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Google面临艰难的选择,但是没有谁能够在中国市场我行我素。"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人约翰·巴利特在其所著的《搜》一书中这样说。

            Google公司全球发言人后来表示,海外市场(包括中国市场)是Google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大国尤为重要,但Google在海外的市场运作经验不足,不希望承担因市场经验不足带来的风险。

            就在Google面对中国市场踌躇不前的时候,百度却如鱼得水,在中文搜索引擎领域一骑绝尘。2004年第一季度,百度把Google远远地抛在后面,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网站搜索流量份额为44.7%;Google位居第二,为30.1%;同时,百度在第一季度取得了520万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47%。随后,百度搬迁到位于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美国上市事宜。

            第三次募资

            李彦宏在2003年底就开始筹备百度上市了。

            当时,很多投资银行想做百度股票的承销商,经过竞标,百度最后选择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高盛作为主承销商。随后,投资银行派驻一批人进驻百度,协助处理上市筹备事宜。为了写好招股说明书,筹备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开会,从早上9点钟一直到晚上6点钟。当时,百度发展非常快,招股说明书里的很多数据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

            2004年4月,百度进行内部拆股,以一拆分为二,所有员工的期权翻了一番。十多个在百度拥有股票却因各种原因离开的人,也先后被百度用各种方法找回签署法律文件,追加拆分后增加的股票。这十多名离开公司,甚至有的远在异国的原百度员工很难想到,有一天百度会满世界找自己;更没有想到,第二年,他们手中的股票竟然暴涨,价值达上百万美元。

            在积极筹备上市的过程中,公司决定在上市前进行第三轮融资。当时,百度的CFO(首席财务官)还没有到位,为了顺利进行融资,百度需要一个财务顾问。百度CFO到位之前,这个财务顾问代行CFO的职责。

            李彦宏向财务顾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这个财务顾问此时并不看好百度,不太愿意到百度来做。在接触了很多百度人之后,这个财务顾问觉得可以试试,决定帮百度做第三轮融资。财务顾问问李彦宏心目中的百度估值是多少,李彦宏说1.5亿美元。1.5亿美元?!这位财务顾问大为惊讶。因为2003年百度还处于亏损状态,以百度当时的财务报表来看,无论如何也算不出这么高的估值。抱着怀疑的态度,这个财务顾问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继续了解这个令其惊讶的公司,最终认可了李彦宏的看法。

        第23节:第三次募资(2)

            百度开始按照1.5亿美元的估值募集资金。按照这个估值,百度第三轮融资的每股价格是6美元多,而百度第一轮融资每股价格是20多美分,第二轮融资每股是1美元多点。按照每股6美元多计算,短短不到4年,百度的市盈率就达到了200倍。当李彦宏把这个估值告诉一些潜在投资人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疯了!怎么可能有200倍?!

            对于这些潜在投资人的反应,李彦宏一点也不紧张,他解释说,不应该往后看,而要往前看,去判断百度一年、两年后的价值,而不是去看百度过去挣了多少钱。

            6月15日,百度宣布,包括美国前三大风险投资商之一的德丰杰等8家风险投资机构对百度投资约1  470万美元。

            尽管此次融资数额巨大,牵涉投资者众多,市盈率高达200倍,但融资速度相当快,谈判时间不过半年。李彦宏透露,"当时希望投资百度的并不只最后选定的这8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投资出现了Google的身影。但Google与百度当时都没有透露此次交易的具体数额。

            由于两者的特殊关系,外界对Google以投资人的角色与百度合作猜测颇多。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百度与Google是竞争对手,Google怎么会投资百度?两者怎么会合作呢?肯定是要划清界线的。

            对此,李彦宏后来对记者说,"界限我认为是划不清的。Google作为我们的一名股东,我们要努力为之带来回报;而作为竞争对手,我们一定要超过Google,要做得比Google好。"在李彦宏看来,搜索产业潜力非常大,需要行业内的公司合作,一起将之做大。

