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的不想当医生了 > 第140页

第140页


  因为刚出学校的应届生,更容易培养出对于医院的归宿感。
  其次就是可以塑造的可能更大。对于在社会上已经工作了很久的人来说,他们的一些思维和办事的方式都是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了,这个模式是很难再去改变的。而刚出校门的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的人,什么思想都没有形成,这就方便了医院的统一培养。
  所以相比于那些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医生,医院更喜欢依靠自己的系统来培养一批人才。
  那些已经工作的“老油条”,能跳槽一次,就能跳槽第二次。除非你的名声和技术达到了一定程度,已经晋升为副高以上,医院或许也会接受。
  路是一步步走的。
  景萧然必须要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这三十个同学便是他眼里的第一批潜力股。
  所以从现在开始,他一边要努力提升自己在学术圈和医疗的声望值,一边从身边寻找一些潜在的资源。
  接下来,景萧然又准备了数篇SCI论文。
  不过相比于发表SCI论文,还有另外一条提升学术圈影响力的途径,那便是“打假”!
  通过披露学术圈的“造假事件”,绝对能够快速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而且相比于发实验论文,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要少很多。
  学术圈的门槛是很高,能走进这个圈子上层的人实际上并不多。
  同时这也意味着,“学术造假”并不容易被别人发现,特别是当学术权威“造假”时,更不容易被大家拆穿。
  另一方面,“学术造假”的成本很低,随便的P个图、改动一下实验结果,就能发表出一篇高分的文章,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科研人员心动。
  前世,华夏学术圈有很多臭名昭著的“造假”事件。
  比如魔都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该院长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当时华夏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华夏科技界的一大梦想。当事人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我们把目光投向医疗圈,其实无论是华夏还是全球范围内,“造假”事件也层出不穷。
  前世,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107篇华夏肿瘤生物学领域论文,当时引来哗声一片。
  这107篇遭撤稿论文共涉及作者521人,涉及的研究机构大部分都是国内著名大学。不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夏医学科学院京都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在列,江浙大学、樊城医科大学等知名高校也不鲜见。
  这次“造假”事件可以说是华夏学术圈影响力最大的一次,涉及了20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立项程序,甚至还牵扯到一个院士候选人。
  景萧然对这一次“造假”事件,记忆犹新。因为当时他们学校也有不少的老师牵扯在内,包括同实验组的老师。
  现在离前世的这个“造假”事件被彻底曝光还有几年的时间,景萧然决定从现在开始就着手于揭露这一批的造假论文。
  但是打击“造假”这事有利有弊。
  一旦做了,那么景萧然在华夏学术圈的影响力肯定会提升一大截,但是也意味着他会得罪一批人,这一批人分散在华夏各大高校,很多人的身份不同寻常。
  不过景萧然转念一想,有一大批人正利用造假的论文去申请国家基金,往小了说,这对真正做学术的人不公平;往大了说,将基金投于“造假”论文中,这可能会延缓华夏科研的发展。
  况且景萧然今后并不打算走国内传统的学术路线,他是准备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得罪一批学术圈“造假”的人,并不会影响他什么。
  除了这一次华夏学者的集体造假事件,真正轰动整个全球医疗圈的,是2018  年美国哈佛医学院Piero  Anversa  教授的造假事件。
  Piero  Anversa  博士曾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再生医学中心主任、国际心血管领域的顶尖专家,响当当的大牛级人物。
  他被多个医学期刊上撤回论文,撤回数量高达31篇,均涉嫌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
  主要造假的论文涉及到心肌干细胞,2000年Piero  Anversa  博士称在骨髓中发现C-kit细胞在注射至心脏时,能够再生心肌,让坏死的部分重新运转。他们觉得心肌干细胞确实存在,甚至存在于成年的心肌细胞中,只要体外扩增送回心脏,就可以修复受损组织。
  但是到了前世的2018年,开始有团队宣称C-kit细胞基本无法再生心肌。无数学者开始反复试验,质疑者越来越多。
  最终哈佛医学院经调查后撤稿Piero  Anversa  31篇论文,并解雇Piero  Anversa。
  前世这件事引发巨大舆论,事态之严重,不仅毁了一个领域的研究,甚至长达十年的误导了研究方向。
  对于全球的学术圈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无数的科研基金全部投向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领域!
  景萧然觉得自己既然重生回来,那么一定要做些什么,尽快去揭露这些造假事件!
  当然,景萧然可能很难去撼动一个学术大牛,但至少他能引起外界的注意,让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这个“造假”的领域!


第十四章  打假行动(上)
  上班和学习交替,这种生活即忙碌又充实。
  景萧然一边在科室工作,同时在闲暇之余,收集《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资料,他首先选择拿《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开刀。
  “班长,你买这个《肿瘤生物学》的杂志干什么?”洪胜道。
  晚上回到寝室,景萧然一有空便会翻阅这本前世臭名昭著的杂志——《肿瘤生物学》。
  “我在找些东西。”景萧然道。
  这些天他在浏览一些文献,初步分析一下这本杂志的“水分”有多少。
  “找东西?”洪胜发现这是一本英文杂志,“唉,又全部都是英文,看不懂啊。”
  景萧然抬头看了眼悠闲的洪胜,心中突然间有了一个主意。
  “洪胜,帮我个忙怎么样?”
  “好啊,没问题!”洪胜连忙点头。
  对于临床二本的同学来说,景萧然就是一个“超级学霸”的存在,除了发表SCI论文,更是每年的年级第一,这种人物找他帮忙,肯定不会推辞。
  “放心,我不会让你白忙活。”景萧然道。
  “是又要发论文吗?”洪胜惊喜道。
  他以前之所以一直跟着景萧然,就是想着有机会做实验,只不过后来慢慢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他看到景萧然手中的杂志,这种发论文的想法又在他心中死灰复燃。
  景萧然摇头道:“不是发论文,是比发论文还厉害的一件事儿。”
  “什么事儿啊?”
  洪胜突然来了兴趣,搬来一个小凳子坐到了景萧然的身旁。
  “先保密。”景萧然笑了笑,然后把《肿瘤生物学》杂志递给洪胜。
  “班长,你该不会让我看这些论文吧?”洪胜试探性地问道。
  景萧然点点头。
  “班长,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洪胜哭丧着一张老脸道,“专业英语太难了,我试着看过一篇文献,光是查单词都要耗费半天的时间。”
  “我不是要你看文献的内容。”景萧然道。
  “不看内容?”洪胜不解。
  一篇文献如果不看内容,那还能看什么?
  “我需要你帮我看论文的作者,然后找出作者是华夏人的论文。”景萧然道。
  洪胜有些不明所以,“找出华夏作者的论文,这有什么用吗?”
  “事后我会跟你说。”景萧然道,“你就负责找出这期刊一整年的华夏作者的论文。”
  “好。”洪胜道。
  虽然是一整年的期刊,但是只是找出华夏作者的论文,工作量其实也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