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首富真相 > 第17章

第17章



                                    到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在阔别6年之后又重回2000点。

        楼市也跟着股市一起飙升。自从2003年拉响宏观调控的警笛后,全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冰河期。但从2006年初开始,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全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昂起“高贵的头颅”。从5月开始,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企图遏制房价上涨的迅猛势头,但收效甚微。

        股市和楼市如左龙右虎,一起挟持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非理性繁荣期。

        以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为例,其2006年底市值达到了675亿元,同比上涨了321%,股价除权后全年上涨263%。进入2007年的短短半年间,万科总市值更是突破1200亿元。同期的陆家嘴、中华企业等房地产企业,市值增幅也分别达到120.9%和175.7%。而2006年刚刚完成资产重组的中宝股份与泛海建设,总市值分别大幅增长15.75倍和16.7倍。这让一直伺机而动的黄俊钦不由得眼热心跳。

        凑巧的是,正当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济南市金融部门也耐不住性子,主动找上黄俊钦商讨*ST金泰“咸鱼翻身”的问题。商谈的重点,就是要求大股东新恒基能够对公司的经营与生产进行实质性的重组。

        当大哥的也该转转运气了!于是,江湖上关于黄俊钦要将旗下地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故事开始流传。

        2007年3月6日,3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15%的*ST金泰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正在讨论重大事项。在停牌超过4个月后,*ST金泰于7月9日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向新恒基控股集团(B.V.I)和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不超过8家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0亿股A股,发行价格确定为3.18元。其中新恒基控股集团和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价值合计约为221亿元(未经审计)的资产认购约70亿股非公开发行股份,预计向其他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25.65亿元。

        也许是机会太难得,这次重组黄俊钦几乎是倾囊而出,把新恒基旗下所有的地产类资产都注入上市公司。具体为:新恒基控股集团以其持有的新恒基(沈阳)置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新恒基(沈阳)物业发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世贸广场(沈阳)置业有限公司95%的股权、沈阳空港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的股权、静安物业发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认购相应的股权,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北京鹏润大厦相关经营性资产认购相应的股权。

        光大证券房地产分析师赵强评价说,这是至今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借壳上市。甚至当时有人预言说,以这样的资产规模上市,新恒基的市值将直逼A股的地产龙头企业、市值超过1390亿元的万科。

        自此,当时股价不足4元的*ST金泰踏上了漫漫涨停路。至2007年8月30日,以连续42个涨停成为中国股市18年来涨停板时间最长的一只股票,股价在短短2个月内翻了6倍多。由于持有新恒基集团80%的股份,并且将间接持有56亿股*ST金泰,这使黄俊钦个人的账面资产一度高达1500亿元。

        对于度过不惑之年的黄俊钦而言,2007年那个夏天恐怕给他一生留下了最炙热的记忆。200亿元、400亿元、800亿元、1200亿元……黄俊钦的纸上财富比酷暑的气温蹿升得还快。在那段时间,他已经分不清楚白天黑夜、梦里梦外,自己在寒苦的幼年所做的日进斗金的美梦,每天都在上午9:30开始重演,而到下午15:00他梦醒时,总会发现自己的账上又多了几十亿元。疯狂啊!真是疯狂!

        第36节:第五章  狼吞虎咽(6)

        就在大家对这个超级新富豪翘首以待之时,媒体“不合时宜”地抖出*ST金泰定向增发方案的诸多硬伤:重要重组资产、东北第一高楼东北世贸广场系违规工程;资产注入方案未与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预先沟通;公司对方案涉及资产的审计评估是否开始闪烁其词……一系列“魔鬼细节”引发*ST金泰股价惊天逆转。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还没等自己从梦魇中清醒过来,*ST金泰在2007年8月31日舞出了最后的疯狂,在开盘即涨停后又翻身急转直下,三分钟内封于跌停,从此又开始了7个跌停。9月14日,*ST金泰开始停牌。直至2008年2月19日才复牌。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短短66天时间内,上千亿元的财富轰然而来,转眼间又呼啸而去。速度快得让大哥黄俊钦连梦里梦外的时差都倒不过来。更让黄俊钦伤心的是,*ST金泰定向增发和债务重组等工作因此受阻,恐怕短期内无法完成。甚至有行家判断,除非黄俊钦能手眼通天、法力无边,否则资产注入恐怕要因此胎死腹中。

