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勉强科举日常 > 第116章 幸运女人

第116章 幸运女人


  冯婉一向是个很有同情心的女人。
  听着方瑜这个美郎君的可怜巴巴诉苦,  她的心就软了。稀里糊涂地被拉上了贼船,冯婉面红耳赤地随了方瑜的心愿。
  待到第二天天明时,冯婉将头埋在软枕下,  说什么也不搭理丈夫了。
  “好婉儿,  婉儿最好了,  你和我说说话嘛,要不然为夫心里都忐忑了。”
  方瑜轻轻捋着冯婉的背脊,还伺机挠人家的痒痒肉,真是个坏透了的男人。
  冯婉怎么也躲不过方瑜作乱的手,最后只能气红了脸,  羞恼地起身用软枕砸丈夫。
  方瑜又演了起来,抱头求饶,  一副可怜模样。
  最后还是两个闺女“救了”方瑜,  快到孩子起床的时候了,冯婉要忙着起身,没功夫搭理爱作的丈夫。
  方瑜却不知足,  还黏糊上去,非要在一屋子的丫鬟婆子面前秀恩爱,  亲手给妻子描眉画唇。
  大家都暧昧地笑了,  丫鬟婆子们羡慕地看向自家小姐。冯婉绯红的脸蛋上也洋溢着幸福,她还不忘嗔怪地瞪着蛮好看的丈夫。
  方安成小朋友笑咯咯地跑过来,  抱住昨天玩得很好的新爹大腿,表示还要骑大马。
  方瑜昨晚休息得很好,  就直接抱起好不容易才认他的大女儿,  颠颠地在屋里来回跑,  嘴里还哼唱着欢快的现代歌曲,  只不过歌词改成了简单的古诗词。
  安儿玩得很高兴,  可她还是觉得昨晚上玩得骑大马更好玩。方瑜没办法,只能哄骗她,说那是晚间限定款游乐项目,白天只有抱着颠的。
  不一会儿,佑儿喝完奶换完尿布也被抱了过来。方瑜稀罕地接过小闺女,可惜小闺女依旧不买账,到她爹的手里就嚎。
  冯婉靠过去摸摸佑儿的小脸蛋,这小闺女可能是闻到了娘亲的香味,也就不哭了,用一双泪汪汪的眼睛看着父母。
  夫妻两个逗着小女儿,随意吃了两口早餐,就准备出门了。
  方瑜嘱咐奶娘好好照看佑儿,然后就带着妻子和大女儿回了方宅。
  方家的亲属们都知道了探花郎回来的消息,今儿就齐聚一堂,方宅一大早就热闹起来,前院后院都是人。
  大妮昨儿在村里就见到弟弟了,只是太匆忙,没说上几句话。今儿天不亮就带上丈夫和儿子,她一大家子人就到了县城娘家。
  原本在府城生活的方宜佳和刘勤书,一个月前知道方瑜考中探花的消息后也回来了。和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小七方佳慧和她的丈夫。
  方老太太意气风发,看着屋里到齐的孙女和孙女婿,感受到了家族蒸蒸日上的劲头。
  方瑾和他母亲、媳妇也到了,都是喜气盈盈的。
  方仟吉自己来的,没有带那小妾。
  等到方瑜带着家里人进门,全家人都围着他坐下说话。
  这样的场景方瑜最近经历得多了,应对自如。
  先和老太太聊了一盏茶时间,然后是客气地问候方仟吉,把所谓的父子亲情流程走完了,就按着排序依次关心姐妹们的生活。
  至于姐妹们的丈夫那就是几句话带过,除非是像刘勤书和关秋茗这样私下就关系很亲近的姐夫。
  等到说完这些,方瑜还说了他的家庭观念,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笑着问姐夫们有没有纳妾的打算啊。
  之前刚闹完一场的方宜鑫和田家郎都不自在地咳了咳,田家郎见小舅子气势盛,连忙表态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的。
  刘勤书对方宜佳笑笑,方宜佳也不想让这种事宣扬出去,反正就是个通房,也就替丈夫掩盖过去了。
  剩下的大妮家没这条件,宜文是没了丈夫的新古代独立女性。
  方舒怡和关秋茗感情甚笃。方佳丽和云天成这对夫妻别看开头是有瑕疵,但两人之后的日子过得很好,云天成又是个过日子的实在性格,根本就没有花花心思。
  小七方佳慧现在还算是新婚,婆家又顾忌着方家的厉害,现在还没有说什么纳妾的事。
  方瑜将方家的姑爷挨个打量了一遍,这个话题也就过去了。
  毕竟他穿越过来没有开读心术的金手指,自家姐妹不和他告状,他也无从得知这背后的委屈和隐忍。
  全家人一起吃了个团圆的中午饭,然后方瑜就跟着方宜佳和刘勤书去了师父家,方瑾也跟着一块去。
  这都是惯例了,方瑜到家后的第二天下午来拜见恩师和师娘。
  刘秀才让吴氏张罗了一桌茶点,他回书房找出最好的茶叶来,打算泡给他最好的学生喝。
  方瑜带着不少好礼物,给师父师娘请过安,就拿出京城买来的好茶好酒和好书,就把刘秀才喜得不行。
