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想来想去,自己是不是过于木纳,于人情世故全然不知,为什么不能主动去赶场子?但也不能活的太没脸皮呀!

        我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人生没有永远的朋友!”,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曾经沧海的朋友只能留作记忆,眼前的朋友才是利益一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交朋友和谈情婚娶是一个道理,要讲究门当户对才行。

        飞黄腾达的朋友,享你的高官厚禄,走你的阳光大道,别拿曾经沧海的、和你相差悬殊的朋友开心,让默默无闻的他们心灵也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

        行者龙作于2008.11.3

        正文  名人“张二蛋”

        名人“张二蛋”

        《此故事纯属虚构,且勿对号入座》

        01

        人怕出名猪怕壮,众人拾柴火焰高,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说起张二蛋,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二蛋自己的话说:做人难,做名人难,做出名的男人更难,老百姓要出名更是难上加难,别人都想流芳百世,我却只能遗臭万年,反正都是一万年。

        既不是什么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也没有什么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的本领,杀人越货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业绩,贪污受贿没那个资格,买彩票想暴富抓不到点子,稀里糊涂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出名,能被网络推举为与共和国同行的风云人物,缘于他爷爷笨怂把秦始皇使用过金钟当铜铃给卖了,他爸爸想占便宜打狼吃双份,他自己吃过钢针造过反,阎王殿里走过一趟。饲养过猪杀过鸡,蝎子房里逮过鬼,**赌博被抓进公安局,出家做过和尚,差一点还被毛主席握了手,退休后打神问卦,看蚂蚁像成了张半仙。看似平常却轰轰烈烈、看似无聊却令人啼笑皆非。

        说起张二蛋,小时候人们叫他二蛋,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叫二蛋有些不雅观,便叫他张哥或老张了。

        02

        从姜寨遗址出土文物和女娲补天有文字记载算起,这个依山傍水的县城,确实是有些年头了,大约在几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大陆漂移,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的这里,在地震中由于地壳的裂变,隆起了一座连绵起伏,东西长八百多里的大山脉,从此就气候分南北,水流分入长江与黄河,在秦岭山脉北麓,突显出一架黑乎乎的山峦,仿佛一匹奔腾跳跃的骊马,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鲲鹏,后人称之为“骊山”。

        岁月琢磨,气候变化,风雨浸润,沙尘暴的不断淀积,使崇山峻岭的骊山,有山有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丰饶美丽、钟灵毓秀。古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唐玄宗温泉幸贵妃,近有西安事变捉蒋亭。演绎出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传奇和人文故事,史书文献都有记载,不一一叙述!

        由于地壳的裂变拥挤,从地表深层,紧靠骊山的岩石,炽热的地下水顺着岩石缝隙,日夜不息地向外涌动,形成一处天然的温泉。

        斗转星移,春夏秋冬,不知从何时起,紧靠溪水温泉,居住了一伙原始人群,在这里建设家园,繁衍生息……

        战火的漫延,破坏、衰落、建设,无论历史怎么更迭变换,由于风景秀丽,气候适宜,温泉溪水长年不息,始终还是皇家休闲娱乐的居住园林。

        历史风霜剑雪的转喜为悲,转悲为喜,大约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距姜寨遗址不远处,张二蛋降生在一户农家小院。

        小时候的二蛋,和所有人家的孩子一样,并没有突显出特别的天赋,要说二蛋的出名,多少还沾了他爷和他爸的一些光。民国年间,二蛋他爷在土壕挖土时挖出一个宝物,拿回家洗净擦亮,是一件金黄色编钟,也不知道是否值钱,门外来了一个收破烂的,用秤一称,大约有十多斤重,当做废铜烂铁卖了十五个银元,收破烂的拿回家一辨认,原来是秦始皇当年用的金钟,当文物卖肯定要被杀头,便把金钟熔化成金条,兑换成银元使用。一夜暴富的收破烂人,也不再收破烂了,全家起营,跑到省城置房购地,开了一家大商号,成了名正言顺的百万富翁。后来人们知道了此事,骂二蛋爷真是个大笨怂,至今在骊山脚下,只要谁说起这事,都会遗憾的骂“秦陵人是笨怂,他把金钟当铜铃”。如果说宝物当年不被收破烂的化成金条,留至现在,肯定和兵马俑、铜车马一样齐名。

        七岁那年,母亲缝补衣衫,二蛋在旁边拿起缝纫用的钢针玩,扎一窟窿,戳一小洞,不以为然地把钢针放入口中,无意中把钢针给咬断了,心情一紧张,竟然把小半截钢针咽下肚里,惊吓的哇哇大哭。母亲拿着剩下的半截针,让二蛋口张大,无论如何也寻找那半截钢针。

