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勉强科举日常 > 第93章 贵人提携

第93章 贵人提携


  “说起来我们也有五年未见了。”那位富家老爷摸着胡子含笑道:“要不是你身边跟着刘秀才,  我也认不出你来。嗯,不错,长高了也长壮了,  还是府城的水土更养人,  你过两年也要下场去考乡试了吧。”
  方瑜拱手道:“回知县大人的话,  学生下次还要去省城参加乡试。”
  他们三人在下山的半路上遇到了私服出游的乐平县知县冯大人,刘勤书就领着两个小舅子过去请安问好。
  私下里,冯知县是很平易近人的,谈吐也很风趣,遇到本县的学子就多聊了几句,  本着父母官的职责还特地多关心了本县学子的学业情况,还说有困难就来找他。
  冯知县听方瑜回话的意思,  就有些吃惊,  问道:“你去年就考了乡试?才多大啊,你家人和师父也放心。”
  方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学生就是想下场试试,没想到乡试与院试相比竟然难上如此多,  到底还是学生年幼轻率。”
  冯知县重新打量方瑜一次,看这后生面红齿白,  体格匀称,  身上朝气十足,心里不由得更看好他几分。
  他捋着胡须说:“你本就有神童之名,  想要下场尝试也很正常。你三场都考下来了?参加完乡试有何感想啊?”
  方瑜恭敬答道:“都考下来了,只可惜才疏学浅,  名落孙山。考完乡试后,  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只知道书本的知识,  对时政民生多有不知,  做出来的文章也是花架子,并不是真正的策论。学生打算以后多了解世间百态、民生疾苦,只是现在还不得其法,只能没事多在外面转转。”
  “哈哈,你从乡试中得到这些启发也不算白费功夫了。”冯知县欣赏地看着方瑜,含笑道:“你不过是舞勺之年,就有如此见识了,还能毫发无损地考完三场乡试,并不挫锐气,前途可期啊。”
  “既然能考下乡试,想来你四书五经已经烂熟于心,剩下的就要靠见识和阅历上的积累了。”
  冯知县起了惜才之心,打趣道:“我身边还缺一个替我处理文书杂物的书童,不知道方小秀才肯不肯屈就啊?”
  方瑜的眼睛闪亮亮的,立马应答:“学生乐意,多谢大人抬爱。”
  “哈哈哈哈,我可是个黑心的悭吝老头,你来我家做工可没有工钱的。”冯知县摇着扇子,挺着将军肚,说着玩笑话。
  恭送走冯知县一行人,刘勤书和方瑾都很为他高兴,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方瑜一定要好好在冯大人跟前当差办事。
  方瑜也是满面喜色,心情十分激动,觉得自己真是太走运了,真是心想事成,想什么就来什么啊。
  方瑾也不忘了表功:“看吧看吧,我拉你们过来爬山爬对了吧,是不是物超所值。”
  方瑜兴奋揽住小瑾同学的脖子,大笑道:“你就是我的锦鲤啊,我以后肯定多听你的话,多带你出来玩。”
  “锦鲤是什么意思啊,你是鱼,我又不是鱼啊。”方瑾也挎上小鱼弟弟的脖子,蹦跳道:“你小子走了大运,见者有份,怎么样,请我和勤哥去得意楼搓上一顿大的,再叫几个弹词唱曲的姑娘。”
  方瑜扯了一下小瑾的耳朵,嬉笑道:“吃饭可以,叫姑娘不行。你个臭屁瑾,人不大,玩得还挺花呢。”
  “喂,怎么和你哥说话呢,臭小鱼!”方瑾追着方瑜,蹦哒道:“我都十六了,比你可大了两岁呢,我奶都想给我娶媳妇了,你个小屁孩。”
  三人乘着马车去得意楼大吃了一顿,乘兴而归。
  回家后,三人没把消息告诉云天成和谷慧思,方瑜打算低调点,就借口家里有事去府学请了假。
  方宜佳帮弟弟一起收拾行李,这次回去的时间长,方瑜把放下这边的东西带走了大半。
  两日后,方瑜没等方瑾他们,直接和孙家商队一起回了乐平县。
  到家后歇了一天,方瑜就直接去知县府上报道,知县的管家也听老爷提了这件事,直接让方瑜进来了。
  冯知县也是刚到家两天,看到方瑜来得快心里很满意,就先考校了方瑜的学问,又拿出他曾经考过的一道乡试题来让方瑜作答。
  方瑜不敢让知县大人多等,思索片刻,连草稿都没打,直接在书房写了半个多时辰。
  冯知县看过后,觉得方瑜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年纪又小,再锤炼两年还是很有中举希望的。
  他很乐意指点这样的后辈,说:“以后你就卯初起床学习,巳时初来我府上。今儿你就先看这份新送过来的邸报吧,然后再算算修河堤报上来的消耗。”
