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睡火山:性与爱情的关系之变

            在传统中国人的初级生活圈里,由于爱情被规定为夫妻恩爱,所以它虽然也淹没性,却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冲突。于是我们在“孔雀东南飞”和“牛郎织女”这样的民间爱情故事里,很难找到性,也很难找到“性压抑”。

            “五四”给中国人引进了西方浪漫爱情观,但是却带着19世纪末虚伪的“纯情”色彩。结果在整个20世纪中,唯独中文里有“情爱”与“性爱”之分,而且直到20世纪末笔者调查时,倾向于信仰“情爱”而贬斥“性爱”的人仍然占到总体的93.2%,是所有13个性观念问题中回答最一面倒的。

            但是,性观念的这种大一统,只能掩盖却不能消除性其实比爱更有力这一现实。例如,互爱程度、相互体贴程度和日常亲昵程度这3个最能体现夫妻爱情的因素,都没有对夫妻的性高潮频率产生显著作用。相反,性高潮是多还是少,却显著地影响了前三个因素。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性还是性,还是对爱情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而爱却对性无能为力。

            这种真实的性与爱的关系,显著地表现在40岁以下男女中的一种“奇怪”现象上:

            自己越不爱配偶,就越可能在婚外有性,这个常识在统计分析中到了证实;但是自己在婚内的性生活越频繁、性高潮越多,发生婚外性行为的可能性反而越大。反过来也一样:自己越是有过婚外性行为,对配偶的感情就越淡漠;可是婚内性生活频率和自己获得性高潮的频率却越高。这种现象在男性中表现得比在女性中更为显著,可是在更老的夫妻中却并不显著。

            这也许可以说明,在性与爱这个隐藏最深的相互关系中,性也开始独立地发挥出与爱情方向相反的作用。这也是性革命的动因和表现之一。

            女性的性革命

            在上面的所有描述里,都潜含着这方面的现实。也就是说,虽然女性在性革命几乎所有方面的指标都显著地低于男性,但是年轻女性的各项指标却几乎都显著地高于年老女性。

            这说明,虽然性革命中的性别冲突会日益加剧,但是这就像是男女一同赛跑;最快的女性固然也总是亚军,但是在她的背后,还有许多女人刚离开起跑线。因此,尽管目前中国的许多女性正开始讨论女人该不该性革命,可实际上的问题却在于:性革命对哪些女性有利或者不利。

            由于笔者缺乏社会性别方面的理论素养,所以不展开讨论了,仅举一个例证:

            一般来说,中国的男女平等还是趋向于进步的,因此具体到夫妻性生活里,认为自己曾经被迫与丈夫性交的妻子,应该逐渐减少才对。可是统计结果却恰恰相反:不但在越年轻的女性里说自己曾经被迫过的越多,而且夫妻越相爱的女性,说自己曾经被迫的也越显著地多。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在性生活这个领域里,男女平等还任重道远。但是如果越年轻反而越不平等,那么哪怕这是发生在隐秘世界里,也实在不容易说通。笔者以为,这更加可能是女性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觉醒,促使年轻女性改变了上辈对于“被迫”的判定标准。这可能就是将来的性别冲突的焦点之一;或者说,小变的男性将不得不面对大变的女性的挑战。

            总结

            以上分别地描述了性与生殖、爱情与婚姻、性与婚姻、爱情与性这4种相互关系的变化情况。可是,这4种关系之间也在相互作用着。例如:以前的通奸充其量也只能美称为偷情,而现在则被称为婚外“恋”,而且越是投入其中的人越坚持这样称呼。这就不仅仅是性与婚姻的关系之变的单独作用了。在其中,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之变也在发挥作用(从“先结婚后恋爱”到“爱是婚的前提,婚却不是爱的藩篱”);爱情与性的关系之变也参加了进来(从“纯情至上”到“有爱必有性”);在它们的背后则是性与生殖的相对分离提供了舞台;如果当事人有子女,那么教养与前面所有活动的关系之变(从“亲情神圣”到个人性爱的张扬)也就不可避免地发挥着作用。

            据此,笔者这样来总结性革命的由来:以性与生殖的相对分离为基础,以婚姻承认性的价值为起点,以爱情高于婚姻为旗帜,以性爱挣脱情爱为助力,中国人的初级生活圈里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恰当的政治文化历史时期内,不等量地却几乎同时地发生了变化并且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催生性革命的合力。

            社会的作用更大还是更小?