        让二蛋坐好别动,急忙叫人,说二蛋把半截针吃到肚子里,怎么办呢?父亲急忙打发人去请郎中,郎中来了也没办法,小小的村镇,虽然也隶属县城,除了少数吃公粮的人,基本上全是农民,不到半个时辰,二蛋的事就惊动了全村,大家你问我、我问你,谁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找县医院大夫也无能为力。

        就在大家干瞪眼犯迷瞪,围在院落讨论办法之机,一个外来讨饭的老太婆来到人群中,告诉大家她有办法,众人急忙把老太婆请到家,讨教救人的良方,老太婆说:曾听人说过,找几只青蛙,把青蛙一杀,青蛙眼睛给孩子服下,青蛙眼有磁性,能吸引钢铁之类的东西。

        众人一听,有道理没道理不要紧,只要是办法就得试,便动员全村男女老幼一起出动,向村外四野散去,田间水里、池塘中、青草地,只要可能有青蛙跑的地方,都会有人去寻找,大约过了两三个时辰,终于有人抓来两只青蛙,找本村经常杀鸡、卖烧鸡的能人前来杀蛙取眼,然后用温水给二蛋灌服下去。

        有命没命天注定,要想活命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大家待在这里也不顶用,只能回家等消息!说来也怪,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在二蛋竟然屙出了钢针,针尖的两端全都插入青蛙眼中,仿佛一个袖珍亚铃,真令人难以置信,也不得不佩服青蛙眼的神奇,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二蛋成了大家议论的中心,老一代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一天夜里,进入梦乡的二蛋睡的正香甜,突然听到外边大喊“狼来了”,二蛋爹操起家伙就参加到打狼的队伍里,黑灯瞎火、黑古隆冬啥都看不见,全村人四处散开寻找狼,突然有人大喊,狼在这里,十多个人飞奔过去,狼在前边跑,大伙在后边追,也不知谁把狼打了几棍,狼钻进树林草丛就不见了,

        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生产队的牛犊昨夜被打死了,告诉队干部,毛主席说:牛是农民的宝贝!打死生产队的牛那还了得,抓不住凶手怎么样,有人建议,就说打死的是狼,现在分狼肉,让夜黑参加打狼的人自动报名,派人去大街小巷喊话,“分狼肉了!分狼肉了!……凡是夜黑参加打狼的人、请到队长家报名,参加者有份,没参加的没有”。二蛋爹一听,急忙跑到队长家,说我和我二蛋夜黑都参加打狼了,心想多报一个人就多分一份狼肉,谁也没有想到打死的不是狼,而是生产队的牛,最后报名者人人罚款十元,二蛋家自然被罚了双份款,后来流传一种歇后语,叫“二蛋家打狼吃双份”。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二蛋上小学二年级那一年春季,学校组织召开学生运动会,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玩耍娱乐活动,收麦前也是农夫最清闲的时刻,学校召开学生运动会,吸引了四乡八临、男女老少几千人来凑热闹。帮着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熟悉、认识的孩子观敌瞭阵,呐喊助威。

        被人挡住视线的二蛋,跑到草场边缘,那里有一棵高大的老榆树,一下子就爬了上去,其它孩子也看样学样,呼啦啦又爬上去二十个多个。二蛋上的最早,爬的最高,当然最为得意。树本来就像年迈的老人,弯弯曲曲、弓背蛇腰,又接连下了几场透墒春雨,树根早已被浸渍的很松软,几十个毛孩子,像葫芦娃一样挂在树杈上,荡秋千似的玩乐,三摇两晃,晃动地太剧烈,老榆树呼啦一下子头重脚轻的倒下,爬的越高栽的越重,二蛋随着轰然倒坍的大树,倒栽葱似的跌落下来,其它孩子本来就上的不高,况且有树枝的支撑,跌落下来基本都没事,就二蛋爬得最高,跌的也最重,跌倒在地的二蛋,浑身瘫软,口眼歪斜,四肢抽搐,人们一看,这不是吃青蛙眼的二蛋吗?在鼻子用手指头一试,没有一丝气呼出,死了,二蛋死了!

        随着一声发喊,正紧张到了高潮的运动会,骤然停顿下来,老师抱着没气的二蛋,飞也似的跑向公社卫生院。

        到卫生院后,医生三压两摸,妙手回春竟然把二蛋给救活了。等二蛋妈跑到卫生院时,缓过气的二蛋已经没事了。

        一场轰轰烈烈,盛况空前的运动会让二蛋搅和的草草收场了,吃青蛙眼的二蛋更加出名了。

        由于精神受到刺激,二蛋脑子油丝跌的有些乱,念书也没有原来那么聪慧,说话颠三倒四,做事二五二六,升级留级、留级升级的在小学升来转去,虽然学业未进,个子却在猛长,待小学念完,农村也开始办起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