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此时的唐太宗忍气吞声,和突厥斡旋。

后来突厥变得越来越骄傲自满,当时的突厥分为很多部落,内部分裂,政治不统一。

恰巧有一年,突厥遭遇荒年,牛羊冻死,太宗皇帝看准时机,派出大将李靖,用十万兵力,灭了突厥。

从此以后,周边小国无不来朝贡,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也就是王中之王的含义。

从唐太宗到高宗皇帝,再到玄宗,唐朝国力日趋上升,于是在边境设立十个节度使。什么是节度使呢?

唐朝原来带兵的将军只负责打仗,不管政治,后来唐朝要在边境开疆拓土,派出去的将军常年不回,所以带兵之将也管行政事务,中央特别授予节度使印信,可以全权调度当地的军政、经济、民生等事务,相当于军政一把手。

这十个节度使分别是:

安西(新疆南路)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新疆北路);河西(甘肃到新疆一带)节度使;朔方(宁夏)节度使;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范阳(北平到山东一带)节度使;平卢(热河)节度使;陇右(青海)节度使;剑南(四川)节度使以及岭南(广州)节度使。

十个节度使掌管了四十八万六千九百人的军队,到玄宗时期,用了很多胡人做节度使,其中有个叫安禄山的人,地方权力过大,军政不分,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唐玄宗

玄宗皇帝在位四十三年,用了两个年号,开元用了二十九年;天宝用了十四年。

玄宗初期和中期,唐朝国力到达最顶峰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开元年间也诞生了众多伟大诗人,是古代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巅峰。

玄宗后期,胡人安禄山官至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还兼任营州都督,共掌握军队十八万,占整个唐朝戍边军队的三分之一,这些节度使手下用的都是番将,可以说是异族兵团。

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谋反,先破洛阳,再破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到四川。

太子唐肃宗在甘肃起兵平叛,派出汉人郭子仪和番将李光弼讨伐安史。安史之乱象征着唐朝由强变弱,而玄宗的威望也从历史高峰上跌下。

大诗人杜甫就出生在这段时期,他见证了唐朝的辉煌,也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及唐的中衰,晚年时也目睹了唐肃宗收复两京。

因此杜甫的诗歌如同历史一般,记载了唐王朝的起起伏伏,故称为“诗之史”。白居易的《长恨歌》、《长生殿》,也唱出了唐代历史盛衰之变的感慨。

玄宗也是极富戏剧性的皇帝,晚年宠爱贵妃杨玉环,安史之乱时逃到马嵬坡后,又下令杀了杨贵妃。

有人认为是杨贵妃误了唐朝,钱穆则认为根本原因是安禄山的权力过大,有了和中央叫板的资本。

杨贵妃进宫之时,危机早已出现,所以不能责难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