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中唐侠隐 > 第94章

第94章



                                    秦宁听那声音耳熟,回头看可不便是奚郎。

            那日奚郎寻到城东十里庄,满心喜悦只作找到了唐宁,却被那公子用铜箫打来。奚郎看他抬起头,哪里是唐宁?却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那人手持铜箫,对奚郎一阵好生臭骂,四个家丁也前来帮腔,推推搡搡之间奚郎不知又吃了几拳几脚。

            以奚郎的身手,收拾这几人自然不在话下。但他想及胖大道士的教诲,以及在太乙宫外一时忍气不住以至与长安剑宫弟子动手,被迫离开太乙门之事,强自忍了,虽然被打得不轻,却始终不曾还手。这几日又在杭州城中寻访唐宁不着,听说许多人在疏浚西湖,便想来此打听。

            却听那募工之人道:“要说杭州城带铜箫的公子,实在不少,要数城东十里庄的王公子,其他公子多半是慕他风采,买把铜箫来做派。”

            奚郎摇头道:“不是此人,我要寻的公子是位文武双全的英俊公子,约莫二十二三岁上下,唤做唐宁。”在奚郎心中,唐宁自然是“英俊”了。

            那募工之人便向“英俊”里想去,摇摇头,奚郎失望万分。

            秦宁远远听见,却也是一阵失落,或许他心中也指望能遇见唐宁,虽然自己与他有些过节,但所谓病急乱投医,就算被他奚落一番,也说不上会念在旧日同窗的份上周济一下。可怜秦宁一身武功,沦落今日,也只求有个立脚之地,果腹之资。

            倒是那募工之人身旁一位记帐的师爷,抬起头来思索道:“唐宁,唐宁,这名字似乎倒在哪里见过。”刚讲完这话,猛然左右两只手都被人握住,听得两人同时呼道:“在哪里,快说,快说。”这两人自然是奚郎和秦宁。

            奚郎与那师爷离得近,一时情急便抓住他左手。秦宁虽离得远,却也是一眨眼的工夫便到了近前,那师爷的左手已被奚郎抓住,自然只好抓他右手。

            二人都是习武之人,一时情急哪顾得下手轻重,那师爷只觉被两只铁钳夹住,生疼难忍,眼泪都流了出来,忙呼道:“放手。放手。”二人放了手,那师爷见两手都被捏青了,犹自火辣辣的疼痛。

            二人再次追问,那师爷委屈道:“适才被两位小哥这么一夹,实在想不起哉。”

            奚郎强自忍着,正要好言相讯,秦宁却连声追问。那师爷抓耳挠腮半晌,猛然一拍大腿道:“有哉。”将那疏浚湖工上的帐册翻来翻去,又寻到一个办事名册翻开,果然有唐宁名字,笑道:“原来是安之公子。平日只呼表字,却一时忘他之名,这唐公子是刺史白大人府上的,多次随白大人到湖上督工,这一个多月不曾过来,一时倒忘记了。”

            那募工之人也恍然大悟道:“对啊,是有这么一个唐公子,背上也插着铜箫的。”

            奚郎吃一堑,长一智,生怕再弄错了,又详细问起,果然是长安口音,听那二人形容倒真是唐宁。

            如此一来不单奚郎喜出望外,秦宁也是欣喜莫名,二人兴冲冲便奔城中白府。到了那里打听,唐宁果然便在白居易府上,不过月前唐宁已到岭南与成都送信去了,没个一月多回不到杭州。

            奚郎与秦宁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离开白府,在街上溜达没个去处,便商量起来。秦宁道:“看情形唐公子回来尚早,困守杭州也不是办法。”

            奚郎心道总有了指望,找个暂居之地就成,想来想去,却让他想起一个地方,便是苏州那渔人家。

            秦宁自然不肯回苏州,惟恐再遇到那不讲道理的苍岩七杀,想了想其实厚着脸皮找唐宁也是没有意义的,还是靠自己吧,便与奚郎分手自往南去。

            奚郎则向北行,到了苏州那渔人家。渔人还未回家,只那小姑娘在,见着奚郎,咭咭咯咯说个不停。奚郎十停中倒有七停听不懂,好容易等渔人回家,壮着胆恳请他再收留一些时日。

            那渔人笑道:“好,明日你就随我打渔吧。”

            奚郎便随那渔人打渔为生,亲身为之才知不易,立在小舟上撒网便是不容易,若遇风浪大些,小舟颠簸,便要下盘扎得沉稳才行。奚郎见那渔人立在风雨中,随舟摇摆,双足如同生了根,而自己莫说立得稳,便是坐也坐不稳,再想起那小姑娘的剑法端的是精妙,让自己竟看不出理路,心道这渔人一准便是江湖上的“隐侠”一流。

            奚郎便要拜师,渔人笑道:“我不过是个渔夫,又哪会什么武功?”

