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勉强科举日常 > 第117章 满堂喝彩

第117章 满堂喝彩


  这半年来方瑜一直都很辛苦,  现在好不容易到了家,和紧要的亲友走动两天,方瑜就专心在小家里修养了十日。
  至于想要登门拜访探花郎的客人,  方府并不接待。
  乐平县那就是冯家的天下,  身为冯家的女婿,  方瑜还真不用和县里的什么人客气。
  冯婉就没那么清闲了。她现在开始清点家里的财物和人口,再过一个月还要赶着去京城呢。
  方瑜和冯婉说了他的想法,大马车要赶制几辆,县城这边比京城便宜多了。还有就是直接去贫困的村里采买些十岁上下的男童和女童,在家里好好教导两年,  比直接去京城人牙子那里买的强。
  其实这些事都好办,最难安排的还是想要一起跟着去京城的老太太。
  方瑜可以理解老太太的心思,  只是她老人家今年都六十四了,  在古代妥妥是高龄老人。这路上一个多月的颠簸,老人家的身体能受住嘛。
  方瑜和宜文是劝了又劝,老太太很固执,  她就要跟着大孙子走。
  还有方仟吉,也是想跟着去京城做老太爷的。
  更不用说大房和三房的人了,  那一个个心思都活泛起来,  想要去京城跟着享福。
  方瑜将家里人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
  他可不是从前的方瑜了,这种事肯定是要看他的安排。
  小八和小九两个姑娘肯定是要带着走的,  老太太和方仟吉是有资格跟着去京城的,只是方瑜不喜这位父亲,  肯定是要找借口将他留下来的。
  至于大房和三房,  想什么也是白想,  去京城生活他们也不会习惯,  留在县城才是好的归宿。
  再一次,  方瑜来家里和老太太商量搬家的事。
  方宜文也在一旁,帮着奶奶和弟弟做笔记。
  “奶,一路上很辛苦的,我在马车上做时间长了都容易头晕目眩呢,更何况您了。”
  方瑜这样劝也是有点私心的,他想和冯婉过二人世界,而且也怕这对太婆媳住得太近会有矛盾。
  “不行,你这个大孙子去哪儿,我这个老婆子就跟去哪儿!”方老太太坚定地说:“你原先出去考试还有个归期,现在你是去京城当官了,哪还有时候回来。”
  “再者说了,我这个老婆子都六十多了,还能有几年活头啊。我这辈子最疼你了,可舍不得与你分开。”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方瑜也不能再反对了。
  宜文却想到个折中的方法,她笑着出主意:“弟弟过两天不是要去府城嘛,奶可以和弟弟同去,看这五六天的行程能不能受得住。要是行的话,奶就跟着弟弟一起去京城。要是很难受的话,这事就先缓一缓,等来年开春再说。”
  方瑜觉得这主意靠谱,就问老太太的意见。老太太也怕路上自己身子再出个好歹,就点头同意了。
  九月初,冯知县出发去同宁府拜会知府大人。
  同行的队伍很长,有次子冯达和他媳妇,还有探花女婿方瑜和他们家的亲眷。
  方老太太带着方美臻。方瑾两口子带着母亲也跟着一起去府城,他们这回要留在那边开私塾。
  方宜佳和刘勤书也带着孩子回府城,刘勤书要在府城做官。还有方佳慧和她丈夫,也跟着一起回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再加上官差衙役和家丁,在路上这队伍绝对拉风,没人敢来冒犯。
  一连五天的路程,老太太咬牙硬挺。
  方美臻挺担心奶奶,可老太太一生要强,偏不许孙女声张。头晕了就靠在孙女身上眯会儿,实在不得劲就把车窗都打开吹吹风。
  方瑜常到老太太车上问候,老太太强打起精神应付。方瑜也不说丧气的话,就把提前准备好的话梅和薄荷糖拿出来,还有薄荷香水,交到妹妹手里,让她给老太太用。
  好不容易挨到府城,老太太总算是松了口气。
  四家在城门口分了四路。
  冯家在府城有个更大的宅院,管家下人一应俱全,他们一家人连行李都不用带多少,直接去住就好了。
  方佳慧跟着丈夫回了婆家。
  方瑾一家去了梁珍珍陪送的三进大宅子住,还想邀请方瑜他们一起过去。
  方瑜说等安顿好了就过去看他们,这次还是住在了刘家宅子里。
  方宜佳和刘勤书把安排进最好的房间里住着,还派了三个丫鬟贴身伺候。方美臻就挨着老太太住。
  方瑜还住在原来的屋子里,很有亲切感。
  他在府城刘家住了好几年,对这里很熟悉,这次一来,却发现变化很大。
  刘勤书把隔壁的院子给买了下来,已经打通了,现在的刘宅比原先大了一倍,仆人丫鬟也多了十几个。
  方宜佳从奶奶那边回来,刚回正院,就听刘勤书在屋里吩咐婆子:“把那几个通房关到西边最角落的小院子里,再把大门锁好,不许她们出来。”
  “出来了又能怎样,好歹也都是美人儿,你怎么如此对人家啊?”