  然后是给吴氏的京城时下最流行的花色绸缎,还有一对精巧的金簪,都是穿戴出去就能给女人长脸的好东西。
  方瑜还记着师娘之前照顾他考试的人情,又可怜她受丈夫的气,就忍不住对她更好些。
  还有师父的小儿子刘勉书,现在也是个小少年了,打算明年下场参加县试。方瑜特地送了他一套文房四宝,还有他在前几年给方瑾做过的思维导图。
  刘勉书如获至宝,崇拜地捧着探花郎给的礼物,表情和程彦之一模一样。
  “小子,你看到我弟怎么还不会说话了。”方瑾笑嘻嘻地打趣自家小师弟。
  大家在堂屋热烈地聊了半个下午,刘秀才又单独带着方瑜、刘勤书和方瑾去了书房,和他们谈谈未来的计划。
  方瑾是打算去府城开个私塾,一边教书,一边准备乡试。
  刘勤书靠着郑源师兄活动关系,在府城谋了个小官空缺,打算先投身官场,进京赶考这事还是先缓一缓。
  方瑜意外地看着这个勤书师兄,发现师兄已不是那个少年人了,眼神里多了些平和,少了许多的锐气。
  刘秀才唏嘘地说:“师父现在也无法给你人生建议了,你现在走的路是我们从未见识过的。好孩子,你以后还是要多听你岳父冯知县的话,他为官多年,想必在为官一道上是有很多经验的。”
  “师父,您永远都是我的师父。”方瑜安慰地对刘秀才说。
  感慨过后,方瑜就提出了告辞,说还要带着妻子回岳家吃晚饭呢。
  刘秀才也就不虚留方瑜了,一家人把方瑜送出门,看他们的马车走远才回去。
  方瑜和冯婉到了冯府,自然又是另一番热闹。
  冯骞拉着好女婿的手,高兴地说了许多话,又嘱咐女儿到了京城要好好和女婿过日子,以后要做个贤内助。
  到了如今,冯骞才算是彻底对家族的前途放了心。
  但凡这种科举出头的小家族都是这样,一个人考上来当官才是个起步,只有家里的第二代或第三代能接着在科举中露头,这个家族才算是在官僚阶层站稳了脚跟。
  要不然就是镜花水月,最多二三十年的富贵而已。
  冯家现在是两个知县和一个县丞,还有一个翰林官女婿,真是小家族中的顶级配置了。
  饭桌上,冯骞让探花郎女婿紧挨着他的主位坐,把他三个儿子都撵到一边去。
  他志得意满地对方瑜说:“子孙读书争气,这个家族才能繁盛长存。听说你外甥程彦之也是个读书的好材料,你也要多提携照顾啊。等以后你和婉儿有了儿子,也要从小教育,你做个严父,一定不能放纵儿子的教育。”
  方瑜点头应下岳父的教诲,说:“我一定会好好盯着家里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才。”  冯骞又说:“咱们同宁府的这些官宦人家有哪个不羡慕我冯骞的,哪怕是知府大人,也特意给我写了一封信,想让我带你去他府上做客呢。”
  “他是此地知府,我也不好回绝他,方瑜啊,要不你就和我去一趟吧。”冯骞用商量的口气和女婿说话。
  方瑜想了想,确实是不好回绝,就和岳父说:“等我休息好的吧,到时候和您一起过去,想来知府大人也不是特别急着见我吧。”
  翁婿两个说好了这件大事,就安心地吃菜了。
  吃过晚饭,冯婉跟着嫂子们说话,冯骞只带着方瑜去书房说事。
  冯晋夫人对小姑子讲了方瑜在京城的动向:“一点也没有沾花惹草,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家外,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男人。”
  “平时你家方瑜就待在客院里读书写字,比你大哥用功多了,怪不得能这么年轻就考上探花,婉儿你可真是有福气啊!”
  冯晋夫人继续说:“在你家方瑜眼里好像就看不到别的女人似的,连丫鬟用得都少,和你大哥去外边交际也是目不斜视。你也知道你大哥的德性,他都这么夸方瑜了,那方瑜肯定就真是很正经了。”
  冯婉听大嫂讲完丈夫在京城的表现,心里很火热。
  她原本都做好准备方瑜会带着女人回来了。
  她在家里见多了这样的事。就算是最没出息的四哥,也仗着当知县的父亲的光儿,在县里收了几家清白女儿当小妾。
  也许她真的很幸运吧!
  也许她真能期待丈夫所说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吧?
  作者有话说:
  没到十点呢,我今天挺早的(一本正经地点头),嘻嘻!
  话说,我家小博美的粑粑特别臭!
  臭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她在客厅拉个粑粑,我立刻就能在卧室里闻到歹臭歹臭的呛鼻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