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248页

第1248页


        所谓“减丁政策”,并不指的是杀戮,而是在政策层面对土著和黑人更加苛刻,缴税更多,剥削更重,压迫更甚,为了生计辛苦奔忙,甚至负担不起生儿育女责任。
        这是政策方面,另一方面大力进行劳动力输出。
        在羊毛战争后,政府方面依然维持每年十几万规模的劳动力输出,主要人群就是吕宋群岛的年轻男性土著,他们是族群繁衍的主力,可以在南美洲各国更好的幸福生活下去。
        原本萦绕在帝国头顶上复杂的民族矛盾,悄然间就被化解了。
        如今欧洲的民族思想解放运动已经传播到了亚洲,在远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泛起阵阵波澜,潜流涌动中聚集力量,等待着有朝一日的爆发。
        神州巨变,亦是这场世界性民族解放运动泛起的一个浪花。
        第2招就是全民教育,坚持了30年的“国民正音”教育,将北平口音奉为汉语正音,帝国范围内师范学院统一教授国民正音,并且普及到每一所中小学校,这极大的加强了全社会语言沟通能力。
        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熟练使用汉语,略通英语,熟练使用国民正音,这是基本要求。
        推广到社会上,从商铺伙计到店员,从工厂主管到走街串巷的摊贩,如果不掌握国民正音,连生意都做不来,更别提与人沟通了,这是大洋帝国居民必备技能。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推广,证明白人也能很好的应用汉语。
        在澳洲本土
        大部分的白人汉语说的很溜,生活习惯和肠胃也偏向华夏化,帝国远征军在国际范围内取得的巨大荣耀,帝国所属的白人族群同样感到激动和自豪,更加快了这一民族同化过程。
        减丁和教育这两项政策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带来的社会变化却极其显著,将帝国广阔的疆域整合成一个整体,具备强大的凝聚力。
        “马达加斯加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李福寿问道。
        首相张立和议长范仲斋两人互相看了看,还是范仲斋轻咳了一声,回答道;
        “三年前,军队上岛清了一遍,当时统计的土著人口是28万多,华裔移民人口约30万。
        随着大基建序幕拉开
        马达加斯加环岛铁路及众多的公路工程陆续展开,当地土著人口找到了新的生计,也成为基建主要苦力来源。
        时至今日
        马达加斯加环岛铁路工程修建了一多半,几条骨干公路陆续通车,主要城市码头也修建差不离了,大基建工程的进展喜人。
        据上年末统计
        岛上士著人口还有不足20万,华裔移民人口增长到40余万,三年增长了约十余万,整个岛屿经济开始复苏。
        从目前来看,剩下的土著人口依然是基建的主力,承担着开山劈石,修路架桥的重任。但由于土著人口年龄普遍偏大,劳动能力下降的快,已经出现了劳动力匮乏的情况,必将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受土地政策吸引,每年移居马达加斯加岛的移民约3~4万人,主要来自于莫桑比克无地农民。
        帝国移民政策的退潮,对非洲尤其是马达加斯加影响不小。
        以莫桑比克当前千万人口的规模,每年愿意移居马达加斯加的移民极少,短时间无法改变。因为莫桑比克的机会更多,生活条件更好,城乡经济也更加繁荣。
        现在当地有一个团的驻军,基本上是以连为单位分散在全岛各处和重要的铁路工程施工现场附近,维持当地治安。”
        “嗯,当前政策用不着改变,移民少就少一点,慢慢来嘛,不着急。”李福寿点点头表示理解,以马达加斯加岛孱弱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以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不需要太多的人口。
        未来二三十年,岛上维持在百万人口以下,基本上每一位华裔移民都可以拥有大片土地,虽然不能说大富大贵,但安居乐业是没问题的。
        马达加斯加岛是当前唯一还维持着移民授田优惠政策的地区,就是因为其独立于非洲的自然生态圈,工业方面几乎一片空白,完全以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经济,想要发展起来较为困难。
        据说,索马里渔业公司在当地投资建设了渔业产品加工厂,并且购买了很多远洋捕捞渔船,准备大干一场。
        近期还有很多索马里商人上岛考察,准备建设米厂,面粉厂,水果罐头厂,还有商人试图发展蔗糖,咖啡,可可和烟叶等经济作物种植,已经在与当地政府官员洽商中。
        这些索马里商人真是敢想敢干,是当前社会中一股极其活跃的商业力量。


第968章廷议
        “哈哈哈……政府各部门做的都不错,我们在人口政策上是在做减法,比如北方联邦,有白人,有黑人,还有华裔移民,白人来自各个国家,黑人来自各个殖民地,华裔移民来自各个省市,乱糟糟的摆在一起难免产生矛盾。
        如今米国南方庄园主劳动力匮乏,那我们就把北方联邦的黑人都给他送过去,一分钱不要,而且旅途费用全包,这有利于极大的赢得南方各州的善意,增强我们在当地社会的话语权。
        最大的好处,就是快速利落而没有隐患的简化民族矛盾,由三方变成二方,民族矛盾极大的简化,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白人和华裔这就像两头牛拔河,力量大的牛肯定会赢得胜利。
        现在看来这项政策执行得很得力,我们建设北方联邦不需要黑人奴隶,这正是米国南方州广受诟病的地方,这种坏榜样我们不要学,也不屑于利用,以后妥妥的黑历史啊!
        事实证明
        凭借勤劳而朴实的民众,照样可以建设起富裕繁荣社会。”
        李福寿笑着做了总结,听的张立和范仲斋频频点头,  感到由衷钦佩。
        闲聊片刻后
        首相张立问道;“陛下,  北方联邦是帝国范围内,唯一当地人口比华裔更多的地区,  白人数量超过300万,而且白人的自主性极强,这是一个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啊!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问的好,确实值得商榷。。”李福寿点了点头,  端起青瓷茶杯喝了一口,  目光有些出神地看着袅袅上升的雾气,有条理的说道;
        “北方联邦的人口问题要深入的看,各州的情况不一样,采取的对策也就不一样。
        要看到
        当地白人并非是铁板一块,  也不是来自同一个国家的移民,  以德裔,意大利和英裔移民为主,在英裔移民中,爱尔兰人占了很大一部分,  他们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争取拉拢一批,  中立一批,打击一批。
        要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对应的政策,  强化已方的力量,  因为时间在我们一边,政权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一切围绕着我们的指挥棒在转。
        拉拢的这一批不用说了,在米国社会普遍受到打压的德裔群体,  爱尔兰群体和部分意大利裔,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尤其是曾经参军过的白人退役官兵,  享受帝国的功勋授田奖赏,手中有米国人的鲜血,他和他们的家人是我们先天的盟友。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政府方面可以通过组织预备役军人训练,退役军人联谊会,  当地农场主协会等多种渠道,  加强白人退役官兵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让他们融入到帝国主流社会群体中。
        对于主动靠拢和较为亲近的白人社会团体,  要善加拉拢,可以通过社会上一些民间组织,比如说码头工会,  各种商会去做工作,  不要排挤和打压。
        相信只要他们不傻,自然就会靠拢过来。
        中立的一批应该以英裔米国人为主,这些英国佬傲慢而又自大,你就是把一颗心的热情都捧出来也难以融化,索性不做这些无用功,顺其自然罢了。
        政权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他们也闹腾不起来。
        孤立和打击的一批人,  就是那些上蹿下跳试图分裂社会,制造矛盾和摩擦的一小部分人,  政府方面要动用军警特力量予以严密监视,实施重拳打击,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