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从大周开始 > 第193页

第193页


        赵内官道:“听随行的小内侍们说,昨日荣妃姐妹二人言语之间倒是颇为欢畅,一路游玩笑声不断,应当是恢复的差不多了!”
        “哎!”元祐帝忽然一叹,幽幽说道:“她一个姑娘家,平日里金尊玉贵的娇养着,忽然碰上这样的祸事,能够幸免已然是万幸了,如今能够恢复过来,也算是老天眷顾,待会儿内库里头挑些时兴的珠宝首饰,绸缎布匹给荣妃和荣家姑娘都送去一些!”
        赵内官恭恭敬敬的拱手应是。
        元祐帝的心中,却忽然多了一丝愁绪,心神有些烦乱,就连手中的奏折也看不进去了!
        忽的合上奏折,起身边往外走边道:“走,去荣妃那儿看看去!”
        ············

第  152章  调动扩张
        数月前的元宵灯会事件,荣家吃了一个哑巴亏,索性荣飞燕最后幸运的躲过了一劫,没有出事儿。
        事后,不论是对荣妃,还是对荣家,元祐帝都是多次赏赐,以求安抚荣家所受之委屈。
        因为不论是锦衣卫那边送过来的死士供词,亦或者是罗网这边调查出来的重重蛛丝马迹,都将这件事情推向元祐帝最不想看到的地方。
        这也是为何元祐帝明明已经让邕王去替自己祭祀承天了,可过去了这么久,册封储君的圣旨却依旧没有下来的原因。
        正如卫允当初对元祐帝所说的那样,世事无常,人心难测,并不是每个人的真正性情都如同我们看到的那样,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
        而他们真正的为人,真正的性情究竟如何,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就好似这次的反贼贼首黄渊黄潜九,谁能想到,一个平日里乐善好施,嫉恶如仇的一县县尉,竟然会是什么大明尊教的尊者,表面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可暗地里却在蛊惑百姓,积蓄力量,训练兵士,图谋造反。
        兖王精明强干,素有贤明,邕王虽然平庸,但却以仁善慈悲出名。
        可实际上呢?兖王且先不说。
        邕王呢?为了自家女儿的幸福,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中,朗朗乾坤之下,汴京天子脚下,扮演贼人当街劫掠世家贵女,其用意只恶毒,其胆量只滔天,骇人听闻。
        若是将这样的人立为储君,将来待元祐帝故去之后,他再做了皇帝的话,到时只怕再也没有人能够令其忌惮,彼时又会是个什么模样。
        元祐帝甚至都不敢想象。
        所以他犹豫了,所以一早就定下的立储诏书一直迟迟未曾加印发出。
        四月初五晚,元祐帝夜宿在荣妃的寝宫之中,当天晚上,一封密诏悄然出了京城,往禹州的方向而去。
        三日之后,元祐帝发密诏至禹州的消息悄然传至了兖王府上。
        禹州团练使赵宗全,乃是太宗一脉的子嗣,而兖王和邕王的父亲,乃是元祐帝的兄长,若论其血脉的亲疏远近,这储位的位置无论如何也落不到赵宗权的头上。
        可让元祐帝失望的是,罗网来报,当天晚上,兖王府麾下的势力便有了异动,一队精锐的杀手,一路追着密旨往禹州方向而去。
        元祐帝刚刚因为荆襄大捷而高兴的心情,瞬间又被罩上了一层阴霾!
        另一边的卫允,却又陷入了一番紧张的忙碌之中,没办法呀,看着这次黑甲军展现出来的强大战力,元祐帝又动了心思,让卫允暗地里将黑甲军的规模再次扩张。
        同时,将张千重调回汴京,将张千均调去西北!
        命张千均一边代替张千重镇守庆州西北的同时,负责北镇抚司在西北的一切事宜。
        如今还剩下两万两千多人的黑甲营,也被元祐帝调到了京郊的锦衣卫大营,说什么既然锦衣卫是天子亲卫,那就应该有个天子亲卫的样子,必须得拱卫天子才行。
        卫允倒是无所谓,左右现在三国之间承平已久,边境也没有战事,而且经历了这一次的大战,对于黑甲军而言,是一次难得洗礼,只有在战场之上亲自经历过血腥杀戮,见识过战场残酷的士卒,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士卒。
        这第一批的黑甲军,总算是像了样子,先前在西北虽然有过数年的剿匪经验,陕西路周边,乃至与西夏交界之处,甚至于西夏在西夏境内的各路马贼山匪,都已经被黑甲军扫荡一空。
