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有这场愤怒的肇事者,肯定给人改备注为大傻x。

紧接着就开始把朋友圈设成三天可见,再往后一边删朋友圈,删微博,一边气到浓时在小号上发一条骂人微博。

至于要不要仅自己可见,视关注者有没有不能看这条微博的人来定。

虽然文字都带着一股怒气,实际上打字的自己是边哭边猛戳屏幕,还努力告诉自己:

“没有什么大不了,坚强点,以后做个心硬的人。”

也有人点开朋友圈写小作文,一边写一边想,我要用最恶毒的词,最悲伤的话,伤害天伤害地伤害你。

但一般落下最后一个句号理智就回来,重读一遍觉得自己好幼稚。

于是点击取消发送,只用一张电影截图留下淡淡愁绪。

全套发泄流程做完后,表面上是想表现自己已经是个没有感情的杀手。

实际上每个步骤都希望着有人能懂自己发出的信号:

我没有情绪就等于很有情绪,建议你们快来哄我。

除了社交平台的展示,当代成年人发泄情绪时最喜欢折腾自己。

不是破财就是让自己累得没法动脑子回忆不开心:

打开音乐软件在浴室尖叫海豚音;

出去戴着耳机无目的地暴走到腿软;

打扫卫生,把整个屋子清扫干净,就像把烦心事也扫干净;

熬夜,熬到心脏痛,精力消耗到零才甘心入睡。

也就是这时候可以安心冲动一次,深夜点一堆外卖,煎炸烹炒汽水奶茶,毫不忌口。

会深吸一口气,先沐浴焚香(熏蜡烛),关掉所有软件提醒。

一切准备就绪后,点开购物车疯狂买买买,那些平时舍不得下单的,现在刷信用卡也得买,直到待发货上10个,才能放手。

生气的时候,所有吃喝消费的罪恶感都被给自己补偿的心理压下:

“我都这么惨了,还不能放纵一次吗?”

一般生气的成年人会在两个阶段里来回,除了愤怒上头精力充沛,就是自怨自艾。

一定要看最悲伤的电影,和自己伤心原因一样的那种。

也听歌,网易云的悲伤歌单、失恋歌单、抑郁歌单就是在这时候派上用场。

生气的成年人们脑中常上演小剧场,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可怜最惨的人,无人关心,无人爱护,没有之一。

如果此时有人敲敲他们封闭自己的窗,告诉他们你是被爱着的,效果立竿见影的好。

我有个朋友每次和她妈一吵架就去看亲情电影,什么催泪就看什么,边看边嚎啕大哭。

发泄完她妈敲门问她,出来吃饭吗,给你做了你最喜欢的糖醋排骨。

两个人就又和好如初。

就像发泄方式大致相同一样,当代成年人的成长路径也异曲同工,就是越年长越要学会克制。

克制情绪,克制喜欢,克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