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用巨星组球队 > 第362章 米兰德比(12)

第362章 米兰德比(12)


  这一招看似简单,可其实如果真的用上,还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的。
  一直以来,AC米兰对于防守高空球都不是很有心得,高空轰炸一直都是他们的一个软肋。
  这种情况,哪怕是在他们的高光时期也不例外。
  伊斯坦布尔奇迹的那个晚上,即使他们的中后卫组合是内斯塔和斯塔姆,依然没有组织住利物浦的一通狂轰滥炸。在这之后,防守高空球一直都是他们的一个薄弱环节。
  这好像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一个难题和悖论。
  对于强队来说,都想找到脚下功夫一流的中后卫,把这个位置作为一个稳定的出球点。
  而对于像瓜迪奥拉这样钟情于传控足球的教练来说,他们甚至连守门员这个位置也希望是一个出球高手。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守门员也参与道进攻当中。
  只是,想诺伊尔这样的守门员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毕竟诺伊尔自己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他的脚下技术,可以在德乙联赛当中担任球队的主力后腰。
  可是,对于豪门球队来说,控球哪能力出众的中后卫,往往又会出现身体不够硬朗,身材不够高大的毛病。而想要找到两样都达到要求的中后卫,真的就有点太难了。
  即便真的能找到,他们的身价绝对不是一般球队能够承担的了的。比如范戴克这样的。
  所以,AC米兰的中后卫,以队长罗马尼奥利为例,一直以来在防守高空球上就不是很有心得,球队在定位球丢分方面也一直被人诟病。
  只不过,国际米兰自己也不是一直高举高打的英式风格的球队,特别是现在,三个中国球员加盟之后,技术流派的风格更加明显。所以,并不轻易会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
  不知道今天突然用起来,效果会怎样?
  终于,在比赛距离全场结束还有十五分钟的时候,孔蒂大手一挥,国际米兰开始改变打法了。
  卢卡库和萧逸腾的位置同时内收,形成了双中锋的站位,而之前打左边锋的桑切斯位置后撤,来到中场,原来的左边翼卫则内收。
  这样一来,球队形成了352的阵型配置。
  看似撤掉了一个前锋,但其实孔蒂是把整个球队的打法完全改变了。
  之前,边锋和边翼卫配合,套边打边路,中路渗透的任务由慕容拓哉来组织。
  而现在,中场变得更加宽阔,两个边前卫更多的任务不是突破,而是往中路45度传中。
  利用卢卡库的身体优势,争抢第一落点。然后,萧逸腾和另一侧的进攻球员冲抢第二落点。
  这样的方法,成功率看起来没有地面组织那么高。但是,由于自己在之前的较量当中,地面配合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所以,充分发挥卢卡库的身体强壮的优势,把比赛从地面带到空中,把复杂的比赛变得简单,绝对不失为一个好思路。
  有时候,看似低端的竞争,效果并不一定不好。看似没有办法的办法,反而会得到好的结果。
  果然,当国际米兰突然改变思路,放弃边中结合的进攻模式,改为简单粗暴的高举高打之后,形势立刻发生了改变。
  卢卡库作为成名多年的强力中锋,小魔兽的名号已经叫响了很多年。
  他那黑又硬的身板,虽然看起来没有德罗巴硬朗,肌肉线条没有德罗巴那么完美,有美感,但是,圆滚滚的身材下面也不是肥肉,体脂率绝对比一般球员低。
  他的速度和力量,让小罗马很吃不消,几次冲撞下来,已经被挤得有点东倒西歪,站不稳脚跟。
  而且,国际米兰既然开始了进攻思路上的转变,就会一直采取这样的模式,卢卡库的球的机会突然一下子增多了起来。
