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如是,我们才能发现非常多的非婚同居实际上与婚姻并无区别;才能使用关于婚姻的一般理论去解释它们,而不至于另外发明出一些奇谈怪论。如是,我们才能明白“一夫一妻制”这个惯用词汇在社会现实中的荒谬;[4]才能解释“性--爱情--婚姻”这个实体存在系统的社会化、社会运行与历史命运。

            3.应该用个体的细小社会行为对理论进行证伪

            按照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人总是在权衡了投入与产出之后才行动的。社会学则认为,原因远比这复杂和广阔得多。我们拥有文化脚本、社会结构、交换、互动、戏剧等一大批成熟的理论。可是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却总是遇到一些“小”问题。例如,国际上在推广“百分之百使用安全套(避孕套)”时,总是有些人没有达到百分之百,而且确实可以归结为种种小概率的、离散的、细微的主客观原因,诸如安全套的包装打不开、时间来不及等等。那么,社会学认为这些“小事”是不是社会行为,应该不应该、能不能运用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呢?尽管社会学不想也不能解释个体的100%的细小的社会行为,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去提高“解释率”的托辞。

            反过来看,更重要的是艾滋病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新视角:尽管社会学不一定非要深化和细化到行为学的地步,但是我们的一切宏大理论,都应该在个体的细小行为中进行证伪,否则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例如:某个防病意识极强的人,如果仅仅由于打不开而不使用安全套,那么文化脚本理论就必须补充或者修改;至少也应该把文化对人的行为的作用加上诸多的、甚至是繁琐的前提条件。再如,无论我们运用哪种理论来解释性伴侣的行为,如果他们仅仅由于来不及而不使用安全套,那么我们所运用的那种理论就不得不在解释这种“例外”的过程中修正自己,而不应该靠马上换用另外一种理论来回避挑战。

            总之:理论虽然常常在阐述着行为是什么,但是许许多多细小的社会行为却可以说明理论不是什么,至少也是不适用于什么。这对发展我们的理论实在是大好事。

            4.在实证方法上,艾滋病推了我们一把

            众所周知,艾滋病的性传播和吸毒传播都极度隐秘。尽管任何一本社会学教科书里都列举了齐全的社会调查方法,但是防病工作仍然觉得不解渴,仍然在向我们呼唤着:方法、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

            对社会学来说,这恐怕还是一个视角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常常只是把各种调查方法并列,至多提倡“相结合”;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陷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争的思路里。

            其实,要想实证地了解人的社会行为,恐怕只有3种方法:第一是“监测”,就是几乎一切自然科学所采用的那种方法论原则:通过实地的查验和计量来发现和确认行为;第二种方法是“证实”,就是司法界所采用的那种方法:使用证据来证明行为,哪怕没有现场监测也可以。第三种方法是“询问”,就是我们社会学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依据被调查者的主诉来确定行为。

            无疑,这3种方法绝不是并列的,它们本身的真实程度就在递减,而不在于收集到的资料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也就是说,即便使用了最好的量化问卷,只要采取的是第二种方法(证实)或者第三种方法(询问),那么所获得的资料的真实程度,肯定仍然低于采取第一种方法(监测)所获得的、哪怕是定性的资料。

            因此,仅就社会行为的确定而言,我国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发展方向,既不是继续定性与定量之争,也不是仅仅平面地拼接多种方法,而是应该设法从询问走向证实,再走向监测。

            好在艾滋病迫使一些研究者发明了高招,可以供我们借鉴。例如:性产业参与双方使用安全套的频率,是防病工作中至关重要的数据。在“询问”了多年却依然莫名其糊涂之后,有的研究者终于开始向“性服务小姐”收购使用过的安全套,(Tabrizi,2000)于是“询问”就走向了“证实”。再如,“小姐”每天平均的接客人次,也是至关重要的数据。有的研究者开始时是把“小姐”的主诉情况与“妈咪”(老鸨)进行核对,从“询问”走向“证实”;然后又观测和记录所有客人的进出情况,(潘绥铭:1999)于是又走向“监测”。

            当然,仅仅研究行为远远不够,而大多数非行为的现象往往又无法监测,甚至无法像司法界那样加以证实。那么,就请在“询问”中高度地强调测谎,因为虽然一切测谎手段都不能使我们知道“真实”究竟是什么,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把虚假剔除出去。我们也就走在从“询问”到“证实”的半路上了。

