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进入农中的二蛋,成了一个十足的楞头青。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开始,学生们不上课,整天闹腾着造反,二蛋一下子英雄有了武之地,成了造反派头头,领着一群毛孩子,先造老师的反,不过瘾,又去造公社书记的反,找不到公社书记,问看大门的老头,老头说:“书记早上去县政府了”。便又领着几百名毛孩子去县城造县长的反。

        大家排成列队,高喊口号,到了县委大院,县政府早就乱成一团,县长也无踪影。农村的孩子,平常谁敢去老爷衙门玩耍,县委大院豪华气派的建筑,接待室里见都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的真皮沙发,高档茶几,开始大家都不敢入座,看没人管,你试着座一下、我也试着座一下,最后大家都成了座上宾,一边高喊着打倒县长的口号,一边在桌、椅、板凳,沙发上胡踢乱蹬,玩的开心,玩的过瘾,造反的感觉真好!

        疯够了,玩腻了,肚子也饿了,也没劲再造反,便三五成群回家吃饭去。

        三天一次,两天一趟,也不知道造反是干嘛!只觉得好玩。随着运动的深入,全国流行起了大窜连,到北京去,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二十多个胆子稍大一点的孩子,最大的年龄十五岁,最小的十二岁,从家里向父母讨要了些钱和粮票,背一袋玉米馍,还有被褥,去火车站搭上不掏钱的火车去了北京。

        从未出过远门的二蛋,和那些志同道合的战友,到北京后,傻吧垃圾的感到什么都是新鲜新奇。长安街、王府井,北海公园,还有天坛天安门城楼,那里好玩那里游,那里热闹那里去。

        几天后,在天安门广场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第一次受毛主席接见,心情紧张,人太拥挤,位置也没选好,接见了一天什么也没看清楚。感觉这样回去辜负了亲人的期望,没法向大家交待,便决定不回去,转悠几天,参加下一次接见。

        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学生集聚在天安门广场,真是红旗如海歌如潮,人满为患、比肩继踵,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口号,连天接日也响彻云霄,一会儿,毛主席在林彪副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走下天安门城楼,站立在敞蓬汽车上,到群众中间,挥手检阅红卫兵小将,兴高采烈的学生,热泪盈眶的群众,激情高昂的勇士,高呼着“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你拥我挤、争相向毛主席身边靠拢,虽然解放军战士手拉手的阻隔,但激情高昂的群众,都想握一下毛主席的手,农民诗人王老九说过“毛主席握了我的手,我的手变黄金永不朽”让毛主席也握一下自己手,让自己的手也变成黄金手!大家都想变成黄金手,都向前进、向前冲,受检阅的队伍一下子乱了形。

        只顾高呼口号、向毛主席身边挤的二蛋,如同浩瀚大海里漂浮的一叶小舟,随波荡漾,随波逐流,飘浮在人流里,和毛主席手没握成,倒和同伴们失散了,几十万人的广场,山南海北的人群,不同地方不同口音,寻找一个人几乎是大海捞针。同伙们寻找不到二蛋,二蛋也寻找不到同伙,大家寻找了好几天,来时带的钱和吃的全用尽了,好在国家为红卫兵想的周到,解放军自动搭起席棚,为革命小将免费供餐,免费提供食宿,寻找不到二蛋,同伴们也没心情再继续玩下去,在解放军战士的帮助下,乘火车回家了。

        失踪了的二蛋,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有不掏钱的饭吃,有不掏腰包的地方睡,一个人胡走乱窜起来。运动不断升级,文斗变武装,好多地方开始了枪战。好久不见音信的家人,都说二蛋肯定在武斗中被枪打死了,过了三个多月,眼看要过年了,父母想找,去那里找呢?只有听天由命!

        谁也没有想到,年三十晚上,二蛋竟然回来了,虽然人脏的像从煤窑出来的叫花子,却穿了一件棉军大衣,全家人既高兴、又惊奇,问二蛋跑到那里去了,二蛋说:自从和大家失散后,我搭错了火车,跑到东北三省,那里真冷,眼看我冷的不行,快要冻死时,亲人解放军救了我,管我吃,管我住,还白送我一身军装,一件棉军大衣。

        二蛋没有死,大难不死的二蛋回来了!全家人高兴,亲戚朋友高兴,乡党邻里高兴,在那个年代,谁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有一身黄色的军装,一件棉军大衣,那才叫至高无上,光荣无限。人人都说:二蛋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把军装、军大衣洗涮干净,整天穿在身上,走到那里显摆到那里,讲述在北京、去东北三省辽宁沈阳,北戴河、山海关,秦皇岛的所见所闻,说东道西、谝的花里胡哨,谝的眼花缭乱,谝的唾沫星子乱飞。