  国际米兰的两个边前卫,频频从45度角往AC米兰的禁区里调,这样的球,也不指望卢卡库能够在第一落点上直接攻门。
  只不过是希望他能够给对方的禁区带来混乱,好让其他人浑水摸鱼。
  而他们也几乎就做到了。
  利用卢卡库的抢点,罗马尼奥利的头球争顶连续失利,被对手抢到第一落点。
  而国际米兰的进攻是立体的,留着很多后手。
  首先,萧逸腾在二前锋的位置上就有很强的冲击力,当卢卡库去和罗马尼奥利争顶的时候,萧逸腾经常是死死抗住自己的老乡李嘉毅,让他不能对罗马尼奥利形成有效的支援,对于卢卡库整下来的第二落点,他则是全力拼抢。
  短短的三分钟里,他就利用这样的方法抢出来了两次射门机会,一次还射在了球门范围之内,让多纳鲁马惊出了一身冷汗。
  此外,阿什拉夫和桑切斯也没有闲着。
  当皮球从一边被调入AC米兰禁区的时候,另一侧的边前卫就会全速插入禁区,和萧逸腾一起去争抢第二落点。
  同时,中路的布罗佐维奇等人也都虎视眈眈,随时找机会往前场插。
  反正现在自己已经是一个球落后了,输一个球也是输,输四个球还是输,破釜沉舟算了。
  场边的内斯塔已经是脸色逐渐暗淡了下来。
  现在距离比赛还有差不多十分钟,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的话,保住一个球的领先优势实在是不容易。
  他略做思考,走到场边对这一测的凯西面授机宜,同时对着对侧的本那赛尔指指点点。
  回到场上之后,大家很快发现ac米兰的两个边路发生了变化。
  他们开始不像之前那样回撤中路了,而是开始对国际米兰的两个边路重点限制。
  既然孔蒂的思路是要从边路起球,找卢卡库的头顶,然后用高中锋争顶下来的二点球做文章,那么好,我就限制住你的边路传中,让你的边路球员没有办法轻轻松松的传中。
  不到万不得已,国际米兰是绝对不会从后场直接起长传冲吊的,因为那样的话,ac米兰的后卫会是直接面对来球进行解围,难度小的多。
  只有把球想办法传到中路,然后从中路传中,才能让自己的队友比较容易冲顶,而对方的后卫则不好解围。
  果然,本那赛尔和凯西一往边路分散,立刻就把国际米兰的两个边路给限制住了。
  他们想在边路接球已经变得不太容易,更不用说轻轻松松的找好落点,给中路争顶的队友们传中了。
  然而,正是在这样看起来马上又要风平浪静的时候,国际米兰进球了!
  原来,前几分钟的比赛,国际米兰按照孔蒂的要求开始转攻边路,出现了几次险情之后,ac米兰立刻把防守重心转到了边路,限制对手的边路起球。
  可是,这样一来,他们的中路空档立刻又显得明显了。
  国际米兰本赛季原本就是以中路渗透为主,结合边路进攻套路的球队,只是因为今天的德比大战,对方对他们的打法做了周密的部署,他们始终打不出来原本的犀利,这才只能玩起了边路起高球传中的非典型套路。
  虽然这一招没有完全起效,但是却让ac米兰原本非常稳固的中路防守出现了疏漏,这也算是国际米兰改打边路传中之后的一个意外收获。
  其实足球比赛原本就是这样,所谓的套路无非就是那么几招,要么中路,要么边路,要么边中结合,大家都懂,都会。
  就看实战当中谁玩的最好,谁玩的最熟练,谁能够不捉痕迹的来回切换。
  就像国际米兰这样,原本是主打中路渗透短传配合的球队,可是被对手限制住了,突然反其道而为之,开始出人意料的改打边路传中,这一下就迫使对手不得不跟着他们的进攻方向而改变。
  这种变化的结果就是,对手的中路防线被摊薄,反而给国际米兰最擅长的中路地面渗透拉开了空间。
  当时,国际米兰从后防线发起进攻,孙威把球传给了慕容拓哉。
  慕容拓哉按照孔蒂的要求,在中路稍微观察之后,把球交给了右路的阿什拉夫,看起来又准备从边路往前场送传中球。
  AC米兰的防线立刻把重心稍微往左路倾斜,本纳赛尔则是直接往左路靠,封堵阿什拉夫的斜长传。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际米兰的这一个笨招收到了奇效,把红黑军团的后防线搞得很乱,大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意思。所以,现在必须尽全力阻止对方的传中球。
