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钢铁洪流 > 第122章

第122章



                                    它们把“俾斯麦”号团团围住。不一会儿,“声望”号和“多塞特郡”号巡洋舰也都像鲨鱼一样咄咄逼近。

            吕特亚斯面对众敌,欲打不行,欲逃不能。当晚,他向柏林拍发了诀别电:我舰无法操纵,已被“声望”号诸舰包围。我们将战至最后一弹。

            27  日凌晨,东方破晓,远处地平线上露出半轮红日,把海水映照得通红。吕特亚斯神情诅丧,眼窝深陷,像待毙的死刑犯一样熬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俾斯麦”号巡洋舰也全无往日的威风,像垂死的巨鲸一般等待英舰的宰割。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英国驱逐舰群蜂涌而上,首先向“俾斯麦”号发起了进攻。吕特亚斯作困兽斗,命令开火抵抗,可架不住诸多英舰的猛烈炮火,一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的舰首,舰上一片火焰。

            这时,本上舰队的“乔治五世亲王”号和“罗德尼”号战列舰也赶来参战了。托维命令对准“俾斯麦”号连连齐射,6  门356  毫米主炮火光闪闪,重磅穿甲弹像暴雨一样劈头盖脸地压过来。

            “俾斯麦”舰四周不断溅起高达50  米的水柱,紧接着舰壳被炸弹撕裂开来,蒸汽管路被炸断,桅杆被打断,烟囱倒地,炮台炸歪,舱内气浪滚滚,甲板上火光熊熊,烟雾遮天。被炸得百孔千疮、面目全非的“俾斯麦”号,已全无反击之力,它像只受了重伤的巨鲸,在汹涌的波涛中翻滚挣扎着,开始渐渐下沉。

            想到霍兰德将军的牺牲和“胡德”号战列舰的沉没,托维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命令“乔治五世亲王”号快速接近德舰,一阵猛烈炮击之后,“俾斯麦”号整个成了哑巴。紧接着,“多塞特郡”号巡洋舰朝它的右舷连射两枚鱼雷,“俾斯麦”猛烈颤抖起来,舰员们纷纷跳海,只有吕待亚斯随同超级战列舰“俾斯麦”号和那面纳粹旗帜卷入北大西洋的波涛。

            失去伙伴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在海上晃荡了几天就打道回府了。

            雷德尔的“莱茵演习”以失败而告终。“俾斯麦”号的沉没再一次教训了雷德尔:在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水面舰队的英国皇家面前,德国本来就廖廖无几的水面舰艇显得如此软弱无力,他的巡洋舰袭击商船的设想最终还是成了泡影。

            丘吉尔首相在5月28日发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报喜电中是这样评价歼灭“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略意义的:

            “它是一艘威力强大的战舰,是军舰建造史上的一项杰作。击沉这艘敌舰,使我们战列舰的紧张状况得到缓和,不然,我们就不得不把‘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和那两艘‘纳尔逊,式战舰都拴在斯卡帕弗洛,以防‘俾斯麦’号和‘提皮茨’号的出击..现在,情形就不同了。这对日本人将起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非常有利于我方的。”

            不过,“俾斯麦”号给德国海军带来的耻辱很快就被U  艇的战绩所抵销。

            1941  年,德国潜挺在大西洋持续8  个月的战争中,击沉328  艘150  万吨商船。当时,英国造船厂每年建造的商船还不到100  万吨。随之沉入大海的

            还有英国诸岛极为需要的各种物品——小麦、牛肉,奶油、铜、橡胶、炸药和石油,以及军事装备。

            这一年,德国潜艇的建造速度超过200  艘,而自1939  年9  月开战以来的损失总数还不到50  艘。但仅此一年,德国U  艇就损失了28  艘,这说明英国护卫舰的成功率也正在增长。

            英美联盟逐步加强,就在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被英国舰队击沉的同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广播演说中宣布全国进入无限紧急状态。

            他在演说中宣称:“战争正在接近西半球沿岸。战争已经逼近我们的祖国。”“如果坐侍敌人在我们的国境上出现,那就等于自杀。”

            三天以后,似乎是要给总统的演说作证一样,德国潜艇在格陵兰以南发现了开往英国的HX—126  护航运输队,9  艘货船被击沉,船上所载的全是根据租借法案援英的物资。

            改变航线是英国自大西洋战役一开始就使用的有效方法。为了躲避U  艇的伏击,英国加拿大护航舰护送的大西洋运输队开始经冰岛沿改变的新航线航行,尽量将航线北移,以便充分得到驻冰岛的英国空军海岸防御司令部的保护,同时,尽量将运输队的航线分散在北大西洋中部。

