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她到《诗刊》后,这在她的创作道路上,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换,由于生活和要求方面的不同,这就直接影响了她的创作题材和形式。

            整整十年,她失去了深入儿童生活的可能。随着社会的变迁,环境和人们思想的变化,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性格、理想和爱好也在变化。柯岩曾说,她对现在的孩子是不够了解了。但是,为了了解祖国的未来,也必须全面了解祖国的现在,于是,她整天留在成人的沸腾的生活里,兴致勃勃地去参加各种全国性的专业会议,到各条战线去学习、采访,了解人和社会现状。除写了一首儿童长诗《我的爷爷》及抒情短诗集《周总理,你在哪里》(197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外,她还写了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歌剧《记着呵,请记着……》(1979年《十月》杂志发表;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柯岩说:“《沧浪诗话》讲,‘学诗有三节……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我想,第一步,无知却有勇的肆笔阶段是必须的,但经过三十年的创作努力,我可能已进入‘既识羞愧’的阶段了。我应该也必须从思想的角度考虑得更深一些,从艺术上要求自己更严一些……”前者,是她的谦虚;后者,却为实情。这些年,柯岩的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报告文学或散文,思想上都比以前更深沉,艺术更臻成熟、完美。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时代的产物,像史诗一样震撼人心。这首诗并不长,但它却容纳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感情——对一位领袖人物的爱戴和深切怀念。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人们到处呼唤,到处寻觅我们的总理!那山谷、大地,那松涛、大海,都回答说:“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终于,“在这里”——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人民的心里,找到了我们的好总理。当人民在灾难中熬过十年黑夜,在黎明之前,这位维系着国家和民族希望的领袖人物的突然离去,给人的是世纪的悲痛、失落,那种感情,语言几乎是难以表达的,但是柯岩以其泣鬼神的诗句吐露了民声。

            没有好的构思,就不会写出好诗。柯岩的诗,是以构思新巧著称的;她的个几乎都是独辟蹊径,新人耳目,她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请允许……》、《我们该怎样回答》、《种子的梦》、《哭李季(三首)》等短诗及长诗《中国式的回答》(以上四首均收入四川文艺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的诗集《中国式的回答》)和《情诗三首》(1993年《中国风》第2期),就是其中的代表。

            《中国式的回答》是以中国家喻户晓的张海迪为抒情对象的一首抒情长诗。诗人以诗的形象,为青少年谱写了一首生命之歌、青春之歌,以丰富的想象,回答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真谛。面对挑战,“有人惊诧,有人愤怒;有人宽容,有人忧虑”,诗人用“对革命,对人生,无法朦胧”的“中国式的回答”,为我们举起了一面旗帜。

            柯岩是一位感情丰富深邃的诗人,她似乎没有写过什么爱情诗。但我想如果写,她会一定会成为当代中国的“白朗宁”。1993年,终于读到她的《情诗三首》:《送信人》、《遥远的木楼》及《谜》。这三首情诗令人耳目一新。这三首是抒情诗,又是三首“叙事”的故事诗,哀婉、美丽、动人;那语言像是从回忆里流出的长长的小溪,纯洁、晶莹、朴素得像玉。这三首情诗的主人翁都是因革命事业和理想而遗失爱情的,虽有痛苦和遗憾,却又痛苦、遗憾得有价值。这三首诗以清新之风横扫诗坛情诗千篇一律的靡靡之音。

            柯岩说:“一个诗人写诗最重要的是人品气质和感情。如果一个诗人小肚鸡肠的,那诗准写不好,至于那些歪门邪道的、装腔作势的就更不用提了。”这话虽是平白、却是至理至情至真的“夫子之道”;这又像一个“怪圈”,谁能冲破它呢?!