            奚郎再三恳求,渔人依然摇头,后来见奚郎始终坚持,哂笑道:“既然你一定要学,那就学我这打渔功吧。”

            奚郎以为那渔人的功夫真的唤做“打渔功”,认真要来拜师,渔人笑着止住他。到第二日出太湖时,渔人便让奚郎一人划桨撒网下水凫泳,自己只坐在舟上指点。奚郎认定这是入门的基本功夫,认真习练,过了一个月左右,不单操舟平稳快捷,便在风浪中撒网捕鱼也能稳稳立在舟上。

            这日从太湖满载而归,经过运河方到中流,忽然上游箭一般飞来一支快船,直向小舟冲来。小舟中除了奚郎和渔人,尚有一舱鲜鱼,吃水已深,行动迟缓,哪里避得开?

            那快船上有六人同时操桨,还有一人掌舵,眼见要两船相撞,却不摆舵,看情形是故意要将小舟撞翻。

            奚郎急呼道:“师父,怎么办?”

            第七回  行尽江南意  迟迟只为卿

            渔人也慌了神,搓手道:“是啊,怎么办?”

            奚郎呼道:“师父,快用功夫啊。”渔人急道:“我哪会功夫。”

            二人讲话之间,那快船已冲至一丈远近,眨眼便会将小舟撞翻,那掌舵者哈哈大笑。奚郎脑中灵光一闪,操起木桨,奋力掷去,正中掌舵者腰眼,登时将他砸倒,那舵一歪,快船堪堪从小舟前三尺远近擦过,好不惊险。

            奚郎惊魂未定,回头向渔人道:“师父,你的打渔功呢?”

            渔人早吓得脸色发白,哆嗦道:“每天打渔,便是功夫。我不是说过不会武功的么?”

            奚郎不信道:“那么我这一个月来如何能练到操舟平稳?”

            渔人连吐几口气,这才定下心来道:“熟能生巧,你不知道么?你现在驾舟捕鱼比我好多了,真是一把好手。”

            奚郎将信将疑道:“那师妹的剑法又从哪里学的?”渔人道:“什么?她还会剑法?她那是胡抽乱打。”

            奚郎回思一下,果然当日那女孩只是胡抽乱打,毫无理路,自己抵挡不住,还只当是精妙剑术,不觉哑然失笑。

            小舟没了桨,顺水而飘,渔人这时已撑起竹篙来,还没调好方向,那快船已调头从下游赶来,挡住水道。

            那掌舵者破口大骂,奚郎听不大明白,渔人的脸色却越来越白,低声道:“你闯大祸了,这是漕帮的船。”漕帮势力主要在江淮之间,但运河一线是漕帮吃饭的根本,苏州城虽不是漕帮地盘,城外的运河漕帮却要管三分。

            奚郎点点头,昂然挺胸向那掌舵者呼道:“既然是漕帮的朋友,那么划个道来,奚某一力承担。”他虽没有多少江湖经验,但在太乙宫时也学习了这些江湖规矩。

            那掌舵者呵得一声,他原以为这小子不过是个力大的普通渔夫,不想却是个江湖人物,当下呼哨一声,只见四面八方划来十几条小船,将小舟围在中间。

            奚郎道:“你们要以多欺少么?”

            掌舵者嘿嘿冷笑道:“小子要是识事务,便乖乖的磕上三个响头,留下这条船,大爷今日便高抬我这只贵手,放你一马。”

            奚郎道:“一人做事一人当,此事与他无干。”他一指渔人。

            掌舵者冷笑道:“小子倒是有种,你说无干便无干吗?这船大爷要定了。”

            奚郎暴喝道:“你敢。”

            掌舵者哈哈大笑:“怎么,想动手?和漕帮作对,不要命了?”

            奚郎道:“一条命算什么。”他念渔人收留救济之恩,便是舍命相报也是应当。

            掌舵者笑道:“原来是个亡命之徒,看模样八成是个逃出来的胡奴。”

            奚郎最难忍受别人叫他胡奴,怒吼一声,飞身扑上快船,与那掌舵者斗在一起,六名持桨人也纷纷助战。不多时一阵扑通之声,船上七人尽被奚郎打落水中。周围十几条小船赶来助阵,奚郎抢过一根竹篙,将小船上的人一个不剩全部打倒。

            这时又有一条快船如飞而来,到了近前停住,将那些落水者一一捞起。船头立着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面目和善,那些落水人对他个个执礼甚恭,看来是漕帮的一个大人物。

            那中年人听了众人低声报告,却不动怒,向奚郎拱手道:“敢问这位朋友高姓大名?”

            那掌舵者抢着叫道:“喂,小子,我们令狐副帮主问你话呢。”那中年人斥道:“退下,不得对江湖朋友无礼。”

            奚郎见他和善有礼,抱拳道:“在下奚郎,见过这位前辈。”听那掌舵者的口气,此人居然是漕帮的副帮主。奚郎所猜不错,此人便是原镇海镖局的总镖头令狐匋,因助大师兄江潮灭掉了二师兄仇六安的安乐寨,索性加入漕帮,江潮便任他为副帮主。

            令狐匋道:“原来是奚朋友,幸会,幸会,不知奚朋友是哪家子弟?”奚郎适才只是动了拳脚,不曾使出剑术,令狐匋又隔得远,认不出他的武功师承。

            奚郎自然不敢打太乙门的名头,便道:“在下孤身一人,无门无派。”

            令狐匋上上下下仔细打量奚郎道:“小兄弟果然是孤身一人么,那么这位是?”他指渔人。

            奚郎道:“在下流落江南,幸被这位大叔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