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贾府 > 第473页

第473页


        沉吟了一下,便问道:“天色不早了,您老有什么话就说吧。”
        杨涟明白他的意思,也不再客套了,直接说道:“朝中党派林立,特别是文官集团,先帝借着几次战事打散了江南、山东两大文官集团,原本是件好事,可惜天不佑大汉,先帝先是中毒昏迷不醒,好不容易醒来又不幸仙逝,一夜痛失两位帝王,这可不是盛世之相。吴邦佐是个孤臣,他压不住这些野心之辈,陛下年幼,就算十五岁亲政,也还有近十三年的时间,太久远了,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这些人结党营私了,以后要再想将他们打散就不容易了。”
        说到这,杨涟试探地看了贾琦一眼,他的言外之意,便是想让贾琦表个态,可惜,贾琦并不肯跟着他的思路搭话,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不过也清楚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便接着道:“今夜我来是有两件事情请教王爷。”
        贾琦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首辅请说,哪两件事?”
        杨涟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微微一笑道:“对于目前中原战事,王爷有何看法?”
        贾琦沉思了片刻,道:“一盘散沙,毫无章法,如果没有一个掌控全局的统帅,不知何时才能彻底击溃叛军,平定叛乱。”
        杨涟赞许的看了贾琦一眼,对于贾琦能说出如此公允的话,他很欣慰,点点头笑道:“河南的战事还好说,毕竟朝廷集结了这么庞大的军队在那里,最多就是拖延一段时间而已。可是内阁就不一样了,一盘散沙,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利,他们肯定会结党营私,到处倾轧夺权,这样一来就会将整個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他们会为了反对而去反对,一旦失去底线....”
        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丝担忧,“不要怀疑,这是真的,而且可能性越来越大。如今就连李守中和孙玉麟都懂得权衡、退让了,个个我字当头!”
        贾琦默默点头,沉吟片刻问道:“首辅的意思是说,内阁的党争会使朝局陷入了混乱之中!”
        杨涟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本奏章,递给贾琦道:“你先看看这个。”
        贾琦接过奏章随手翻开,不由微微一怔,竟是孙玉麟保举贾政为工部尚书的奏折,合上奏折,笑了笑道:“这个与阁老刚才所说有关联?”
        “嗯!”
        杨涟点了点头,笑道:“存周是个君子,虽说有些愚拙,但拙能胜巧,再加上他的勤勉,未必不能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贾琦却摇摇头,“心善是他最大的软肋,他却会成为贾家的软肋。”
        “王爷说的不错。”
        杨涟淡淡一笑道:“这就与我要说的第二件事情有关了,你该清楚文官集团背后是怎么议论你和贾家的。”
        贾琦的眼睛不由眯了起来,自打辽东归来之后,文官集团对自己和贾家的猜忌诋毁就没有停息过,先是以李潞为首的江南文官集团,后有孔方岩等人,到现在以李守中为首的国子监清流,可以说,从南到北,文官士大夫都和自己有过节,当然,有些人的坟头草已经长了好几茬了。
        “首辅有什么话就请直说。”
        “府上的大老爷,我就不评价了。王爷近两年城府心机是越来越深了,不说别人,老夫都感到心悸。我听孙阁老说,王爷本打算将整个京营全部控制在手中,这个想法我觉得很不妥。”
        “有何不妥?”
        “不知王爷有没有算过,锐士营本就有三万精兵,城外还有两个车营,这就是四万多人了,再加上半个前军都督府,对了,左五营也是王爷一手拉扯起来的,这么一算,明面上王爷就掌握了近六万人马,这还仅仅是京城,放眼整个京畿、江南还有正在平叛的河南,对了,还有九边,这么算下来,王爷直接掌控和间接影响的总兵力不下于二十万了,二十万兵力啊!不得不让人心悸啊!”
