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的不想当医生了 > 第162页

第162页


  “朱献清先生,如果您能来我们实验室,无论是待遇,或者是工作环境,我肯定会提供一份让您满意的合同。”景萧然道。
  “我知道你的诚意,否则也不会让哈默先生来当说客。”朱献清说道,“我和辉瑞公司的合同在今年截止了,我并没有续约。不过我目前还有一些保密协议自身,所以即便我来樊城实验室,有很多内容不能透露,除非辉瑞自己主动发布这些。”
  “放心吧。”景萧然笑道,“我们实验室不需要抄袭,更不需要这种恶意的科研竞争。”
  景萧然和朱献清聊了很久,两人从实验室聊到学术,又从学术聊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最后,朱献清的决定先回国看看景萧然实验室的情况,然后再行打算。
  如果一切顺利,朱献清会直接留在国内,不再回美国。
  景萧然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万事开头难,朱献清既然决定回来看看,那就证明有戏;再加上辉瑞赞助的实验室规格之高,绝对能够将朱献清留在樊城。
  ……
  朱献清的事情告一段落,现在就只需要等着他从美国回来就行了。
  景萧然这段时间过得很悠闲,轮到林奕田女儿复诊的日子了,他正好去血液科探望。
  樊城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景萧然对这个科室有些印象,两年前王强的奶奶就住在这里,当时还被他诊断出“成人Still病”。
  血液科的主任孙成海,曾经对景萧然颇为看重,当时甚至一度想要他读自己的研究生,不过被景萧然婉言拒绝了。
  来到血液科,病房中大部分患者的神情都带着几分落寞和呆滞。
  血液科疾病的预后很不好,一旦确诊,对很多家庭来说,就意味着被判“死刑”。
  林奕田的女儿,林贝贝,住在普通病房5号房。
  饶了一大圈,景萧然才找到了这个在科室角落里的病房。
  推开门,走进5号病房。
  整个病房不足二十平米,却放了六张床,其中的五张病床已经有患者。
  在靠窗户旁的第六间病床旁,林奕田正在给贝贝整理衣物,贝贝则是躺在病床上。
  “林老师。”
  景萧然走进第六张病床,轻声喊道。
  睡在床上的贝贝闻言,抬头看见了景萧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林奕田转过身,放下手中的衣服,笑道:“萧然,现在不是上班时间吗?我不是说了你要是科里忙的话,就不用来了,贝贝也不是第一次来复诊了。”
  景萧然走到床旁,摸了摸贝贝的小脑袋:“林老师,我现在正轮急诊科呢,不是很忙,抽空就过来了。”
  此时景萧然还穿着白大褂,上衣口袋上的牌子上写着“实习医生”几个大字。
  “景哥哥,原来你是医生呀。”
  贝贝看着景萧然,眼神中露出了一丝惊讶。
  “对啊。”景萧然扭头看向床上的贝贝,“贝贝你现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要及时告诉爸爸,或者告诉医生哥哥。”
  “嗯嗯。”贝贝点了点头,然后从床上坐起身,“景哥哥,我能看看这个东西吗?”
  顺着贝贝手指的方向,景萧然看向自己的口袋。
  这是一个鱼跃牌的听诊器。
  “贝贝要这个干什么?”林奕田在一旁道,“这个是哥哥他们工作用的,小孩子不能玩。”
  “哦。”贝贝点点头,只是一双大大的眼睛还是盯着听诊器,眼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景萧然笑了笑,从口袋中掏出听诊器,然后递给了贝贝。