        再次复牌后的*ST金泰,继续上演蹦极游戏。在2008年7月底,ST金泰(从2008年6月12日起,中国证监会撤销其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金泰”)连续3个交易日触及涨幅限制,且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5%以上;但是从8月初到10月,ST金泰又一直处于不断跌停的状态,至10月8日,其股价从7月29日的5.79元跌至2.61元;然而从10月9日至10月13日连续3个交易日,ST金泰再次触及涨幅限制;从10月底到11月初,ST金泰再次经历6个跌停板,11月12日至14日,其股价又是连续跌停;11月18日到20日,其股价又再次上扬,连续涨停……因其总是暴涨暴跌,众多投资者都直呼ST金泰为“妖股”。

        回到2007年底,在当年的10月8日和10日,“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和“胡润百富榜”相继出炉。这两份榜单让看的人瞠目结舌,因为成为财富双料冠军的是26岁名不见经传的杨惠妍。大家都在惊奇地追问:这丫头是何许人也?

        综观胡润百富榜,在前25位巨富当中,业务主攻房地产或兼营房地产的有20位之多,占总数的80%。当时尚拥有200亿元人民币个人财富的黄俊钦,只能在25人中垫底。

        这一年,最大的财富新贵,无疑是碧桂园的杨惠妍。她是广东碧桂园实际控制人杨国强的二女儿。这位54岁土得掉渣的包工头真是太气人——他在顺德那个小地方“潜伏”了十数年,2007年4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内一浮出水面便让大家吓了一跳,代号为“2007.HK”的“碧桂园”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在上市后短短的两分钟内,就从每股5.38港元蹿升至7.21港元,杨国强当天便以近700亿港元的身价一跃成为中国首富。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在富豪榜上,仅碧桂园一家公司,就有杨惠妍、杨贰珠、苏汝波、张耀垣、区学铭等5人位居其中,身价都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碧桂园真称得上是中国大陆富豪的制造工厂了。

        SOHO中国的潘石屹和张欣夫妇,则是最显眼的一对“金童玉女”。2007年10月8日,一副黑镜框的“中国潘”和一头染黄发的“美国张”,用12年时间激烈的磨合与碰撞,最终在香港联交所里绽放出璀璨的财富之花。当天上午9时30分,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上市首日以10.10港元开盘,收盘报9.55港元,较8.30港元的发行价上涨了15.06%。以当日收盘价计算,SOHO中国总市值已经达到了477亿港元。潘石屹和张欣夫妇是SOHO中国的实际控制人,两人(以张欣名义持有)通过Capevale(Cayman)间接持有SOHO中国33.241亿股,占总股本的66.48%。以此计算,潘石屹、张欣夫妇的身价一飞冲天至350亿港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夫妻。

        而黄俊钦控制的*ST金泰及黄光裕控制的中关村,都错过了这次百年难遇的暴富良机。

        无独有偶,黄光裕的老对手张近东,也是一对典型的兄弟搭档,而且张桂平、张近东两兄弟与黄俊钦、黄光裕两兄弟几乎有着如出一辙的财富崛起模式——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正式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交易,当日涨幅100.24%,一举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曾经70元的高价使张近东身价达到150亿元;2005年9月28日,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的兄长张桂平掌控的苏宁环球集团,以4亿元的资产为代价,换得*ST吉纸50.06%的股权,张桂平持有90%股权的苏宁环球也实现上市,张桂平身价过百亿元。

        第37节:第五章  狼吞虎咽(7)

        陷身13亿元违规贷款,黄氏兄弟最终却涉险过关

        在中国,有这样一种说法:你看谁走路的时候开始带着风,谁就离出事不远了。

        一场巨大的危机潜伏于2006年的年末,令迎面快速奔来的黄光裕打了一个趔趄,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只若隐若现的“拦路虎”也让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家想之心悸、闻之色变,它叫“原罪”。

        在2006年10月底、11月初的短短三天时间里,黄光裕被两本知名的财经杂志抛到了风口浪尖——一本10月3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以《黄俊钦、黄光裕受查》这样的醒目标题报道说:黄光裕大哥黄俊钦私人所有的“新恒基系”全部资产被查封,中国银监会参与摸查“新恒基系”及黄光裕所控“鹏润系”的整体银行贷款和负债,并称他们创业阶段涉嫌以违法或违规方式获得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贷款;紧接着11月2日出版的《福布斯》杂志公布:黄光裕以180.9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资产登上“2006中国富豪榜”榜首位置,再次成为中国大陆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