  方瑜拿着一堆文书纸张去了书房隔壁的小房间,坐在临窗的桌子前,专注又急切地吸收着新鲜的时政消息。
  半个多月后,方瑾、云天成和谷慧思三人一起回来了。方瑾考上了秀才,云天成和谷慧思却是遗憾落榜。
  方瑾美上了天。
  方家人也乐上了天,大爷爷家在凌河村祭祖摆席,方老太太还带着三个儿子回村里帮忙。
  如今,方家在凌河村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家了。
  方瑾也收到了一笔礼金,打算和方瑜一样在县城买房。
  方老秀才却想了更多,同自家老婆子、弟妹讨论几天,决定把银子收好,先不在县城买房,反正现在也有落脚的地方,要把银子花到刀刃上去。
  他去找刘秀才和方瑜,说想把方瑾弄进府学读书。
  这是正经事,刘秀才立刻给刘勤书写信,方瑜也给江训导写信,一通操作下来,把方瑾这个名次略靠后的新秀才给送进了府学。
  之后就是娶媳妇的事了,方瑾年纪正好,大爷爷和大奶奶也想找个女人来照顾宝贝小孙子。
  方瑾倒是很想娶个好媳妇回家,他看了媒婆送过来的人选名单,都不大满意,最后还是没成亲。
  他还振振有词地对他爷爷奶奶说:“依我看还是先等两年的好,小鱼现在可出息了,下次一定能考上举人,到时候我就是举人老爷的哥哥了,肯定能说上更好的媳妇。”
  大爷爷和大奶奶私下里一合计,也觉得有道理,就想着男人等两年没关系,大不了就先买个丫鬟在屋里伺候呗。
  大奶奶和方老太太就开始在牙行里挑小姑娘了,看了一圈也没找到合眼的。
  最后这事传到了忙碌的方瑜耳中,是小八方美臻说的。
  方瑜觉得是又好笑又可气。大爷爷和大奶奶这老两口真是有点双标,他们对小儿子在外面买丫鬟养外室深恶痛绝,怎么到了小孙子这又主动送通房丫鬟了。
  他去和大爷爷说了方瑾要抓紧学业的道理,又说堂哥爱玩,这点和小堂叔有点像,一下子就把方老秀才给吓到了,赶紧叫停买丫鬟的事,又抓着方瑾学习。
  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方瑜每天日出而起,吃碗肉汤青菜面填肚子,然后就是高效率的温习四书五经和练字。
  学上三个小时后,先在家里活动身体,做上二三十个俯卧撑,然后再快步走到知县府上,开始一天的文书工作,有时还会跟着冯大人去府衙。
  渐渐的,方瑜跟着知县大人当差的消息就传开了,方家周围的邻居再没有敢说他们家小话的人了,还有很多商人富户提着礼物上门来套交情的。
  对此,方老太太很得意,不过她没见钱眼开,谁家的重礼都不收,时刻牢记她家大孙子的指示,同时还看紧了门户,不许家里儿子儿媳妇出去坏事。
  方瑜也分心看着家里十多天,见老太太处理得很好,就很安心。
  那些人看方家如此行事,反而更尊重了起来,不敢再明晃晃地提着礼物上门,只是在礼节范围内让家里女眷过来登门拜访,方老太太也带着孙女礼貌接待。
  与此同时,热衷于来方家给小六方宜鑫和方瑾说亲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方瑾的婚事不急,方宜鑫却到了十七岁,也该把亲事提上日程了。
  方老太太谨慎仔细地挑拣了三户最好的人家,跟方瑜商量。
  方瑜想了想,觉得还可以再等上两年,反正他家现在起来了,自家姑娘等到十九岁也会有小丈夫可挑。
  方老太太不太乐意,方瑜就说了个理由:“后年我还要再考一次乡试,我觉得这次有七成把握,要是把六姐留到那时候再嫁,肯定能说到更好的人家。”
  “我家大孙子一定能考上!奶就按你说的办,到时候给你六姐也说个举人老爷。”老太太现在最听方瑜的话了,自家孙子这么出息,都能去县太爷手下当差了,她一个出身乡下的老婆子还能比孙子知道事儿啊。
  这就是方老太太的生存智慧。她从小就知道慕强,看准周围谁最厉害,她就跟人后面学,听人家的话,讨人家的好。
  欣欣向荣的方家稳步前进,越过景徽二十年,来到景徽二十一年。
  府衙过年放了好多天的假,方瑜也不好在春节时去知县府里用功,就在初三过去拜了年,然后就窝在家里抓紧时间学习用功。
  作者有话说:
  嘎嘎嘎,手机要没电了。
  话说,我家小边和我妈先出去溜溜,我十分钟后下楼去追。我妈离远看到我就招手叫我:“闺女,这边呢。”
  我家边就知道是叫我呢,然后站起来四处找我,搜寻到我的位置就叫唤,我妈就夸她聪明……
  不过我觉得有点问题,边边不会认为我叫闺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