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这笔小钱的正面是时间,背面是快乐,而爱、同情、想象、创造、工作等等,则是它的颜色和花纹。
  这笔小钱运用成功,就是成功的人生;运用失败,就是失败的人生。
  所谓成功的运用,就是把这笔小钱用来投资,让它几倍、几十倍甚至成千上万倍地增值,有的人运用得好,多少年后,这笔小钱变成了一笔大的产业。
  无疑,投资是更能展示和发挥一个人能力的最好方法,因为它可以把有限变成无限,让幼苗长成大树。
  等而下之的就是把这笔钱存进银行,它简单易行,不分男女、无论贤愚,都能无师自通。
  存款虽然无法像投资那样,使原来的本钱无数倍地增值,但可以旱涝保收。
  存款多年,本利相加,也十分可观。
  奇怪的是,看起来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投资成功的人凤毛麟角,存款成功的人也颇为罕见。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错误并不在于绝大多数人们经营思想和理财意识的欠缺,而在于他们根本不认识那笔本钱,他们只是生命的消费者,而不是存款者,更不是投资者。  
  命运的门铃
  在一次聚会上听到一位企业家朋友讲了这个故事,越想越觉得富有启发意义,就把它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
  有一个性子特别急的年轻人去拜访一位朋友,他来到朋友楼下,按响了朋友家的对讲门铃。
  门铃响了两声,里面没有动静,他等不及了,就返身回家。
  刚刚走了几步,他又觉得这样回去不甘心,于是又返回来重新按门铃。
  这一次他还是没有耐心,门铃只响了两下他又等不及了。
  但是走了几步,他又返回来了。
  这次他刚把门铃按响,还没反应过来处怎么回事,就觉得脖子一凉,浑身上下被冷水浇了个透!
  原来朋友一直在家,几次来开门外面都没有动静,他怀疑有人捣乱,就从向下面泼了一瓢冷水,作为报复。
  这样去按朋友的门铃会被泼一瓢冷水,那么按命运的门铃,又怎能不被命运浇一瓢冷水呢?
  在命运的门前,不妨多拿出一点耐心,哪怕多等一天、多等一个小时、多等一分钟,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高处着眼,低处着手
  一只鹰在追捕一只麻雀,走投无路时,麻雀突然看到一间宽敞的屋子,便飞了进去。
  就在这时,外面起风了,屋门被紧紧地关上。
  外面已经没有危险,麻雀想出去。
  但是它刚刚飞到窗户那儿,就被窗上的玻璃重重地撞了一下,它眼冒金星,掉在地上。
  休息了一会它又飞了起来,使出更大的劲儿向窗户飞去,这一回撞得更惨,它半天都无法重新飞起来。
  接连一个多小时,它都在作着尝试,但是毫无效果。
  它精疲力竭,绝望地跌落在地上。
  临死之前它才发现,门下面有一道透光的缝儿,刚好够它通过,可惜它连一丝挣扎到门前的力气都没有了。
  它眼睁睁死在了出路跟前。
  这只麻雀就像某些好高骛远的人。
  “高处着眼”诚然很好,然而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更多时候,我们还得“低处着手”。
  被伟大理想毁灭掉的人,远比被渺小理想毁灭掉的人多,原因就在这里。  
  以苦为乐
  有一个屡战屡败的青年去算命。
  在算命摊的小板凳上,他跟算命老人聊了起来:“人生就是一场苦难,亲情不可靠,友情不可靠,爱情也不可靠,做什么事情都难于上青天。
  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算命老人仔细看了半天他的面相,然后不紧不慢地说:“不要急,到三十岁你的情况就会好转了。”
  青年面露喜色:“那么,是不是三十岁以后,我就会苦尽甘来呢?”
  算命先生说:“估计情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过你的心态会有很大变化,因为三十岁以后你就学会以苦为乐了。”  
  一楼
  新认识的朋友邀我去他家作客。
  打电话的时候他就告诉我怎么坐车、下车后怎么走、在哪拐弯、进哪个小区、找几号楼几单元。
  我一一用笔做了记录。
  做完这些,我问他住在几楼?他说一楼。
  在北京的房子中,一楼是最便宜的。
  我问他买一楼是不是为了省钱。
  他说:“不是,我一直喜欢一楼,老人和小孩上下方便,如果弄出点动静,也不会吵着别人。”
  这就是他选择一楼的原因。
  这样一个朋友的家,我没去就已经能够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温暖了。
  能时时事事为老人着想,为孩子着想,甚至为素不相识的邻居着想,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富有情趣和爱心的人。  
  上帝的秘诀
  某青年求告上帝,让上帝传给他一些人生秘诀,以使他更有力量,更有智慧。
  上帝答应了他。
  上帝告诉他,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见面,上帝将当面把所有的秘诀都传授给他。
  青年喜出望外。
  提前半天,他就达到了约定地点。
  然而到了约定时间,上帝迟迟不肯出现。
  青年又苦苦等了三天三夜,等得筋疲力尽,上帝还是没有出现。
  回家的路上,青年自言自语道:“看来连上帝都会违背诺言,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反而寄托在别人身上呢?”
  听到他的这一番话,上帝在天上哈哈大笑:“孩子,看来你是真的得到秘诀了。记住这个秘诀,你走到哪里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无私与自私
  帮助别人是人类最大的美德之一,正因为此,无私的利他主义才能得到几乎所有民族的认同。
  然而自私的利己主义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时候,利己主义甚至比利他主义还能显示出对生命的关爱。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和尚去见佛祖,佛祖要根据他们各人的功德决定收谁为徒。
  第一个修行者说自己一路上吃斋念佛,普渡众生,心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第二个修行者说自己一直只顾自己,他虽然没有什么功德,但是他守住了做人的底线,从来没有让别人给他布施,因为他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都来自自己的劳动。
  第一个修行者被淘汰了,第二个修行者却入选了。
  第一个修行者不满地质问佛祖,为什么会这样?佛祖说:“你虽然吃斋念佛,但是你却不断地化缘,谋求别人的布施,你给别人增添了麻烦;他虽然只顾自己,但他却从没麻烦别人。
  记住,不麻烦别人也是一种功德,是一个修行者最重要的功德!”
  当你为自己的“无私”洋洋自得时,可曾想过,你的“无私”只是一个幌子?你是否有着以“无私”来达到自私目的的动机?与其那样,倒不如果断地放下“无私”,勇敢地拿起“自私”。
  先爱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然后再去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吧。
  你能够爱自己、关心自己和帮助自己,就意味着你为别人节省了一笔爱的资源,让这笔资源用在最需要它的人身上,何乐而不为?  
  生命的高度
  一位著名登山家在一座八千多米的雪山上失踪了。
  营地最后一次接到他的信息是三天以前,按原计划,他两天前就应该顺利返回营地。
  然而现在已经整整三天过去了,他还是音讯皆无。
  他一定是在返回的途中掉进了冰谷,人们这样猜测。
  几年之后,这一猜测得到了证实,人们在半山腰发现了他的尸体和遗物。
  在遗物中,人们发现了登山家的日记,最后一行写着:“千万不要去登你下不来的高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高度,有的是高峰,有的是小山,甚至有的只是土丘和平地。
  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达到最高峰,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最高峰。
  一味追求生命的高度,那无异于绑架自己、虐待自己。
  财富、地位、知识和道德,从某种意义上都代表着生命的高度,然而具体需要多高,要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正因为每个人的高度不同,才显出生命的千姿百态。
  一味追求最高峰,不仅取消了人的个性,还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