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中唐侠隐 > 第95章

第95章



                                    

            令狐匋点头道:“看小兄弟的身手不错,不知是否愿意加入漕帮?”他是漕帮副帮主,亲口相邀,这个人情可大得很。

            奚郎大出意外,自己与漕帮人动了手,心道令狐匋不找自己麻烦已算幸运,哪知他会邀请入帮,一时倒也拿不出主意来。

            漕帮以水运漕粮为发达的根基,最敬重水中船上的好汉。许多人虽然在陆上武功高强,但到了船上却立足不稳,施展不开,到水中更是一筹莫展,这些人功夫再高,也不为漕帮所喜。而今令狐匋见奚郎在船上威风八面,年纪又小,前程不可限量,有意招纳,笑道:“小兄弟是否嫌我漕帮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我漕帮虽然论功夫谈不上名门大派,但论人有数万之众,占着江淮半壁,小兄弟若肯屈就敝帮,能不能做到堂主我不敢说,但现今要做一个分舵主,敝帮四十个分舵由你挑选。”

            漕帮帮众一时哗然,想不到副帮主如此看重这小子。

            奚郎一时难以抉择,心道说不定唐大哥已回到杭州,最好是问一问他,便向令狐匋抱拳道:“多谢前辈厚爱,此事可否容在下考虑?”

            令狐匋笑道:“这个自然,这五日鄙人便在这个码头随时等候回音。”传令收船。

            奚郎又跳回渔人舟中,渔人惊魂初定,埋怨道:“漕帮这么大的帮会,你怎么不应承呢?”

            奚郎道:“我只想去询问一下唐大哥的意见。”

            渔人一边撑船一边自言自语道:“其实打打杀杀也没意思,倒浪费了捕鱼驾舟的一把好手。”他是个渔人,见奚郎一个月时间便将撑船、游泳、捕鱼、结网一应活计做得比自己还好,也曾盘算过上几年等女儿长大了,便将奚郎招赘为婿,自己下半辈子便生计无忧了,不过这小子要真能在漕帮混上个分舵主倒也不错,只是不要去打打杀杀就好了。

            闹腾了大半日,今天的鱼是卖不成了,渔人便直接撑船回家。那妇人和小姑娘见鱼没卖,和渔人叽叽喳喳聊起来。他们讲话一快,奚郎便听不懂,只听得一句似乎与自己有关,便向渔人问道:“师父,师妹讲什么呢?”他一来叫惯了师父,二来心道渔人教他打渔撑船,一样也是师父,便不改口。

            渔人道:“她说你这么大了,怎么自己没主意。”

            奚郎倒愣了,其实他自己又不是没主见的人,只是从小为奴,听主人分付,根本就不让他拿主意,久而久之习惯了,没人吩咐,倒也不想自己要为自己拿主意。他感激唐宁韦玉筝,将他们看作亲人甚至有点象主人一样,依赖他们,如今想来自己终究不能一辈子跟着他们吧。

            正想之间,有人敲门,渔人开了门,却见有五六名汉子立在门外,当先的便是那被奚郎打下水的掌舵者。

            渔人以为他们要来寻事,有些害怕。

            那掌舵者毕恭毕敬朝着奚郎赔礼道:“今天是小的不是,冒犯了奚爷。令狐副帮主特命小的前来赔罪。”身后那几个汉子从船上搬下许多米粮,掌舵者又取出十两银子递与渔人,点头哈腰道:“今天耽误了大爷的生活,还望大爷能够包涵。今后大爷有什么事,到码头上言语一声。”

            奚郎皱眉道:“这是做什么。今日的事就算了,东西你们拿回去。”

            掌舵者道:“这些东西哪能入奚爷的法眼,只是补偿给这位大叔的。奚爷是英雄好汉,令狐副帮主说了,奚爷一定是视金钱如粪土的豪杰,小的哪敢拿区区十两银子来,这不是羞辱奚爷么?”

            奚郎听闻令狐匋夸赞自己,不由得心中既得意又感激。渔人见了这些东西,高高兴兴收下。那掌舵者临去时又特意说明令狐匋在等奚郎的回音。

            奚郎见令狐匋诚心实意的招纳,定了主意加入漕帮,便与渔人说明了。第二日去码头拜会令狐匋,便随他回了扬州漕帮总舵。

            扬州富甲天下,繁华不下长安,漕帮总舵地当城中,修建得气势非凡。奚郎拜了香堂,听了帮规,这算是正式加入了漕帮,然后去拜见帮主江潮。江潮此时已近六十岁了,胡子花白,看来正在生病,也没讲话。

            令狐匋令奚郎按帮规行了礼便回到大堂,召集各堂各分舵议事,按近来各人功过赏罚,江潮近来病重不能主事,便由令狐匋做主,免了几个年老有过的分舵主,补任的尽是青壮少年。

            令狐匋有心栽培奚郎,使他留在身边办事,亲加指点。

            奚郎又从小练就的善察人意,十分领会令狐匋的意思,进步极快。过了两个月,奚郎对漕帮事务大致了解,令狐匋便派他出外办事,有心寻了几件容易立功的事,再聚香堂时果真委派了一个分舵的舵主给奚郎,真是言出必践,奚郎是个有恩必报的人,自此更加敬事令狐匋。