            这一着果然有效,德国U  艇有近一个月的时间都没能发现沿新航线航行的护航运输队。

            邓尼茨沉不住气了,他很清楚,潜艇破交战的关键是发现敌海上运输队。只要发现猎物,他的“狼群”就会大获而归。为此,他改变了潜艇搜索战术,放弃了原先较为固定的巡逻线,决定将现有的潜艇散布在北大西洋一个辽阔的海域,扩大搜索范围。

            几天后,6  月24  日,一艘U  艇发现了英国HX—133  护航运输队,立即召来15  艘潜艇进行攻击,结果,击沉6  艘商船(5000  吨)。英国护航舰在反击中击沉2  艘潜艇,其余的潜艇逃跑了英国再次向美国发出求救的信号。英国驻美国供应委员会主席海军少将多林致信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建议美国政府利用根据租借法案拨出的基金,为英国建造排水量为1500  吨的驱逐舰100  艘(每月10  艘),20  艘扫雷舰和14  艘救生拖船。他在信中写道:“由于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加紧活动,使得护航舰的需要量增多。可是目前英国和加拿大的造船厂加在一起,每月也只能建造8  艘护航舰。我们的护航舰严重匮乏,根本不能满足横渡大西洋的护航运输队的警戒要求。”

            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金上将也建议美国海军采取为英国建造护航舰的紧急措施。

            经美国政府讨论之后,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于1941  年7  月18  日批准建造上述各舰的计划,并且立即付诸实施。

            7  月12  日,美国大西洋舰队正式从英国手中接替了冰岛的防务。几天后,海军上将金重新规定了西半球的界线,把冰岛也划入其中。从此,冰岛便成为盟军用于掩护护航运输队的护航舰基地和航空基地的战略要地。

            第六章“独狼”袭击美海岸

            8  月3  日,罗斯福总统乘坐“波托马克”号总统游艇从新伦敦出航。临行前他高兴地对白宫记者团宣布说,他将“抽出一些时间”去钓鱼。

            “波托马克”号游艇的行动掩饰得十分自然巧妙。最初几天,人们只看到风光绔丽的科德角运河上,一艘不起眼的游艇在懒懒散散地游荡,看样子是要沿着新英吉利海岸作一次短期游览。艇上穿着白色夏眼的锅炉兵和两个水兵,或坐或斜靠在甲板上的安乐椅上,不时热情地向挤在堤岸和桥上的观众致意。从远处望去,他们很像罗斯福、斯提文·厄尔利和沃森将军。之后,这艘游艇便像谜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连秘密警察局长也不知道罗斯福哪儿去了。

            罗斯福已改乘“奥古斯塔”号巡洋舰,抵达纽芬兰阿金夏附近的普拉森夏湾。翌日(8  月9  日),丘吉尔首相乘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驶入薄雾笼罩的港口。几艘美国军舰在雾中若隐若现。

            英国军舰列队从美国舰艇中缓缓穿行。“威尔士亲王”号舰上,米字旗高高飘扬,全体水兵身着白色的水兵服排列在战舰的弦侧。虽从未见过面,但手持望远镜的罗斯福老远便认出,前甲板上那位大腹便便的身穿褐色海军制服的人必是丘吉尔无疑。

            不知何时,雾障已悄悄散尽,灿烂的阳光给港湾、海水和军舰镀上一层金色,光彩熠熠。

            “奥古斯塔”号舰上的乐队奏起了丙国国歌,《上帝保佑吾王》的旋律随风飘来,接着是美国国歌《星条旗》。

            “扶我起来!”罗斯福低声吩咐。

            他的儿子、空军上尉埃利奥特赶忙搀扶起父亲。罗斯福竭力挺直病残之躯,站在舷梯上迎接他的英国客人。

            两舰舰已互致敬礼之后,丘吉尔登上了“奥古斯塔”号舰。他快步走到罗斯福跟前,伸出双臂紧紧拥抱了这位在危难之际给予英国人民巨大支持的良师挚友,无限感激和激动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我们终于到一起了,见到你真高兴!”罗斯福说。

            近两年来一直以书信、电报和电话进行交往的两位巨人,今天终于得以见面。这无论对他们两人的私人友谊而言,还是对英美两国的关系而言,都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在为期三于的会谈中,丘吉尔一直努力说服罗斯福参战,至少同英国一道,警告日本不要对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发动进攻。他认为,只要英美联合发表一项强有力的宣言,日本人就会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就不会切断英国通向印度和东南亚的生命线。

            但他总归没能把美国拖入战争。罗斯福送给他一份丰厚的礼物,决定让美国军舰把大西洋船队最远护送到冰岛,这将使英国可以腾出40  艘驱逐舰和小型护卫舰去执行其他任务,并且同意向日本递交一份强硬的照会。但他明确拒绝了丘吉尔要美国参战的要求。

            “你看,我必须要实行一种能体现美国社会舆论的政策,要使一切怀疑英国诚意的人感到满意,要使那些提出‘为什么美国人应该去打仗?’的人能够安下心来。”罗斯福私下对丘吉尔摊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