  方宜佳当家多年,现在也不是从前那个只会温柔听话的小女人了,也开始能说两句夹棍带枪的赌气话了。
  “好夫人,我这不是怕给你丢面子嘛。”刘勤书也不再是清朗淡薄的年轻公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脸上和心里也多了不少的油腻。
  “你是怕我家方瑜弟弟念叨你吧。”方宜佳轻点一下,也不完全说破。夫妻两个呵呵一笑,这事就算是揭过去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方瑜就起来了,这是多年自律养下来的习惯。
  早起洗漱,然后是迎着朝阳打套拳,再练字读书加思考。一整套下来要一个多时辰,完事时正好的用早餐的时候。
  方老太太累得够呛,一觉醒来腰更痛了,腿也发胀发酸,怎么也挣扎不起来,只能躺在床上让丫鬟喂饭。
  方瑜他们赶紧过来探望,老太太只说没事,躺半天就好,赶他们出去该干嘛干嘛去。
  方宜佳派人去请郎中,刘勤书要出去会客,方美臻想出去逛街,可没人陪她。
  方瑜正好要去岳父府上,他觉得龙凤胎妹妹需要多涨见识,就带她一起去冯家,让她和冯达的夫人多接触接触。
  到了冯府,丫鬟带着方美臻去了内院,方瑜直接去书房找岳父。
  冯骞说知府大人特意下了帖子,请方瑜参加明天的午宴。
  这次的午宴在得意楼举行,知府刘大人请了府城许多有头脸的人家,算是庆贺方瑜考中探花的小型宴请。
  刘知府给足了方瑜的面子,方瑜自然也要表现出他的诚意来。
  他现在就跟着岳父一起去知府府上拜见,礼物什么的一早就准备好了。
  刘知府比冯骞还年轻两岁,可那将军肚子却更是高耸,简直与怀胎六月的妇人有一拼。
  刘知府家人丁兴旺,可惜子孙后辈有出息的不多,家里这么好的条件只供出了三个秀才和一个举人。
  卫朝和前朝不同,对官宦子弟的荫封管控地很严,只有那些高官家里才在有一两个名额,还只能荫封最低级的小官。
  如此看来,等再过个十来年,刘家就会大不如冯家了。
  刘知府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便起了交好冯家和方瑜的心思,想留下个香火情。
  刘知府当年也是二甲进士,为官的政绩也比冯骞好上许多,他本人也很欣赏才子。
  如今看到刚二十岁的年轻探花,他也是很感慨。
  这场会面很愉快,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很好。
  在刘知府那里待了多半个时辰,方瑜才和岳父一起告退。
  完事后,方瑜带上方美臻现在街上逛了逛,然后又领她去了方瑾家玩。
  方瑾从岳家那边得来的宅子很气派,下人也不少。
  梁家现在觉得他们是压对了宝了,虽然姑爷还是个秀才,但架不住人家有个考中探花的亲堂弟啊。除了这个,人家现在还有个堂姐夫在府城当官。
  这门亲事真是物超所值!
  所以,这次一听说姑爷要来府城长住,梁家就十分殷勤体贴地把宅子都收拾好了,让方瑾和他母亲入住后十分舒心畅意。
  方瑜这次来得巧,正好赶上梁珍珍的几个妹妹过来看她。这群小姑娘一听说姐夫家的探花郎来了,都有些好奇。
  方瑾迎出来陪着方瑜和方美臻玩,梁家的几个小姑娘也趁机偷看了几眼。见到方瑜这般的如玉君子,几个小姑娘都羞红了脸。
  方瑜并不知晓这些,他给婶娘请过安,又在花园里玩了玩,就赶着回刘家了。
  吃过晚饭,方瑜又是看书学习想事情,临睡前再做几个俯卧撑。
  在府城的第三天,方瑜拿出最体面的见客衣裳,到时间换好去了得意楼。
  午宴不用细表,左不过是些互相夸赞的外交辞令。方瑜听了满耳朵的恭维,觉得十分乏味。
  不过还是有一点趣味的,方瑜在午宴上碰到了冯浩贤,这也不奇怪,他家本就是府城有头脸的人家。
  冯浩贤和方瑜约好了过两天一起玩,他说他家池里养了许多鱼,可以现钓现吃,十分有趣。
  等到酒席过半,就有人提议让方探花留下墨宝。方瑜也不推迟,即兴做了首宴饮诗,提笔写下,赢得满堂喝彩。
  作者有话说:
  来啦来啦!
  我现在对小鱼已经有了懈怠情绪……就好像那朝秦暮楚的渣女,开始对有新鲜感的下本小说主角移情别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