            有分析人士认为,Google这次参股百度,可能是在模仿雅虎的方式,通过收购3721,进军中国市场。Google一旦控制了百度,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中国市场。而当时,国内很多IT人士都是将网站做大后卖掉,创始人套取一大笔现金后,或者再次创业,或者开始过悠闲的退休生活。但这种做法不符合李彦宏的性格,李彦宏后来也表示,百度和Google两家公司今后会独立运作,不会走3721与雅虎合并的老路。

            但是,面对实力、财力比百度强上百倍,知名度、影响力也比百度大得多的Google的参股要求,李彦宏该如何选择呢?

            如果一口拒绝,说不定会激怒对方,导致尚处于弱势的百度遭到扼杀。此时百度需要的是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尽快提升自己,壮大综合实力。如此看来,让Google适当参股是最好的选择。

            实际上,由于是竞争对手,百度不可能让Google大量注资,Google实际的投资只在该轮融资中占2?6%,投资额为499万美元。而百度之所以接受Google的小额投资,主要是从提升百度品牌的角度考虑的。

        第24节:第三次募资(3)

            李彦宏后来表示,不是Google选择百度,而是百度选择了Google。此时,百度已经确定要在美国上市,美国人对Google非常了解,但至少在百度上市之前,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知道百度,更不用说深刻了解了,如果百度有Google这个股东,就会让美国人相信百度的确是非常优秀的,否则Google也不会参股,这就间接证明百度是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

            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百度与Google两强携手旨在统一中文搜索市场。Google在单字节搜索业务中一路领先,而百度在双字节市场拥有相当大的实力。

            今天看来,李彦宏当时深埋心中的愿望是百度独立发展和在纳斯达克上市。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李彦宏当时接受Google的参股只是"缓兵之计"--在  Google放松警惕的时候,百度大举开拓中国市场,积极而秘密地筹备上市。

            这年年底,百度高层发生了第一次大变动。

            2004年12月14日,公司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会,欢送会的主角是当年和李彦宏一起创业的首席策略官徐勇。

            徐勇说,在百度融到包括Google在内的8家公司的投资后,他开始有了辞职创业的想法。10月,他已经在公司的会议上向所有中层宣布,他认为,成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在尝试新的东西中体验的,而百度"进一步融资后,已经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是自己离开的最好时机"。

            李彦宏表示:"徐勇在百度近5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公司各方面已经进入良性运营轨道,赢利情况越来越好,所以我对他这一决定表示理解。他对百度各项业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相信他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取得更多成就。"

            2004年12月15日,徐勇离开百度。徐勇的离职发生在百度上市的前夜,这让外界免不了浮想联翩。

        第25节:38种"我"的中文写法

            38种"我"的中文写法

            2005年1月31日,百度迎来了5周岁的生日。这一天,中文互联网页5年间增长了120倍,可查网页数达到6亿。

            此时,百度的用户达到了9  400万。

            据统计,此时中文网页共有8亿多,其中有2亿多垃圾网页,真正有价值的网页有6亿。当时的百度新闻发言人毕胜称:如果人工在6亿网页中寻找答案,按照每分钟读一页的速度计算,需要1  140多年;而通过百度,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能够找到答案。同时,网页越多,有价值的答案也就越多。

            业内人士称,百度网页数全面扩容,结果更加全面,必将有更多非百度用户转而使用百度,筑高了技术壁垒和竞争门槛,百度在国内搜索市场领先的地位无疑将更加稳固,其他公司必将重新调整战略以应对百度的冲击,而众多小的搜索引擎服务商受到打压,可能面临退市的危险。

            2005年5~8月,筹备工作到了最为关键的时段。百度上市筹备小组要按照美国的工作时间工作。白天,筹备小组的成员正常上班,负责撰写文件、更新数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常是早上9点上班,约为北京时间晚上9点。这时候,百度才开始把修改后的有关材料提交过去,而这些工作要在对方下班前,也就是北京时间凌晨5点之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