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身边有很多人,像这位女读者一样:不会说话,心诚嘴笨。

他们不会巧舌如簧,甚至不懂社交,看上去总显得不会“来事儿”。

明明是一副好心肠,但是常常因为不会说话,或者说了不合时宜的话,导致得罪了一大票人。

轻则被人误会,重则反目成仇。

我的邻居梅姐就是典型代表。她的家里,每天都在上演母子战场。

隔着厚厚的墙壁,我对梅姐家庭情况了如指掌。

2018年12月15日,儿子小杰脏衣服扔得到处都是。
  
梅姐:“你看你脏衣服到处都是,乱死了,赶快收拾一下。”

2019年1月8日,儿子小杰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没有及格。

梅姐:“在你身上花这么多钱,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回屋子反省去!”

小杰对自己母亲的敌意与排斥,非常明显。

可怕的是,梅姐从来不觉得自己说话方式有什么毛病,不知道说出去的话,真的会杀人。

那天,小杰突然告诉我,阿姨,我爸早晚会抛弃我妈,他俩离婚了,我跟我爸过。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逼着梅姐一定要认真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这本书里有一个核心观点:

通过这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基本上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类型的沟通问题。

就比如,同样的情况,梅姐其实可以这样说话:

小杰,看到电视柜旁的脏袜子(观察结果说事实)
我不太高兴(表达感受)
我希望你的房间保持整洁(表达自己的需求)
你能将袜子放进洗衣机里面吗?”(期待他人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在暴力沟通的方式中,妈妈的暴力表现在评价与命令。

而换成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孩子既没有逆反心理,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