        特别说道解放军乍样的好,大块肉、大块鸡,甚至还有鱼,雪白的馒头,香喷喷的大米饭,还有好多见都没见过的肉菜,让人放开肚皮尽饱吃,真是要多香有多香,要多美有多美!口若悬河,说的每一个人都是馋涎欲滴,心想二蛋说的该不会是天堂地府,神仙居住的地方吧!普通老百姓活一生也没有那么美的享受,谁去过那么遥远的地方,见过那么大的阵势和风景?所以乡党邻里、大小伙伴无不羡慕叫好,二蛋的声名显赫。

        为了报答亲人解放军的恩情,过了两年,意志坚决的二蛋,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光荣的人民解放军,骑着高大的枣红马,胸前佩戴大红花,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兴高采烈的到解放军大熔炉锻炼去了。

        03

        三年的部队生活,二蛋思想先进,积极肯干入了团,遗憾的是,由于文化太低没能提干,复员回家,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凭那一身军装,凭借在部队受到的锻炼,走到那里都受人尊敬。

        在农村劳动锻炼了一年,农村确实太苦太累太清贫,想参加工作也当工人,想来想去找谁呢?听说当年自己造反时的公社书记,现在升迁为县革命委员会付主任,便直接去县委大院,找到这位曾经和自己唇枪舌剑战过的书记,说自己想当工人,升迁为县革委会付主任的老书记,看到当年成天找自己麻烦,造自己反的傻小子,既觉得好笑也觉得好玩,不是说宰相肚里能行船吗?手里有权的老书记也在想,不理吧!人家会说自己小肚鸡肠没肚量,对革命小将搞打击报复,对自己名声不利,既然安排工作、就给安排一个好单位,国家正在建设,反正每年都有好多招工指标,也不在乎他一个,便把二蛋安排到一家军工企业。

        从此以后,二蛋便成为一名军工企业的正式工人。

        二蛋虽然当过兵,可文化水平确实太低,看起来也有些二楞二气的,便分配二蛋做了一名水暖工,水暖工的任务就是保证工厂按时供暖供水,只要管道不出问题,能按时保证水暖相通就行了。

        二蛋和他的师兄弟们,有活干活,没活了就围拢在一起,喝茶聊天吹牛皮,谈女人谈桃色新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城里来了好多嗜好习武打拳的学生,白天参加集体劳动,晚上集聚在一起习武打拳、耍锁子石,比赛摔跤。当过兵又喜爱摔跤的二蛋,白天上班,晚上成群结队集聚起来,到处寻找对手比赛摔跤,兄弟们谁来找自己玩耍,或者切磋武艺,都是热情接待,反正每月都有工资进腰包,仿照梁山好汉江湖意气,英雄豪杰,惺惺相惜,寻他的人,叫他二蛋,显得有些不尊重人,便尊称为张哥。

        过了两年,张哥赞了一笔钱,又去找老书记,搞到一张自行车购货凭证,掏一百八十元买回一辆“飞鸽牌”大包链轻便式自行车,在那个“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营业员”绝对吃香叫响的年代,取漂亮媳妇没有“三转一响四十八条腿”根本不行,所谓的三转一响四十八条腿: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大小组合柜,办公桌椅,总共要凑足四十八条腿。

        骑着铮明瓦亮的飞鸽牌自行车,戴着上海牌手表,穿一身上红下蓝的运动衣,配一双雪白的回力球鞋,偏飞头仿佛打蜡上光似的鲜亮,每天上下班来回两趟穿梭于城区街道。小伙子好英俊,多神气,提起小时候的二蛋,现在英俊潇洒的张哥,谁不说好,诱惑的大姑娘小媳妇没有不爱慕的,可心高气傲的张哥,对追求的漂亮姑娘看都不看,理都怕理,一心要做一名英勇无敌的打虎英雄。

        三摇两晃不小心过了年龄,近三十的人了也没有个家室,回过头一看,曾经追求过自己的美媚,孩子都五六岁了,急忙托亲戚朋友帮忙,终于在一个乡村学校,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四五岁的女教师小芳,两人一见面,竟然对上了眼,热火朝天的谈起了恋爱。

        小芳学校住房紧张,两三个女教师住一个房间,二蛋单位更是住房难,四个单身汉住一间。白天没时间,两人约定,晚上去学校外边,在石榴园里谈情说爱。

        月光如水的夜晚,路边行人比较多,也有好事者看见一男一女在园林里转悠,知道肯定有好事可看,便悄悄地从偏旁溜过来窥视,搞的两个人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惊胆战,心急火燎,可心焦就是吃不上热豆腐。二蛋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自己先爬上一棵有百年工龄的石榴树,然后拉小芳上来,浓密的树叶遮挡了一切,不亲自到树底下抬头观望,什么也甭想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