            隆美尔嘴角掠过一丝苦笑,快步走了过去。他们一定相信了报纸上的话,希特勒下令必须千方百计使敌人相信隆美尔还在突尼斯。

            但是,突尼斯的局势已经不可收拾了。就在昨天,轴心国的抵抗崩溃了,德、意军接连举手投降。轴心国在非洲的冒险行动转眼间便全部化为乌有。

            从3  月被解职以来,隆美尔仍惦记着非洲——这块他为之浴血奋战、耗尽心血的土地。他一直和他的副手阿尼姆保持着联系。阿尼姆向他汇报每日的形势,可是后来他歉意地写道,陆军元帅凯塞林禁止他再给隆美尔汇报情况,隆美尔对此极为苦恼,他知道,凯塞林曾公开对他的离职嗤之以鼻。自己日前即便还不致于声名狼藉,但确是一名已被人遗忘的陆军元帅。现在,他这面大旗只能当虎皮吓唬敌人了。

            然而,更让他苦恼的是,在非洲明明已是心败无疑,元首仍然固执己见、为了他那点可怜的政治面子,白白牺牲了15  万德国精兵强将。这些部队如果及早撤出来用于东线战场或意大利,效果肯定好得多。可是,元首偏听了凯塞林的话,命令“必须千方百计守住突尼斯”,部队必须战斗到最后一枪一弹。

            隆美尔不知道的是,早在阿拉曼战役结束后,希特勒便镇静自若地断言非洲注定要丢失了。他把这番话告诉了德军统帅部作战军官瓦尔利蒙将军。他接着又说,在非洲继续作战,主要是为了争取时间,尽可能不让盟军入侵西西里海峡。只要能迫使英国人和美国人绕道好望角,从漫长的海路而不是从地中海到达非洲,就可以拖住他们100  万吨的船舶,这样就能防止盟军从海上过早地入侵北欧。

            在希特勒看来,只要在突尼斯做出的牺牲能推迟对西西里的入侵,那就是值得的,“拖住突尼斯,我们就能使他们对南欧的入侵推迟半年,而且能将意大利留在轴心国里。如果我们不坚守突尼斯,敌人就会不费吹灰之力在意大利登陆,由于俄国人突破了斯大林格勒,我们抽不出一兵一卒,在此种情况下,他们将越过勃伦纳打进帝国”。

            突尼斯战役失败了,德军所有的作战会议都集中在这样一个令人忧虑的主题上:意大利遭到入侵时德国将采取什么步骤?

            希待勒在5  月15  日的作战会议上发表了两小时的秘密讲话,分析了盟军可能采取的行动。希特勒警告说:“在意大利,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领袖本人。越来越令人担心的是他可能被赶下台,或者被迫采取中立态度。皇室和军官团所有的领导成员,教士、犹太人以及广大的市民阶层不是对我们怀有敌意,就是和我们背道而驰..墨索里尼正在他周围安置法西斯卫队,然而真正的权力却掌握在其他人手里。”他继续说,如果盟军一旦开始入侵,他就把东线的8  个装甲师和4  个步兵师迅速调往意大利;不管意大利政府高兴与否,他一定要把这些部队开进意大利本土。由隆美尔担任这支部队的指挥官。“今后的一两个星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希特勒宣称。

            隆美尔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项任务,这就等于准备武装入侵意大利。终于到了同意大利人算总帐的时候了。通过3  年的非洲作战,隆美尔自认为将意大利人卑鄙懦弱的本性看得一清二楚。在他看来意大利人分文不值,一旦英、美在意大利南部登陆,意大利人将不会作任何抵抗。那个墨索里尼已是风烛残年,精力不济,自身难保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隆美尔起草了4  个师秘密渗入意大利北部的计划和时间表,只等接到希特勒的命令,他就亲自指挥至少16  个师以上的兵力打进去。而目前他的任务是坚守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山口。尽管墨索里尼控制着意大利,但是意大利人却一直不断地在构筑防御德国的边境工事。隆美尔每次乘火车径由勃伦纳山口时都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构筑了地堡,在铁路关卡和公路桥梁上安装了爆破设施。要是意大利人或别的什么人把守这些山口的话,那就决定了在意大利土地上的德国士兵必遭厄运。为此,希特勒命令调遣德国防空高炮部队去保卫这些山口。如果意大利人拒绝,就佯装“英军空袭”,使用缴获的英军炸弹进行轰炸。

            可以说,为防范意大利投降,希特勒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但是隆美尔总觉得在1943  年德国地中海战略方面,元首的决策未必高明。

            隆美尔一直认为,意大利人毫无价值,盟国一旦从非洲采取进一步行动,德军应该放弃撒丁岛、西西里岛、希腊大部以及比萨一里米尼一线以南的所有意大利领土,将节省下来的兵力投入到苏联战场,那里才是德国的战略重点。

