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钢铁洪流 > 第133章

第133章



                                    

            半个月内,至少有10  支护航运输队约370  艘商船安全通过了“空洞”;而德国潜艇在5  月份的损失却高达43  艘,超过增补潜艇数量的两倍多。这表明,“狼群”战术已日暮途穷,潜艇已由攻势转入守势。

            邓尼茨清楚地意识到,继续对这种受到强大保护的运输队进行作战显然是毫无意义了,他在5  月24  日的战争日志中写道:“只有当我们能够大大地加强潜艇战斗力的时候,我们才能恢复这种战斗。”

            同日,邓尼茨下令终止北大西洋的战斗,所有潜艇务必采取一切谨慎措施,撤退到亚速尔群岛西南的海域去。

            大西洋之战的最后胜利业已属于盟国。战后,邓尼茨在他的回忆录中承认:“我们已输掉了大西洋战役。”

            1943  年5  月31  日,邓尼茨飞赴柏林,向希特勒报告海战局势。

            一辆轿车把他从机场载往“狼穴”大本营。一路上,他紧闭双眼,一声不吭,看起来像是小憩,实际上,他的脑海里一刻也没停止过翻腾。

            此时的邓尼茨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潜艇已处于劣势地位,要避免巨大损失,必须完全停止已无成就可言的潜艇战;可是,如果停止潜艇战,将对德国的整个战局产生何种后果呢?元首将会作何决断?

            正当他胡思乱想,忽然朦胧感到一阵黑暗压过来,他本能地睁开双眼,原来已进入一片茂密的森林,马上就要到元首的总部了。

            邓尼茨正襟危坐,朝车窗外看去。浓密的枝叶把阳光过滤成丝丝缕缕的微光,散落到林间,周围散发着阴暗潮湿的腐叶味。突然,林间深处传来猫头鹰一声凄厉的啼叫,邓尼茨不禁打了个寒颤。

            进入会议室,邓尼茨看到他的元首手拿放大镜俯身在办公桌上,细细看着地图,平素贴在额头上的一撮头发搭拉下来。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来,暗淡苍白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此时,邓尼茨已成为他唯一的宠信。

            邓尼茨简明扼要地向希特勒叙述了当前的海战局势后说:“目前潜艇战危机的根源在于敌人的飞机显著增加。在冰岛至法罗群岛海峡,现在一天所动用的飞机就相当于数周前一周内所出动的数量。此外,由于北大西洋的护航队使用了航空母舰,以致北大西洋的所有海峡现在都受到敌人飞机的监视。但仅仅是增加飞机还不足以造成潜艇危机。关键在于飞机使用了一种显然也用于水面舰只的新的雷达装置,能够在浓雾密云中,在阴天或夜里测出潜艇方位,然后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如果飞机没有这种装置,那它是绝不能在茫茫大海和漆黑夜晚测明潜艇方位的。”

            希特勒一言未发,静静地听着。邓尼茨小心翼翼地看了他一眼,接着说:“我们现在在武器技术方面遭到了失败,对此必须有个对策。但潜艇战还能发挥多大作用,取得多大战果,这还无法估计。敌人在海上和空中的防御力量还将增加,至于增加多少,对我们来说却是个很大的未知数,也难以确定。1940  年,一艘潜艇每个航海日击沉敌船的吨位约为1000  吨,1942  年底则约为200  吨。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敌人增加了防御力量,我们潜艇的作用减小了。尽管如此,但我仍然认为,即使潜艇战不再能达到获得较大战果的目标,但潜艇战必须继续下去,因为潜艇战所牵制的敌人力量是十分巨大的..”

            “绝不允许放松潜艇战!”希特勒突然神经质地打断邓尼茨的话,斩钉截铁地说:“目前,我们的陆军不得不在各条战线上坚持艰巨的防御战,盟军对德意志帝国本土的空袭有增无减。大西洋是我们重要的前沿阵地,即使我必须在那里进行防守,也比我在欧洲海岸进行自卫要好。即使潜艇战不再能取得重大胜利,但它所牵制的力量却是非常大的,我不容许敌人把这些力量腾出来。”

            邓尼茨很清楚,从现在开始,潜艇战不再是单纯的破交战和吨位战,而是与德国整个的战略形势紧密相连,与德国的命运休戚与共。哪怕打到只剩最后一艘潜艇、最后一个人,也要打下去,因为潜艇战能使盟军消耗比德国多几倍的战争力量,能牵制住盟军数倍于德国的力量。

            第十章气数尽垂死挣扎

            到1943  年5  月30  日为止,盟军虽已损失了近3000  万吨位的船只,但已建造了大约1550  万总吨位的船只来进行补充。英国新造的商船也弥补了开战以来损失的商船,并且还建立了一支超级商船队。盟军船只每月的建造率已超过损失率。整个局势对德国却越来越不妙,他们已损失2150  万吨位的船只,却只建造了1650  万吨位的船只。德国潜艇每个月的损夫率也超过了生产率。由此可见,邓尼茨已输掉了这场吨位战,在制海权的争夺中,盟军已占取了上风。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潜艇战的结束。在物质和精神条件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德国潜艇又继续战斗了两年,至死方休。