            ---------------

            [1]本文所引用的关于艾滋病传播的概率,均引自《美国人的性生活》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该书的美国作者已经在书中论述了,只有这些传播概率才是真正经过科学验证的。其它一切关于容易传播的说法,都是人们的想象,或者是个别情况。

            [2]国际上对预防艾滋病的资金投入,其大无比。(仅就笔者所知,最近5年里已经或者将要投入中国的总经费就超过3000万美元。)因此许多其他学科的、原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都认为:只要与艾滋病挂钩,就可以获得空前数额的资助,故而戏称为“搭乘艾滋病列车”。

            [3]例如,某份在北京各大学里广为散发的宣传材料,就堂而皇之地把“婚前同居”列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一;而一些婚姻社会学的专家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再婚也可能传播艾滋病。

            [4]夫或妻,必法定者方可称之。若某人有多个性伴侣,但其中的法定的夫或妻却只有一个;另一人有性伴侣无数,却连一个法定的夫或妻也没有。他们违背“一夫一妻制”乎?

            17_性革命分析:中国人“初级生活圈”的变革

            中国的性存在[1]之变:是进化还是革命?

            按照国际学术界的通常说法,性存在的变化一般表现在5个方面:性的公开程度、女性之性、性行为、性关系、性的主流价值观。[2]但是,这些变化怎样才算是已经达到“性革命”的程度,学者们却众说纷纭。这也是本文试图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首先请看对于一些最主要的例证的描述。其中的一些指标为了便于理解,已经转化为百分制的得分(100分为最高)。

            这里要强调的是:大多数性活动都与人的年龄显著相关,如果我们仅仅考察人们现在正在做什么,那么年轻人的性活动肯定比老年人更多,结果也就无法论证是否发生了历史的变化。因此,笔者下面所列出的各种百分比,基本上是“个人生活史中的累计发生率”。也就是说,在迄今为止的一辈子里,只要有过一次就算“有”。这是因为。按理说人越老,从事某种性活动的机会就会越累计越多;如果年轻人在短短的生命中也达到或者超过老人,那么变化就肯定存在,而且变化的幅度也就反映出来了。(见表17-1)

            表17-1:性存在之变的描述总结

            变化

            内容

            调查中的指标

            或者具体提问

            性

            别

            40岁以上全体

            40岁

            以下

            全体

            其中的城市人

            其中最多的年龄段

            具体

            数字

            性的

            公开化

            知道男女性高潮和阴蒂位置的百分制得分

            男

            54.2

            65.1

            67.2

            25-29岁

            68.1

            女

            32.9

            47.2

            59.6

            20-24岁

            66.7

            婚内

            性行为

            在3种性爱抚方式中自己采用过几种

            1.81种

            2.55种

            2.71种

            25-29岁

            2.80种

            在4种其他性交方式[3]中自己采用过几种

            0.81种

            1.33种

            1.69种

            30-34岁

            1.94种

            性关系:

            婚前

            有过任何一种婚前性行为[4]

            男

            45.7%

            55.2%

            62.9%

            25-29岁

            72.2%

            女

            24.1%

            32.4%

            37.6%

            25-29岁

            46.2%

            婚前与别人有过性行为

            男

            13.6%

            17.2%

            23.1%

            30-34岁

            34.9%

            女

            4.7%

            5.4%

            8.6%

            30-34岁

            15.9%

            性关系:

            多伴侣

            所有人一生中有过一个以上性伴侣[5]

            男

            20.8%

            28.1%

            39.0%

            30-34岁

            45.8%

            女

            5.5%

            7.1%

            8.9%

            30-34岁

            17.7%

            在婚者[6]一生中有过婚外性伴侣

            男

            15.1%

            18.6%

            23.9%

            30-34

            36.0%

            女

            6.3%

            8.4%

            12.1%

            30-34

            19.4%

            性交易

            男人曾经以钱或重礼换性

            7.6%

            12.5%

            15.1%

            25-29岁

            20.6%

            男人嫖过娼

            6.4%

            11.3%

            12.3%

            25-29岁

            16.7%

            如表17-1所示,随着时代的进展,除了女性婚前与别人的性行为这个指标之外,上面所列举的全部指标都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而且即使在40岁以下的城市男性中,代际增加也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