第四十二章  再见张航
  “林老师,您放心,我出来时,已经把听诊器消毒过了。”景萧然对林奕田道。
  听诊器可不是一个干净的东西,医生每天要用它在病房中听诊各种患者,有时候甚至会接触皮肤。
  虽然交叉感染的风险低,但是景萧然的习惯是,每用完一次就将听诊器的探头消毒一次。
  这种习惯是景萧然前世养成的,既对患者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林奕田摇头道:“倒不是这个问题,我就怕贝贝打扰到了你。”
  “没事儿。”景萧然笑道,“小孩子对这些奇怪的、没见过的东西都会很好奇。”
  这时候贝贝已经开心地接过听诊器,有模有样的将听诊器套在耳朵上。
  “景哥哥,你看我像个医生吗?”
  贝贝一只手举着听诊器的探头,然后歪着头看向景萧然。
  景萧然仔细打量了贝贝一眼,然后正色道:“嗯,像,真像。”
  “真的吗?”
  贝贝喜笑颜开,不过她马上就摘下了听诊器,递给了景萧然。
  林奕田看着开心的贝贝,对景萧然心生感激。
  贝贝每次来医院复诊,都是愁眉苦脸的。唯独这一次,她的脸上却挂满了笑容。
  就在这时,病房外走进来了一个年轻医生。
  景萧然余光扫了一眼,发现这个医生的背影有些熟悉。
  年轻医生身材偏胖,身上的白大褂有些不太合身,而且白大褂的袖口有很多污渍。
  他走进病房,径直走向1号床。
  1号床的患者正侧身躺在床上,他是一个约莫五十岁的男性,神情恍惚、落寞,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反应。
  病床旁还坐着一个中年妇女,看样子应该是他的妻子。
  “您家这次复查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年轻医生戴着口罩,轻声道,“家属跟我出来一下吧。”
  说完,年轻医生看了患者一眼,然后就转身走出了病房。
  “哦,好好。”
  床旁的中年妇女闻言连忙站起身,朝床上的患者耳语了几句,便跟着年轻的医生出了门。
  病房走廊的角落里。
  “医,医生,他的情况怎么样了?”中年妇女怯懦着看着年轻医生道。
  她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农村女性,脸颊两侧有处坨红,嘴唇干裂,一双粗糙的手掌微微有些发抖。
  年轻医生看了眼中年妇女,然后叹了口气。
  “情况有些恶化,这次复查的血常规,结果比上次的还要糟糕,应该是化疗缓解后又复发了。”
  “复发?那,那这可咋办啊!”中年妇女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声音里还带着一丝哭腔,“医生,你,你还有什么办法吗?”
  年轻医生沉默了。
  他看着中年妇女片刻,然后才缓缓开口道:“你们家一直都是在用国产的化疗药,我觉得可以试一试进口的药物,很多患者换完之后疗效还是不错的。”
  年轻医生的语气缓和,他十分耐心的将两种药物讲解给中年妇女听。
  “换了进口化疗药物后,还会复发吗?”中年妇女抿着嘴看向景萧然。
  “阿姨,我们先得看能不能缓解,换了进口化疗药,不一定就能百分之百的缓解。”景萧然道,“缓解以后,还是有几率复发的。”
  中年妇女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起来:“那,那这个药贵吗?”
  年轻医生顿了顿,道:“一个化疗的疗程大概得两万块。”
  “这,这么贵?”中年妇女立刻摇头,“我们家是乡下来的,家里都是种田的,之前治疗都已经花光了老底,现在实在是没钱了啊。”
  “我儿子结婚的钱都拿出来大半了,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
  年轻医生再次沉默不语,他看着眼前的患者家属,心中有些难受。
  很多时候,医生都是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患者的生命在慢慢流逝。
  在某个下午,病床上的人不见了,被迫放弃治疗,出院了。
  “阿姨,其实你丈夫的情况不是特别差,如果能积极治疗,还是有希望的。之前有一个比你家情况还要差的一个患者,换药以后也挺过来了。”
  年轻医生终于开口道,他不想自己的手中又多了一个死亡病例。
  “可,可是,唉……”中年妇女眼睛泛红,病床上躺着是她的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
  如果可以代替的话,她真的希望病床上躺着的是她。
  “医生,我和我儿子商量一下。”中年妇女低声道,“下午给你答复。”
  “好。”年轻医生松了口气,点点头,“尽量早点决定,不要耽误治疗。”
  “嗯。”
  说完,中年妇女没有回病房,她掏出手机,缓缓走到楼梯间。
  年轻医生看了眼,便转身准备回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