            德国潜艇与盟军舰艇在海上大打出手的背后,同时进行着一场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亚于海战的技术战。盟军在战前或战争初期开发的几项新技术在大西洋海战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潜艇的“敌人”也越来越多了。

            高频无线电定位网。英国海军沿整个英国大西洋沿岸装设了许多高频无线电测向站,当德国潜艇之间或与潜艇司令部之间进行无线电通话时,盟军便准确无误地截获并且测定出它们的方位,从而通知运输队改变航线。1942年6  月30  日,装设在百慕大群岛的高频无线电测向台测出一艘潜艇电台工作的方位,立即将此情报发给正在这附近地区进行防潜巡逻的美国“水手”式飞机机长斯雷德中尉。他飞至离这一方位10  海里的地方,发现正浮于水面上的“U158”号潜艇,投下了两颗爆破弹和两颗深水炸弹。一颗深水炸弹落在潜艇附近,另一颗落在潜艇的上层建筑上,所有艇员都与潜艇同归于尽。以后,盟军又将这种测向仪安装到护航舰艇上,大大提高了测定潜艇位置的准确性。

            雷达。雷达是用以测定位于水面或空中的任一目标的方向和距离的无线电定位装置,它是同敌人潜艇作斗争的舰艇和飞机的“眼睛”。飞机上安装了雷达,可使飞行员先于潜艇发现对方,对潜艇进行突然袭击。1943  年2  月,德国“U519”号潜艇就是这样被“利贝列达”飞机击沉的。德国人为了对付这种雷达,发明了一种雷达侦察接收机,并在1942  年10  月装备潜艇,当潜艇被雷达测出方位时,这种接收机就能探测出来。几周后,当“U333”号潜艇遭到“惠灵顿”轰炸机的攻击时,U  艇在逆探的指引下,进行巧妙的反击,把轰炸机击落了。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很快,盟军又研制出了14  种厘米波雷达,亦叫“硫化氢”空对海搜索雷达。这种厘米波雷达使德国的雷达侦察接收机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瞎子”。护航舰只和飞机装备厘米波雷达,即使在能见度很差的条件下也能从雷达荧光屏上掌握敌潜艇的行踪,而且还能发现那些专借夜色掩护为非作歹的潜艇。1943  年春季和夏初,这一雷达保障盟军飞机击沉了大量的德国潜艇。希特勒对这一发明十分震惊,他在1944  年向武装部队发表演说时称此为“是涣散我们潜艇舰队的一种发明”。直到战争结束,德国人也没能制造出可以及时发现这种雷达电波的侦察器材。

            利式探照灯。1942  年上半年,盟军海岸司令部的飞机都装上了新式大功率利式探照灯,它给了飞机一双敏锐的眼睛,离U  艇2000  码就能“看”到它们,而当时雷达还未用于探测潜艇。同年7  月,装有利式探照灯的盟军飞机

            在比斯开湾击沉2  艘U  艇。在这一场“探测”与“发现”的技术决斗中,当德国人学会使用被动式雷达探测器后,利式探照灯的作用就被削弱了。

            深水炸弹。深水炸弹是一种简单然而致命的反潜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根据这种炸弹的外形把官戏称作“垃圾筒”。但是,单凭声纳接触难以测定潜艇的位置,因为声纳接触往往在距潜艇100—150  码处就失效了。因而在没有找到准确测定潜水艇所处深度的方法以前,炸弹的爆炸不是离潜艇过高就是过低,直接命中的机会极为罕见。深水炸弹主要是靠它离潜艇的距离和对潜艇震动的大小来破坏和摧毁潜艇。1942  年,美国海军研制生产了两种新的深水炸弹发射炮:“刺猬”型和“捕鼠器”型深水炸弹发射炮。“刺猬”型发射炮有一个钢座,钢座上有6  排炮管,可在舰艇航行中发射24  枚装有触发引信的深水炸弹。这种装置保证了投弹的准确性,而且不妨碍迅速同潜水艇恢复声纳接触。“捕鼠器”型发射装置是专为巡逻艇和猎潜艇等小型舰艇设计的,后座力较小,能发射4  颗或8  颗小型深水炸弹。1943  年中期,美国海军军械部设计出一种新型的600  英尺深水炸弹。这种炸弹在8.6  秒钟内能下沉100  英尺,内装“托佩克斯”炸药,爆炸力超过了过去所用的炸药。

            随着战争的深入,这场技术战也越来越白热化了。德国化学家们全力进行反探知潜艇的研究。他们发明了一种以化学方式制造气泡的装置。这种装置产生的大量气泡和舰体一样,可以反射探潜装置的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