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240页

第1240页


        仅此一项财产,价值就高达上亿美元。
        皇家基金还重仓持有了澳洲通用机械公司股权,而作为控股方,澳洲通用机械公司全资控股米国通用电气公司,皇家基金因此也间接控股了米国通用电气公司及其附属的数十家工厂和公司,都是孙公司或者曾孙公司。
        除此之外
        皇家基金还控股了大量美资机械公司,电气公司,投资了排名前列的美资银行,在米国著名的大城市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拥有上百座大厦的物业权,黄金地段店铺数以万计。
        皇家基金与数十位美国著名地产商合作,其中包括丘吉尔外公~米国百万富翁,《纽约时报》股东之一的伦詹妮·杰罗姆,他也是在和皇家基金的长期合作中发了大财,皇家基金拥有纽约港17.3%的股份,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这些在米国的巨额投资,每年都会为内务府带来高达6~7千万美元的巨额稳定收益,包括并不限于股权分红,租金及投资收益,每年滚雪球一样的不断壮大。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战争爆发前夕
        皇家基金已经不断的在抛售手中的股权,物业权益,回笼了数亿美元资金,可是由于手持的物业及股权数量过于庞大,直到战争爆发也没有能够完成撤资行动。
        而这块肥肉就被米国政府盯上了,以战争中敌方资产的名义予以没收,大大肥了一波。
        当时拿的高兴,现在还起来那就脸色憋的发青,一副便秘模样。
        巨大的战争创伤导致米国百业凋敝,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还不大,工业进程无疑遭受重创,财政部账上都是一笔又一笔的欠款,穷的让耗子闻之落泪。
        战争后收拾残局,方方面面都要用钱。
        在海关财源被霸占的情况下,向来富裕的米国财政也变得捉襟见肘,根本无力支付高达7.58亿美元的双倍清偿赔款。
        没办法,美方只能大量移交位于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等城市的物业权益,移交政府掌控的东海岸码头仓库权益,用于抵偿部分赔款,总计约1.75亿美元。
        除此之外,美方刚刚到手的出售巴拿马运河4500万美元,出售太平洋群岛2000万美元,两者加起来6500万美元在手上还没捂热,转手就交了赔偿款。
        东挪西凑了2.4亿美元,还差5.18亿美元的赔款,这时候米国联邦政府真的山穷水尽,再也拿不出钱来了。
        剩下的只能继续寻求银行贷款,按年度偿还,能够伸出援助之手的依然只有八大银行组成的“战后清偿银团”,具有浓厚皇家基金背景的皇家昆士兰银行,皇家红河谷银行联手汇通银行吃下了这笔贷款。
        经过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一致。
        总计5.5亿美元贷款,年息4.75%,分10年偿还,本息合计6.79亿美元,第1年偿还0.76亿美元。
        由于皇家基金在上述银行中占有绝对股权,这实际上等于皇家基金自己贷款还给自己,而给米国人留下的就是一张张大额账单。
        说实话,米国人对大洋帝国真是恨得咬牙,但是却不敢吭声。
        在经受毒打之后,米国佬清晰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对大洋帝国商人那真是又恨又怕又嫉妒,唯独不敢口出怨言。
        举凡经历过战争的人,都曾亲身体会到大洋帝国军队的霸道凶残,那是留在心底深处永远的恐惧,需要时间治疗创伤。
        那些在旷野里疯狂肆虐的坦克装甲车一路横冲直撞,炮火和机枪扫射将大量的米军士兵打成血葫芦,然后狂野的碾压过去,已经成为很多军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战争期间,对那些在大街上搂着白人女友招摇过市的大洋帝国士兵,米国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曾经有很多愣头青上前挑衅,结果都被军警带到了军营里处置,有的被打得断手断脚丢出来,有的直接人间蒸发,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在大洋帝国占据五大湖重工业区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专挑高、精、重、大企业下手,拆卸了数千家工厂异地重建,等于将五大湖重工业区的脊梁骨挖断了,留下了数万家小企业扬长而去。
        米国佬回到了满目疮痍的5大湖重工业区,只能留下满腹辛酸泪。


