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投资王道 > 第33章

第33章



                                    以2003年末30美元一桶的参考价计算,中石油是采用20.33美元一桶的实现价,将储藏量估值,相比30美元的参考价,折让率达到32%。当然公司会倾向保守,因为大庆油田已经老化,产量下降;而西部油田的石油质量又较低。

        笔者以50美元一桶作参考价格再折让32%,即是以34美元的实现价,作为重估中石油储藏量,如表41得出标准化度量的重估值是人民币13,493亿元。

        第二步的做法是将标准化度量的重估值,减去账面值人民币2,179.7亿元,得净额人民币11,313.3亿元;接着,再重估中石油的提炼及化工业务,做法是参考上市的化工及炼油行业的市值/除税及利息前溢利(Market  Capitalization/EBIT),利用这平均倍数,乘以中石油在这两方面的除利息及税项前溢利(EBIT)来计算其估值,如表42所列出。

        表42:中石油业务及资产重估

        RMBM                中石油除税          市值/除税          相关业务市值              账面值              净额

        及利息前溢          及利息溢利

        利(2003)

        石油及                                                                            1,349,303                217,968      1,131,335

        天然气

        炼油业务              5,035                  10.8X                          54,378

        化工业务              1,041                  14.6X                          15,199                215,721        -126,924

        天然气管道          1,922                  10.0X                          19,220

        业务

        重估净额                                                                                                                              1,004,411

        股东资金                                                                                                                                 356,613

        重估值                                                                                                             1,361,024

        已发行股数                                                                                                   175,824M

        每股重估值                                                                                                                      人民币7.74

        或港元7.3

        第四部分中石油的“内在价值”(2)

        笔者用一个市值/除税及利息前溢利(Market  Capitalization/EBIT)的倍数,来计算中石油在炼油、化工及天然气管道业务的市值。炼油的平均倍数,是根据吉林化工及镇海炼油2003年的数据,计算得到10.8倍;化工业务则是根据北京燕化、上海石化及仪征化纤2003年的数据,计算得出14.6倍;至于天然气管道,市场上没有合理的指标可以引用,所以笔者用10倍来计算,这是根据天然气人民币19.22亿元的除税及利息前溢利,计算出市值为人民币192.2亿元,这是极度保守的计算方法。中石油投资在西气东输的管道,由2002年至2004年,已投入资金总额达到人民币439.43亿元,已超过笔者重估的市值人民币192.2亿元很多。所以在重估中石油其他业务时,出现一个很大的负值,达到人民币1,269.24亿元。当然,有很多分析员只会根据资产的账面值来计算,但笔者仍然坚持自己比较保守的做法:西气东输的投资额庞大,以目前的溢利情况来估计,是没法不出现重估负数。但是随着管道天然气销售量的增加,未来这方面的溢利可能会大幅上升,届时便要另作估值了。

        2004年10月21日中石油的收市价为4.125港元,重估后的“内在价值”为7.3港元,比市价高出77%。所以巴菲特自2003年以来,便持有中石油作为长线投资。

        第四部分如何分析及选择电讯股

        计算电讯股的“内在价值”并不困难,如电力行业一样,公司的赚钱能力比资产重要。如前文笔者分析华能时所采用的步骤,先估计未来10年的纯利及派息。假设持有中移动10年后,以合理市价出售中移动股票,所收取的出售款项,再以5%的折现率折合成为今天的价值,再加上未来10年累积收取的股息(同样以5%折现率计算),便可求出中移动的“内在价值”。这样的计算方法可能过份简单,并未将科技发展的因素计算在内,因为新科技很快取代旧科技,所以旧的科技投资需要从估值中扣除。笔者相信中移动不久将来一定会发展全国性的3G通讯网络,估计届时需要动用人民币1,000亿元以上。问题是哪个经营商能把握时机,在2G的平台上猎取最大利润,增加现金流量后,再跨上另一个科技平台。

        移动电讯业在中国的优势

        (一)电讯业在中国享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以人口13亿计算,只有两家大型移动电话经营商:中移动及中联通。2004年6月,两者客户人数合共2.88亿,相对中国13亿人口,渗透率只有22%,比较已发展经济地区为低。香港移动电话客户人数超过700万,比总人口还要多。中移动及中联通的市场经济专利,等同有限度的竞争,价钱竞争方面好像是开放的,但却带有“默契”成分,在这基础下,营业额上升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要快得多;

        (二)科技方面却受有规律的管制,他们现时仍停留在2G阶段,何时进入3G时代,这方面有待国务院决定。从商业角度而论,以较慢的速度来发展3G业务,对电讯商反而有利。一方面可静观外国发展3G科技,作为借鉴;另一方面,让经营商能够用2G的平台,赚取足够的现金流来发展3G,减低只靠借贷来发展科技的风险和成本;

        (三)一般情况而言,电讯商在中国发展网络时,无需付出昂贵的牌照费用。回顾2000年时,5家电讯商一共花了220亿英镑(3,168亿港元),投得在英国3G业务的经营权,当日和黄亦有参与,平均每家电讯商花了44亿英镑(634亿港元)换取牌照。但拥有牌照的经营权并不等于有专利保障,以英国人口5,000万计算,5家电讯商同时发展3G业务所带来的竞争,仍是过份激烈。相对之下,发展一个13亿人口的市场,而无需付出庞大的牌照费,已经是一项明显的优势。现时估计,在中国建设一个3G网络,可能要花上人民币1,000亿元,但是对中移动来说,这个数目只是等于每年现金流的2倍,只是区区之数。再看和黄,单在3G牌照费用,在欧洲已花了千多亿港元。李嘉诚最近公开透露,和黄的3G业务,可望在2005年收支平衡。用乐观的估计,就算和黄的3G业务,未来每年可以提供100亿港元纯利,10年累积不外是1,000亿,还未足够收回牌照的费用,届时新的科技又会取代3G了。

        (四)根据世贸协议,中国电讯业将会在2007年全面开放。但届时外商的投资,仍局限于合资形式,持股权不能超49%。外国恶性竞争的惨情,可能不会在中国出现。

        第四部分中移动及中联通的上客速度与收费(1)

        前文第四篇的表22已对电讯股的纯利率(纯利/营业额)作出比较,中联通的纯利率只有7%,相对中移动的22%,两者偏差极大,警钟已敲响了,必须再深入分析。

        我们先从运作方面比较中联通及中移动的规模及效率,表43列出两家公司客户人数的增长速度。中联通在2004上半年6个月内增加了1,100万的新客户,平均每月上客数目为180万户;中移动同期新增客户为1,940万户,平均每月上客量达到320万户。

        表43:中联通及中移动的营运数据

        中联通                                                中移动

        2003年12月    2004年6月          2003年12月    2004年6月

        客户人数  (百万人)                      91.5                102.5                      166.1                185.5

        GSM每月平均每客收费                    57                      52                          102                    93

        (APRU,人民币/月)

        CDMA每月平均每客收费                128                      91                            -                        -

        (APRU,人民币/月)

        与此同时,参考GSM的APRU,中移动只是提供GSM,而其平均每户每月收费是人民币93元,比中联通的人民币52元高出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