        抓获的贼人也不直接杀掉,而是按着卫允的意思,进行一下废物利用,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有了这批免费的劳动力,卫允正好省了一大笔招募工匠的钱,对庆州进行了好一番改造。
        偌大一个陕西路,也成了马贼和山匪,水贼们的禁地。
        甚至还因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许多商人都争相涌入陕西境内,自庆州西北的环县进入西夏,促进了消费,甚至因此还吸引了不少边境的流民涌入庆州。
        也正是因为如此,卫允才能够在短短六年之内,从一届知州,一直做到了大理寺少卿的位置。
        为了组建第二批黑甲军,卫允让张千均把邓涛、袁晓、张勋还有孙耀武四营的营指挥使带回了西北,还从风林火山四营之中抽调出一千功勋比较卓著的人马,随张千均和四位营指挥使一同赶回庆州,提拔为第二批黑甲军的中下层军官,让他们按着以前卫允和袁绍训练他们的方法去训练新军。
        却把袁绍这位北镇抚司镇抚使留在了汴京,让他在京郊大营坐镇,管着剩余的一万八千人马。
        同时,从各营的千户之中,按着这次荆襄之战的功勋,选出四位营副指挥使,统领黑甲军在汴京的这四营人马!拱卫皇城!
        在这一次荆襄之战中,黑甲军总共损失人马两千四百三十一人,其中以林字营的损失最为惨重,其次竟然是以轻骑组成的风字营,然后是身披重甲的山字营,而负责远程输出的火字营,只有零星的伤亡。
        既然一开始既定的一营六千人马,如今人不够了,自然要补充!
        不过好在卫允机智的没有把袁绍也让张千均带去庆州,而是留在了汴京,如今正好,在庆州的时候这些事情就一直都是袁绍在忙,卫允只要坐在后边指挥就行了。
        如今也都交给袁绍来做,卫允放心的很!
        袁绍这家伙食真有几分才能,就连张千钧也对他赞不绝口,几,而且在卫允跟在卫允身边这么多年,耳濡目染,还有卫允时不时的提点之下,袁绍一身练兵的本事已然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
        其实最关键的都不是这些,而是这么些年下来,在卫允那不同于此世之人,超越这个时代的独到眼光和见识的熏陶之下,袁绍在潜移默化被悄然改变的某些观念,某些认知。
        人和人待在一起,不是被对方影响,就是影响对方。
        在这个世界,卫允是孤独的,至少在灵魂上是孤独的,他脑中的那些超出这个时代一千多年的知识、观念,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么多年下来,卫允的某些生活习惯、说话的方式,都被这个世界所谓的礼教所束缚,也慢慢的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可卫允脑子里头储存下来的那些知识,在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多年积累而养成的思维方式,却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反而卫允还在用这些知识,这些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比较跳跃、灵活的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的默默影响着他们。
        小卫氏夫妇,明兰,丁旭和丁子衿,身边的心腹下人们,还有锦衣卫的一众下属。
        元祐帝原本是想让黑甲军全力扩张,最好组建一个十万二十万大军的,可运转司的财力实在有限,虽然这些年在丁健的努力之下,运转司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可是两万四千大军每日的消耗都是一个天数字呀,尤其是黑甲军一日一训,从未懈怠,是以每日的吃食都得够硬,能够补充军士们的能量损耗。
        光是在吃上面的花费,黑甲军就是大周其他军队的数倍,更别说还有其余诸如兵器甲胄,军饷等各种各样的开销了。
        卫允直接对元祐帝表示,如果吏部那边来维持大军日常消耗的话,他是没有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