        说到最后,他的脸色有些沉重,叹息道:“如果是先帝在位,这都不是问题,可惜,天不佑大汉,一夜失去两位君王,皇室、宗室子弟又接连遇难,皇帝又年幼,如此情景不禁让人想起了前汉王莽。”
        说到这,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眼角余光却有意无意地向贾琦瞥了一眼,看着面无表情的贾琦,他几乎要忍不住仰天长叹了,放下茶碗自言自语道:“老夫到是更愿意相信王爷会是周公,最不济也会是前汉霍光。”
        贾琦心头凛然,不动声色问道:“首辅就这么相信我,就不怕再出一个曹魏。”
        杨涟怔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半晌,他才叹了口气道:“虽说两汉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根本上还是有区别的。王爷虽说掌握着不少兵马,但是整个大汉却没有出现前汉那样的军阀割据,只要不出现前明那样一瞬间击溃中央朝廷的情况,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造反,就是王爷也不敢,这天下的人心还是向汉的。”
        贾琦淡笑道:“首辅这一番话将我给绕糊涂了。”
        这时,杨涟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亲切的笑意,“你是个聪明人,知道我的意思。”
        “不说这些了!”
        贾琦摆了摆手笑道:“天色不早了,您老身子又不好,咱们还是说正事吧。”
        “....”
        杨涟一愣,似乎想到了什么,神情复杂地看了一眼贾琦,微微笑道:“放心,老夫是个恋家之人,不会死在你这里的。”
        两人对望一眼,皆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杨涟注视着贾琦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你有没有不臣之心,我不知道,但作为大汉的臣子,预防一些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是臣子的本分。所以来之前我写了一份奏章并誊抄了两份,分别送进了慈宁宫、坤宁宫和凤藻宫。”
        贾琦倒吸了一口冷气,他还真没想到这个老东西这么狠,沉思了片刻,忽然笑道:“这么说来,首辅这是来警告我的。”
        杨涟欠了欠身道:“王爷宰相胸怀,肯定不会和老夫计较这些。”
        说完,顿了顿,又接着道:“王爷放心,老夫自认为还算是个君子,并没有在奏章中特意去污蔑王爷,且没有刻意夸大事实,只是将一些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并且给宫里提了些建议,当然会有一些手段来预防,比方说,存周入朝参政,王爷能看清的,内阁也能看清,他即是贾家送出去的一个软肋,亦是调解内阁与贾家的缓冲,恩侯为人行事太过于霸道狠辣了些,兵库司上下被他洗了个干净,这让很多人心生不满。这其中就有不少勋贵一脉的人。兵库司研制的火器太过重要了,不能就这么被贾家攥在手中,你们必须让出来,必要之时,由内阁、兵部和内务府共同掌管。”
        “图纸和工匠必须掌握在兵部的手中,否则此事免谈。”
        杨涟凝神想了想,忽然想起一事,急忙问道:“我听说,贾家商会正在与西夷人商议准备购入一大批火器,不知是何原因?”
        贾琦的眼睛眯了起来,笑道:“您老是打哪听来的消息,这么不靠谱!”
        “我就说这是个假消息。”
        杨涟淡淡一笑道:“时间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不等贾琦开口,他便起身说道:“眼下外头的风波可是不小,要是我没弄错的话,接下来内阁会出手遏制贾家的势力,希望你以大局为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对大家都好,当然,如今伱手中握有的军权他们不会去碰。文官好名逐利,之后肯定会为了争权夺利倾轧,我希望你能在关键时刻压制住他们,不要让他们的野心毁了整个朝局。”
        “可如果他们借机继续清洗军方其他势力怎么办?”
        “这一点绝不会!”
        杨涟淡淡一笑道:“内阁打压贾家,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贾家是外戚,而不是因为王爷掌握了多少兵权。勋贵军方掌握再多的兵权,说到底都是皇室的马前卒,而掌握军权的外戚则不同,因为历朝有着太多的教训了。”
        说完,他便告辞而去,贾琦一直把他送出仪门。
        杨涟走了,贾琦回到书房慢慢坐回书案前,想着杨涟提起的贾家商会的事情,明白他在提醒自己,贾家商会有了东厂或绣衣卫的探子,而且地位不低,立刻写一封信,出门找到贾顺,“你亲自去一趟金陵,将这信交给吴磊兄弟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