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假如你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通过别人的嘲笑,你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改正。
  假如没有了别人的嘲笑,你不也同时失去了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机会吗?假如你是因为自己的优秀与正确遭到了别人的嘲笑,你更可以心安理得了。
  生命的舞台上,独唱者比合唱者更容易招致嘲笑。
  古往今来的所有天才人物都是在人们的嘲笑中成长起来的,不被人嘲笑的就不是天才。
  平庸者往往以对天才的嘲笑来发表对天才的意见,无论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嫉妒式的嘲笑,还是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孤立式的嘲笑。
  然而没有一个天才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放弃了自己的。
  在热闹的人群里,天才往往是那些被嘲笑最多的人。
  别人笑得对,让他们嘲笑;别人笑得不对,更要让他们嘲笑。
  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会笑的人。
  怕别人笑你,你连小丑都不如;怕自己笑自己,你连观众都不是。
  而一个既不如小丑、又不是观众的人,只是一个渺小的庸人。
  你应该这样对自己说:投我以白眼,报之以正眼;投我以嘲笑,报之以微笑。
  勇敢点,再勇敢点,向嘲笑走去,带着跟情人约会的心情,咱们跟嘲笑约会去……  
  不要太早亮出底牌
  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计算机高手来到一家大公司求职。
  他下定决心,跟人事主管面谈工资时一定要狮子大开口。
  他给自己定的底价是月薪一千元,低一分钱都坚决不干。
  人事主管坐在那里仔细听他的陈述,他说完之后,主管告诉他:“最近公司不太景气,薪水上可能得让你受委屈了。”
  大学生心里格登一下,他想说:“最低也不能低于九百!”
  但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
  这时候主管接着往下说了:“最近公司不太景气,一个月只能给你一万元的工资。”
  这是发生在一位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它给我的启发甚大。
  人生就是一场讨价还价,跟人讨价还价是这样,跟命运讨价还价也是这样,无论对面坐着的什么人,你都要拿出超常的耐心,千万不要早早亮出你的底牌!  
  成功与失败
  人们都有一种趋成避败的心理。
  渴望成功者屡见不鲜,真正的成功者却屈指可数。
  有的人一生败绩累累,有的人先成后败。
  能够总体把握,让成功成为自己人生基调者更是凤毛麟角。
  此时成功并不意味着彼时成功,此地成功并不意味着在彼地成功,有时候就连这一次的成功也会成为下次失败的原因。
  自身目标过于远大、外界环境过于险恶、人事关系过于复杂、……这一切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然而无法忽略的一个事实是,许多成功者、带着更加远大的人生目标、面对着更险恶的环境、周旋于更复杂的人事关系,他们照样过百折不挠、过关斩将,走向了成功的辉煌。
  与此相反,那些失败者面对过许多别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大好机遇,却连一个小小的目标都未能实现。
  同样的际遇,摊在不同的人身上,其结果千差万别。
  可见决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外界,而是自己。
  而自己的问题,无非是一个怎样面对人生、面对机遇、面对成败的心态问题。
  把失败归咎于偶然,归咎于外界,抱怨造化不公,这是求得心理平衡的一条捷径。
  造化诚然有其不公之处,因为它不按我们的愿望和需要而设计。
  然而事实并非全是如此。
  假如换一个角度,也许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实情形。
  失败了要多想想到底是自己身上存在着的哪些毛病、哪些必然因素导致了自己的失败,病因找到了,再对症下药地开个药方当不是难事。
  如果不从自身寻找失败的原因,而一味怨天尤人,那无异于缘木求鱼。
  怨天尤人的坏处有两个,一是容易推卸自己的责任,养成一个拒绝自省的恶习;另一个坏处就是容易把自己逼进宿命的怪圈,太多“我会失败”的心理暗示,必然会使你自暴自弃。
  好好想一想吧,不论机遇多么不好,你失败的原因,都可以在你身上找到。
  假如出现万一情况,你的某一次失败完全是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那证明你根本就没有失败,你不妨放下手来,微微一笑,反正已经尽力,你虽败犹荣。
  与其沉缅于怨天尤人,还不如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改变自己,迎接下一次的搏击。
  咀嚼失败、反刍失败并不能代替成功,然而它可以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种种失败,它是成功的起点。
  拥有了面对失败的良好心态,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只是成功后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把成功看得太重,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你的成功虽然有着个人奋斗的必然,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许许多多偶然。
  因为你的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偶然!  
  执著的夜行者
  一个夜行者失足跌进一个深坑里,他挣扎了很久,弄得满身满嘴都是沙子,他才爬了出来。
  “幸亏我命大,不然非死在里面不可!”
  他心里想。
  他继续赶路,边走边抖身上的沙子,身上的沙子抖完了,又吐嘴里的沙子,直到天亮,他嘴里的沙子也没有吐干净。
  突然他眼睛一亮,他发现从他嘴里吐出去的沙子全都亮晶晶、黄澄澄的,原来那都是金砂,他是跌进一座金矿里面去了!他赶紧往回跑,想重新找到那个深坑,但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他也没有找到。
  如果在那个坑里多呆一阵,一直呆到天亮,那该多好啊,他追悔莫及。
  从此以后,他迷上了寻找金矿,他在那一带挖了许多坑,但里面只有沙子,没有黄金。
  后半生,他一看见坑就恋恋不舍,有时候还忍不住下去看看里面有没有金砂,他觉得所有的坑都像金矿。
  但是他再也没有遇到过金矿。
  他非常失落,他的失落持续了整整一生,他是带着这种失落郁郁而终的。
  他太执著于黄金了,由于对黄金的执著,他甚至爱屋及乌地执著于那个几乎致他于死命的深坑,这种执著把他还算幸福的人生全给毁了。
  只有极少数坑可能是金矿,而更多的坑里什么也没有。
  就像苦难,它能使人成功,但是更多的人却被它毁灭了。
  既然对成功我们都能抱着随遇而安的心理,那么对于也许能带来成功、也许除了毁灭什么作用都没有的苦难,我们为什么不能随遇而安,偏偏要去执著追求呢?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病态心理。
  更加病态的是这样一些人,挖一个大坑,把别人推了下去,还振振有词地告诉他们:我这都是为你好,我把你送进了一座金矿!  
  沙漠深处的井
  有一个旅人走到了沙漠深处,远远地他看到前面有一间土坯房子。
  他冲进屋里,发现里面有一口压水井,旁边放着一个盛满水的小桶。
  桶边有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几行字:“为了保证后面来的人都有水喝,请先把这桶水倒入井里,把水压出来,然后再喝,走的时候别忘了把桶压满!”
  这人犹豫了半天,假如把水倒入井里,万一压不出水怎么办?但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把水倒进井里。
  没费多大功夫,清凉的井水从井管里流出来了。
  他自己喝了个够,并且把身上的水袋也装满了,最后又按照木牌上说的,把那个桶里压满了水。
  后来又有许多人经过这里,都按这种方法做了。
  这种方法实行了好几十年,只有付出才能得到,这成为大家公认的规则。
  但是有一天,有一个好心的过路人发现了其中的缺陷。
  他想,如果准备一个大一点的水桶,那些疲惫的路人就可以避免压水的劳动了。
  他进行了雷厉风行的革新,把原来那个小桶扔到一边,取而代之的是从遥远的地方买来的一个大桶。
  这种方法使人们得到了很多便利。
  但是没实施多久,这个大桶却被淘汰了。
  因为后来从这儿经过的人们发现大桶里的水多,足够几个人喝,还够他们路上带的,最后还能剩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