            诗言志。诗,是感情回声;诗,以情动人。柯岩的诗,几乎篇篇都葆有真切动人的感情,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五

            柯岩的诗细腻而深沉,善于捕捉人们心中最朴素的感情和最普遍的事物,然后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将语言的珍珠结构成完善的诗篇。柯岩说:“我的作品的调子同我的性格可能有关系。我喜欢调子明朗、色彩鲜明、热烈、深刻而激情的东西,不喜欢平淡无味的事物。当然,我也可以欣赏淡淡的晨雾,纤细的小花。”

            柯岩是一位美的追求者,在她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美的光芒。她追求美:人格美、思想美、人情美和形式美!文如其人,我们可以从她的作品中看到她的思想,她的性格,也可以从她的思想和性格中看到作品的风格。人的“美”和作品“美”,在柯岩身上是统一的。

            柯岩成功地写了不少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小说和影视文学,并均获大奖,被人们戏称为“全能冠军”。进入多种文学领域,尝试多种新式武器是她多年的愿望。随着时代的转折,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这是她在创作上新的客观条件。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她积累了生活,也积累了爱和恨,这是她重新活跃在文坛上的主观条件。

            生活,是创作的基础。柯岩说:“只有作家有了广阔的生活的海洋,然后才能掀起大波巨浪。如果你的生活只是一条水沟,那么连漪涟也难泛起的。”

            柯岩的爱好和兴趣都很广泛,无论是音乐,或是绘画,她都努力学习。多少年来,她一方面时时留心,处处观察生活,另一方面,在知识的深山里,又勤于涉猎,总是孜孜不倦地丰富自己。这些,便使她的创作往往奇峰突起,令人惊讶不已。她的报告文学和散文正是这样显赫于当今文坛的。

            报告文学和散文集《奇异的书简》(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结集了她新时期文学最初几年的主要创作:《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天涯何处无芳草》、《船长》、《东方的明珠》、《她爱——祖国的明天》、《美的追求者》和《岚山情思》、《在澄蓝碧绿之间》、《阳光与风雨谱写的歌》、《我们这支队伍》等,描绘了工人、教师、收税员、船长、科学家、艺术家以及国际友人的严峻、奇异而又多彩的生活,揭示了人物的心灵美;这些作品,像一串明丽的珠贝,是报告文学和散文领域的收获。之后,又出版了报告文学集《癌症#死亡》(1987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及长篇报告文学《永恒的魅力——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  1988年,百家出版社)。

            评论家陈涌在《奇异的书简·序》里说:“敏感、热情、瑰丽的想象、独创的构思,即使几次匆促的访问,几次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先进人物的调查,也往往使她深入到对象的灵魂,给我们带来许多诗意。这是构成她散文的特点,是使它不同于一般的记事的通讯报告的。”他还说,“我们从她的作品里往往看到一颗明丽的易感的心,看到她总是寻找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而且她的作品也首先因为这样才激动我们的。”无论是表现两位青年科学家成长和奋斗的《奇异的书简》,还是描写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好干部的故事《船长》,描写青年画家遭遇和追求的心灵记录《美的追求者》,或是在友情里,表现对跨越高山、海洋、国境、种族界限,跨越时空,长存天地,永照人间的伟大爱的《岚山情思》……,她的才情和诗人的气质,在深沉的思想里,产生了多么感人的艺术力量!

            柯岩的报告文学和散文,是一种美的艺术。它写人,给读者的不是一张无生命的剪纸,而是立体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雕像”——我们生活里的人。它写事,不是一张无选择的摄影,而是精选了那些最足以表现作品里的主人公的镜头。在她的作品里,既有洪流般的感情的倾泻,又有精雕细刻的细节描绘。读完《美的追求者》,谁也不会忘记“患难小友”的多情、“人”情、友情,它的不幸遭遇同样在读者的灵魂里留下了创伤。作者是通过极精的描写来完成这个任务的:

              一个星期天,韩美林在棵大树边上吃饭……忽然,觉得有谁

            在拉他的衣袖而且热烘烘的。回头一看,是一只卷毛的小狗,很

            瘦,很脏,毛散乱地披着,眼睁睁地瞪着小韩的饭盒,看样子很

            饿。“一定也是个不走运的多余的‘人’。”小韩苦笑了一下,把自

            己饭盒里的饭都倒给了它。小狗高高兴兴地给打了个滚儿。

              当小韩挨批挨斗,遭到拳打脚踢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欢乐的

            叫声,从人丛中奔出一个生物,直扑到韩美林的怀里……一年不

            见了,它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痴情与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