第962章红河谷大都市圈合并
        大洋帝国的财政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皇家领地为主的皇室收入,进入皇室内务府统筹安排,一部分是国家财政,由帝国财政部统筹安排。
        在帝国建立之初,属于皇室收入的一度占据财政总收入的七成之多,这是因为以昆士兰伯爵领地为主的工业城市带,提供了大量的税收和就业机会,也提供了帝国财政的主要部分。
        1890年
        澳洲南北战争胜利后,帝国疆域涵盖的经济发达的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1891年2月,成立巴拉瑞特联合矿业公司,主管170多座金矿统一生产,收入上缴帝国财政。
        在这两个富裕州加入之后,帝国财政实力更上一层台阶,基本上可以与皇家相提并论,拥有更充裕的财力进行本土和海外州的建设,这也是澳洲工业全面发展黄金时期。
        之后不久
        帝国进行了财税制度改革,国家财政可以在皇室领地收取国税,这进一步增强了帝国财政的盘子,两者间大概形成6:4比例,帝国财政开始高于皇室财政收入。
        大洋帝国皇室财力充沛,因此可以供养一支人数高达10万人的皇室禁卫军,装备精良,并且在1898年独立完成了西洋战争,全面占领吕宋群岛。
        其军费开支及随后数年的治安作战经费,没有让帝国财政掏一块银洋,包括后续十几年深度开发建设吕宋群岛,所有的投资全部来源于皇家内务府。
        此次“羊毛战争”中
        大洋帝国皇家禁卫军所属四个师中,三个师参与了战争,这其中包括皇家禁卫军装甲第4师,所消耗的战争经费共计3.77亿美元,,全部由皇家内务府支出,士兵战后退役集中安置在俄勒冈州。
        这变相的减轻了帝国财政压力,在战后赔偿方面,米国和阿根廷的战争赔款全部归属于帝国财政。所以,皇家基金占据主导地位的数家大银行组成的“战后清偿银团”获取巨额贷款利益,这是一种变相的补偿。
        大洋帝国皇室有多少钱?
        大洋帝国的财政一直是由两部分组成,根据年报显示,近年以来归属于皇室内务府的财税收入年均约为8~9亿金洋,约20亿至23亿美元之间,这笔钱主要用于皇室领地建设(范围包含昆士兰伯爵领地,吕宋群岛和塔斯马尼亚岛,索马里西北地区濒临红海约4万平方公里,夏威夷群岛),皇家禁卫军开支,战争及剿匪开支,各宫廷维持费用及开支,用于慈善事业(雏鹰学校,育才学校,仁济医院,仁慈医院等),支持帝国各项科技研发基金,教育开支(帝国内二十几所大学拨款,以及数十所专业学校财政补贴),补充皇家基金等用途。
        这其中皇室领地建设是开支的大头,内容包括扩建城市,各种公用设施改扩建,道路,铁路,桥梁,码头,地铁,水电站,火电厂的修建,楼堂管所和宫殿建设,市政各部门和皇家警察等部门财政拨款,教育拨款,移民补贴,救灾救济拨款等等。。
        以1910年度为例;
        皇家内务府在皇室领地建设中就投入了高达4.77亿金洋,其中,昆士兰领地2.853亿金洋,吕宋群岛1.641亿金洋,塔斯马尼亚岛0.1701亿金洋,夏威夷群岛638万金洋,索马里311万金洋。
        数10年持续不断的大规模基建投入,令大洋帝国以红河谷、松江、北仑为首的昆士兰领地内城市带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市政绿化、城市公共设施以及卫生教育等各方面,引领世界大都市建设潮流。
        排行第一的依然是红河谷大都市,城市人口从1900年178.6万人迅猛增长到263.3万人,已经超过人口242万的东京,位列世界第四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