            这日令狐匋又委派奚郎到苏州起运一批漕粮到扬州,事情半妥,顺便去渔人家看望,回来时却在大街上冷不防与人撞了一下。

            奚郎认得明白,此人便是曾经在并州跟随唐宁龙城飞一行的西山神偷,那日在石屋外被任龙飞等天龙寨的盗伙围住,此人被缚在地。

            奚郎并不知西山神偷一胞三胎,也不知他们曾偷窃佛骨,只当他是一个人,向身上一摸,果然帮中的令牌被窃,当即喝一声,拔足便追,不多时自然中了那三人接力换位之计,累得气喘吁吁,那西山神偷已不见踪影。没奈何,奚郎只得启程回扬州,向令狐匋告罪。

            西山神偷安子玉上次偷佛骨被唐宁韦玉筝揭穿,甚感不忿,又狠狠的在长安大偷一把,这才凯旋而回。天龙寨已被长安剑宫和介山派联合攻破,几个寨主皆被杀,也无人再找安子玉的麻烦,三人更是快快乐乐将太原西山当作了老窝。

            又过了两年,这河北、河东、河南、关中该偷的地方也偷遍了,三人又合计到江南来偷,一路上又不知摸了多少胭脂花钿、罗帕汗巾,总觉没个稀奇,正巧遇见奚郎亮过漕帮的令牌,便趁机下了手。

            奚郎回到漕帮,令狐匋因他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后进,更不能徇私,且丢失令牌兹事甚大,按帮规免职,责奚郎追回令牌。漕帮属下又四处探听西山神偷的下落,得知这活宝却大摇大摆到了嘉兴,他们的长相奇特,十分好认。奚郎便顺运河追来。

            西山神偷安子玉得了漕帮令牌,欣欣然继续向南,每过一城必大肆行窃。一来他们手段高明,二来所窃也非值钱之物,更多是女子物品,谁肯声张,是以从不惊动官府,好不逍遥。这日进了杭州,又四处寻找新奇之物。只见那杭州城市井繁华,却道路弯曲,不似长安一般平直,倒似三人脸上的皱纹一般。

            三人见多识广,倒也看不上金银钱货、珠宝玉器,至于罗帕胭脂,一路偷得已经太多,有些厌烦,在城里转悠了两三日,竟无所获。这日出了清波门,见数千兵民正在疏浚西湖,好不热闹,老二便混迹其间,四下察看。

            哪知那些兵民看上去四下忙碌,形似杂乱,其实分工划区安排有序,老二在其中转悠不久,便已被人发现,只当他是偷奸耍滑之辈,呵斥一番。老二也不恼,笑嘻嘻的又溜到另一处,眼光只在那些人身上打量,那些兵民正挑土筑堤,忙得挥汗如雨,赤膊露背,除了一把臭汗,又有什么可偷?

            老二眼见确无可偷之物,正欲离开,肩头被人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如遭针扎,登时跳将起来。

            面前一个少年,不是唐宁又是谁?

            老二哭笑不得:“又是你这小……小……唐公子。”他想说“这小子”,终于还是不敢,这人手里可是攥着他的最大秘密,老二再急躁,这档子事也不敢忘了去顺口乱说。

            唐宁笑道:“安子玉,别来无恙。一向可都好。”这个“都”字可用得促狭。

            老二只得含含糊糊应道:“好,好,好。”心道我讲三个好字,便是哥仨都好。

            唐宁笑道:“这一路南来,一定又有不少好物事吧。”

            老二心道遇到你算我们倒了八辈子的霉,以为唐宁又要他吐出赃物,从怀中掏了掏,掏出一盒胭脂来道:“这个给你那位大小姐。”

            唐宁黯然摇摇头,心知他讲的是韦玉筝,道:“她不在杭州。”

            老二摇摇头:“不对。”

            唐宁心中噔的一跳,忙问道:“你见了她?在哪里?”

            老二嘿嘿一笑,心道:“好机会,这小子和那丫头不知怎么了,我偏不告诉你。”

            唐宁心中一转,笑道:“你哪里能看到她?看到了还不是拔脚就跑,怎会还留在杭州。”

            老二急道:“谁说没见,在城南郡亭……”晓得上当,嘿嘿不语。

            唐宁点点头:“你去吧。”老二松一口气,将胭脂放回怀里,告辞一声便要走,猛听一声断喝:“不许走。”

            二人扭头望去,唐宁欢呼道:“奚郎。”老二见到奚郎,拔脚便跑,奚郎手下数人分头堵截,又哪里拦得住,被老二一晃,便逃出了圈子。

            唐宁见情形已知奚郎与西山神偷又生过节,喝一声:“安子玉,回来。”他声音虽不响,在老二听来便同圣旨,只得乖乖返回来,也不用唐宁多问,从怀里取出漕帮令牌还给奚郎,这才用眼光询问唐宁。

            唐宁见奚郎首肯,笑道:“去吧。”老二得了赦令,忙忙的走了。唐宁这才询问奚郎如何到得江南,奚郎道:“话头说起来太长,还请唐大哥移步,寻个地方详谈。”

            进城寻了一处酒肆,打发他人另开一桌。奚郎这才将在太乙宫外练功,如何与秦宁等人冲突以及离开太乙门始末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