            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则持反对意见。他不愿意将这一带的空军基地拱手让与盟军,因为这样一来,德国的工业区和罗马尼亚油田都将暴露于盟军空军的打击之下。他相信,防守意大利不费什么事,意大利人将会为保卫祖国而战,只需少量的德国部队及装备,意大利人就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凯塞林头脑里经常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怪念头,对此隆美尔一点儿也不觉奇怪。可是,希特勒偏偏赞同他的意见,决心不放弃巴尔干领土。他下令向巴尔干再派驻6  个师,从而使那里的驻军总数达到13  个师,他在撒丁岛重新组建了第90  师,在西西里重组了第15  装甲师(这两个师均在突尼斯彼摧毁),并向意大利南部派遣了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和第16  装甲师。

            隆美尔大惑不解的是,元首并非不了解凯塞林的为人,他曾亲口说过,“凯塞林是一个极端乐观主义者,必须谨慎,别让他的乐观主义迷住他的眼睛,看不到那冷酷的时刻”,可是,为什么还要照他的意见办?难道突尼斯战役的悲剧又要重演吗?照此下去,德国还能坚持多久呢?

            隆美尔曾直言不讳地向希特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列举了一些可怕的数字和迹象来说明这一问题:“意大利的崩溃看来已经不可避免,东线的局势也不容乐观。据邓尼茨海军上将说,我们每个月都要损失30  多艘潜艇,这样长此以往是不行的。当然,德国从1943  年起对劳动力实行了总动员,兵器和弹药生产数量有所增长。即便如此,我们能够赶得上全世界的产量吗?特别是英、美的物质力量已经联合起来了!”

            希特勒目光呆滞地听着,突然间他扬起头来说:“我也意识到赢得战争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我的元帅。不过西方国家决不会同我媾和的——至少现在当政的那些政治家不会。我从来就不想和西方打仗,既然西方国家硬要挑起这个战争来,那么就让他们打到底好了。”

            说到最后,希特勒好像又充满了自信。看着隆美尔不解的神情,希特勒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得意洋洋地说:“我现在掌握有同盟国极端重要的情报,以后暂且不说,但巴尔干、意大利这一仗我是赢定了。”

            前两天,希特勒收到了最高统帅部转来的参谋部情报局的一份报告,称西班牙当局发现了一具英军信使官的尸体,估计是飞机失事遇难。他们巧妙地取出了信使携带的文件进行拍照,将它们送交德国情报机构。经过仔细研究这些文件和这个马丁少校的身份(连他身上的戏票存根都仔细研究过),他们确认这些文件是绝对真实的,里面的情报具有巨大价值和高度的准确性。希特勒对这些情报的准确性当然也深信不疑,甚至由于它们成为他对敌情判断的佐证而洋洋自得起来。

            突尼斯失守后,在希特勒的指令下,德军参谋部提交了一份名为《意大利退出战争后的形势概貌》的文件。该文件以德军大本营中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为依据:巴尔干地区及其防御薄弱的海岸线、正在闹事的人民、丰富的地下宝藏以及由东南方对“欧洲要塞”实施突破的战略和政治企图,都是盟军将在地中海地区作战的理由。文件指出,意大利的各大岛屿很可能是盟军首批登陆目标,盟军将这些岛屿,以及意大利的南部甚至中部,作为越过亚得里亚海向北推进的跳板和桥梁。对此,必须予以重视,必须加强本国西部地区陆海空三军的防御力量,并希望战争尽可能在远离欧洲中心,即远离德国边境的地方进行,至少要加强亚平宁和巴尔干半岛的防御。作为紧急措施,必须充分利用西线的兵源,补充利用来自“突尼斯桥头堡”的兵力而组建的突击集群,因为盟军主力将由西线和地中海地区转移。

            希特勒赞同这种判断,并基本同意其中提出的建议,但是有一点他与其参谋部和墨索里尼的看法不同,他们认为盟军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西西里岛,而希特勒则认为是撒丁岛,并且除了佐泽卡尼索斯群岛以外,伯罗奔尼撒半岛也是盟军在巴尔干半岛上最有可能的攻击目标。

            在5  月7  日的作战会议上,一名副官宣布了令人吃惊的”马丁少校”事件,并指出英国人的文件暴露了他们在占领突尼斯以后最秘密的计划:要发动两个入侵行动,一个在地中海西部,一个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将分别对西西里和佐泽卡尼索斯群岛发动佯攻以作烟幕。这个情报同希特勒的判断简直毫无二致,惊喜之余他不免有些心存疑虑。会议结束时,他突然转过身来,对约德尔的参谋官说道:”克里斯蒂安,这会不会是他们故意送到我们手里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