            就中国当前的性革命而言,笔者丝毫不想贬低社会变迁所发挥的作用,反而可以提供许多实证分析的例证。例如,正如吉登斯(1990)对于现代性的论述那样,中国城市里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也日益明显,“陌生人社会”已经形成。因此,过去那种依赖于“革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道德制约基本上瓦解了;因此“性革命”才会主要发生在城市里。

            笔者的调查数据里的例证是:城市人在什么性质的单位里工作,与该人是否发生过任何一种非婚性行为,都没有显著的关系。也就是说,过去的“单位制度”即使不是消失了,也是失效了。甚至就连是不是党员,也与是否发生过各种非婚性行为很少有显著关系了。

            更能够说明问题的是:“进城农民”(住在城里多于1个月少于5年)这个阶层的性关系和性行为,在几乎所有测量指标上,都处于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之间,而且几乎都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可是笔者关注的是:与初级生活圈内各个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较,社会作用究竟是更大还是更小。因此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些变量组[13]:阶层归属[14]、社区性文化[15]、个人的性脚本[16];然后,笔者把它们与本文第二节所述的4个综合开放度(性信息、婚内性行为、多伴侣、男人的性交易)进行相关分析,[17]以便发现它们对于性革命的作用强度[18]。

            对于初级生活圈的作用,笔者设置了另外5个变量组:性能量(性兴趣强度与性功能良好程度)、生殖(人流与怀孕恐惧)、婚姻(般配程度、家务分担与夫妻暴力)、爱情(体贴、亲昵与相互感情深度)、性生活满意度(性高潮频率与总的满意度);也来考察它们对于性革命4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强度。

            笔者分析的是城市40岁以下的人口,因为性革命主要发生在他们中间。为了便于阅读,只列出各个变量组的作用强度排列在第几位。同时,由于男女的情况相去甚远,所以分别列出(表17-8和表17-9)。

            表17-8:男性中社会作用与初级生活圈作用的比较

            作用

            对象

            社会作用

            初级生活圈的作用

            阶层

            社区
            性脚本

            性能量

            性满意

            婚姻

            爱情

            性信息

            5

            6

            1

            3

            2

            4

            7

            性行为

            5

            6

            3

            4

            1

            2

            7

            多伴侣

            4

            7

            1

            3

            6

            2

            5

            性交易

            7

            3

            2

            1

            5

            6

            4

            从表17-8中可以看出,对于40岁以下的城市男性来说,阶层归属和所在社区的性文化这两个原来很重要的因素,现在所发挥的作用都很效力,只有社区性文化对性交易的作用大一些,可能是因为在不同的社区里,性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同。

            与此相对照,在初级生活圈的各种活动里,除了爱情以外,其他3种活动的作用普遍大于阶层归属与社区性文化的作用。这可以大体上证明,笔者的立论基本上是适合生活现实的:初级生活圈之变对于性革命出现的作用,大于社会的作用。

            但是表2也提醒笔者补充和发展自己的立论,主要是在两个地方:

            第一,在社会作用里,只有个人性脚本的作用非常强烈,既超过初级生活圈里各活动的作用,也超过阶层与社区的作用。因此,至少对于城市40岁以下的男性来说,把个人的性脚本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可能会更加切合实际。因此,表2所表明的就是:40岁以下城市男性的性存在,既开始脱离传统的社会控制,又开始逃避初级生活圈里各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制约,表现出很强的自主能动性。这大约就是性革命之所以主要发生在他们中间的首要原因。

            第二,对于男性接受性信息与自己的性行为而言,爱情的作用在所有被考察的因素中最小,但是对于他们的多伴侣行为和性交易来说,爱情的作用虽然不大,却大体上处于所有被考察因素的中间位置,而且分别强于阶层归属和社区性文化的作用。这可能说明:在面对不同目标时,爱情在男性身上的着力点和力度都不同。因此,在完善初级生活圈概念时,需要把性与爱、爱与婚的关系更多地放在社会性别的视角下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