  看到自己的传中线路被封堵,前面也没有可以突破下底的空间,阿什拉夫看起来好像走投无路了。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回传,把球交还给了慕容拓哉。
  而他也没有粘球,而是把球横向带了两步之后,又在布罗佐维奇的策应之下,把球交给了左路的桑切斯。
  桑切斯接球之后,同样面对着对方边前卫凯西的贴身逼抢,既没有传中的线路,又没有可以下底的空档,看起来对方对于边路的防守的确是非常严密。
  而且,对方的整体防守已经全部移动道了右路。
  无奈之下,他也选择的过度,把球交给了平行站位的巴雷拉。
  而巴雷拉接球的时候,看到金潇已经开始往自己的身边靠拢,于是没有停球,直接把球交给回道慕容拓哉的脚下。
  至此,国际米兰的进攻方向,完成了右路到中路、中路到左路、左路又回到中路的全过程。
  而对手的防线,也随之发生了一次横向的位移。
  而就在一切看起来都风平浪静、双方只能再次陷入阵地战的时候,慕容拓哉突然出脚了。
  他看似漫不经心的接过巴雷拉传过来的皮球,用左脚往身旁横拨了一下,就在大家都在猜测,在这样慢条斯理  的节奏当中,如何才能化解AC米兰的整体防守的时候,他却突然出其不意的往前面送出了一脚直塞球!
  这个球实在是太突然了。真的是于无声处见惊雷的感觉。
  一方面,过去几分钟的时间里,国际米兰一直都是采取的非典型进攻方式,放弃了短传渗透,而是采取边路传中的方法,把问题简单化。
  而且效果还非常好,获得了几次不错的进攻机会。
  可就在这个时候,慕容拓哉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重新拾起来了之前的地面渗透的打法,这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足球比赛当中,节奏的变化往往是最让对手难受的。
  在一段时间的急攻之后,一方突然把节奏放缓,会让之前一直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对手一时间缓不过劲儿来。
  同样,在一段时间慢条斯理的来回倒脚之后,突然有一方加快了节奏,把倒脚变成了传直塞球,同样会让对手一下子失去感觉,找不到合适的防守点。
  只不过,要想调动全队的进攻节奏,这是一件非常复杂而且高难度的事情。
  不仅自己的脑子要转的快,而且还要对整个比赛的走势有一个全盘的观察,对自己队友的跑位也要看的很清楚,至少有一个队友要和你对上了眼。
  最后就是脚法的运用,力度的拿捏,都要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一击命中。
  而此时,在慕容拓哉传球的线路上,AC米兰有一个后腰托纳利和一个中后卫罗马尼奥利,他这脚直塞球能够传的过去吗?
  可事实是,他就真的传过去了。而且,在这脚从左中场到右边锋位置上的横贯半个球场的地滚传球的现路上,萧逸腾正好就在远点开始包抄跑到。
  这是一个至少有三十五米远的地滚球,一个标准的直塞身后球。
  就在皮球之前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移动过程中,AC米兰的所有防守队员。
  不管是中场的防守还是后场的防守,全部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国际米兰的边路起球当中,大家都在防着对手再起传中球。
  谁也没有注意到,此时国际米兰只有高中锋卢卡库在禁区里面抢点,而他们的另一个前锋萧逸腾,一直都在随着进攻重心的移动而移动。
  从本方的右路到中路,从中路到左路,又从左路返回到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