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旧时东风入梦来 > 第二十四章 难坐以待毙,惟婚日可期

第二十四章 难坐以待毙,惟婚日可期


  楚澜沉默一阵,心中似下定了决心,对上顾子湛的眼眸,坚定答道:“有些事,陛下远比你我想象的,更无情。”
  顾子湛倒不意外,也更因此对楚澜的信任深了几分。点点头,笑着说道:“是的,我原还担心阿澜会因着太傅的缘故,对陛下太过崇信,便不敢多说,怕惹你生厌。”
  楚澜闻言,白她一眼,嗔道:“在我眼里,你的安危是第一等大事,旁人都比不过你。”
  顾子湛笑出声来,眉眼都是欢喜。忙带上几分谄媚,讨好说道:“楚姑娘深明大义,小人倍感荣幸。”
  楚澜忍不住掩嘴轻笑,骂道:“油嘴滑舌!”
  又忍不住多加一句,“然太子与陛下不同,我自幼与他亲厚,知道他是个真正的仁厚君子,不会因此害你。所以,这事——”
  顾子湛却摇头打断她。楚澜说的办法,她何尝没有想过,但正因有过思虑,才深知其中难以施行之处。轻叹一句,道:“太子即便可信,但他只是储君,在朝堂上根基尚浅,还无法与豫王相抗。况且这事隐秘,若他知晓,难免不会流露痕迹,如果引得豫王或者陛下生疑,只怕皆难以善了。这事,我不敢托大。”
  她原本以为楚澜会如自己当日,下意识生出逃走的念头,但很快明白过来,楚澜心思剔透又冷静自持,遇事不会逃避,而是会先去思考解局之法,心里也不禁对她又敬佩几分。她却不知,其实有些事,楚澜也选择了逃避。
  经过她稍稍一点,楚澜便明白了她的意思,略一思考,也知道其中艰险。想来顾子湛已思考多日,便直接问她道:“即使如此,你可有计策?”
  顾子湛却长叹一声,“如今我对豫王一脉还有不少用处,许多事情他还需借着我这紫微星君的身份行事,我想不出计策,只能先走一步算一步,培植些自己的人手,再伺机而动。”
  楚澜点点头,“所以,这些时日,你便在忙这些事了?”官场交际为了权势,行商是为了钱财,顾子湛的胆略令她很是欣赏。
  顾子湛看出她眼中的赞许之色,忍不住脸色微红,“豫王现在也有意让我替他办事,我便打算趁机探探他的底。即便日后要投靠太子,也总得多些筹码,才可保你我平安。”
  楚澜自然明白其中道理。
  太子如今看着是个能够容人的,但有朝一日成了帝王,也难保不会担忧卧榻之侧的安稳,加之顾子湛这怀璧其罪的命数,放到哪个帝王心里,都难免不被忌惮。
  又因顾子湛将她也考虑进来,更令楚澜心中感动。
  *
  又想到什么,楚澜神色忽冷了几分。“当真好不要脸,我师父心性仁善,唯一难平的便是当年师门被灭之恨,想不到竟也被他们算计到其中。”
  与楚澜身世有关的那段,被顾子湛简单带过,只提到元虚道长想利用元晦道长对楚澜的恩情,让楚澜为他们所用。但既然元虚道长自信元晦道长会站在他这一边,也说明元晦道长必然也有把柄在他手里。
  对此,顾子湛心中也满是担忧,忍不住忧心向楚澜看去。
  楚澜却一眼便知道了她的心意。神色缓了些,安抚道:“不必担心,我不会有事的。”
  随即又忍不住冷哼,“若那元虚道长还有半分良心,便不该将心思动到我师父头上!”
  顾子湛有些疑惑,但这牵扯到元晦道长的个人隐秘,楚澜也没法与她多说,顾子湛便没有再问。
  *
  至此,话已说开,顾子湛这里,对楚澜已是再无隐瞒。
  而楚澜,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与顾子湛的命运,放在了一起。
  忽然想起白日里得来的消息,清冷的眉眼微垂,楚澜声音里忍不住染上淡淡羞涩,“对了,今日陛下已命钦天监算出了吉日,二月十二,便是你我成亲的日子。”
  顾子湛登时大喜。
  顾不上许多,顾子湛一把握住楚澜的手,忍不住朗声笑了起来。眉眼上的喜悦也感染了楚澜,令她心里竟也生出了抑制不住的期盼。再多的烦恼,都比不上这即将到来的喜事。
  二人执手相对,四目相接,心中的欢喜却一般无二。
  被她的笑眼看的有些赧,楚澜板着脸推开她,端起架子说道:“顾世子快快回去吧,莫要坏了我的清誉。”言罢,自己也笑了起来。
  这个消息,是连日阴霾中唯一的光彩。
  *
  然而,在顾子湛走后,楚澜的情绪却很快沉入谷底。
  顾子湛对她没有隐瞒,但她自己呢,却连从一开始的接近,都是有意而为之。
  楚澜清楚,顾子湛对她身负的那所谓紫微命数嗤之以鼻,甚至多有厌恶。若是被她知晓,自己从一开始,就也是这局中的一环,她是否也会觉得自己可笑?确实是可笑呢,但天道之术,从一开始,就已经深埋进了楚澜的骨血。
  楚澜却隐隐感觉,也许总会有一天,自己会将一切对顾子湛说出,就是不知那会是什么时候了。
  **********
  很快,派出的商队也给顾子湛传来了消息,并送回一些玉器、玛瑙制成的小物件。
  商队是段勇找来的,这位刘管事是镖师出身,后来走镖多了走出经验,也开始做起行商。他曾经在遭遇歹人时被段勇救过一命,是个可信之人。
  但毕竟是商队第一次出行,为了保险起见,段勇还是跟顾子湛请命跟随同去。有段勇随行,顾子湛自然放心,于是现在跟在她身边顶替原先段勇的,便是另两个豫王府护卫,段勇的徒弟,张贯和李岱。
  对于二人名字连着念出来时,那种难以名状的一言难尽之感,顾子湛选择接受。谁让这两个人当真亲密无间到天天换着衣服穿,真正做到了“张冠李戴”。
  在传回来的信里,段勇表示已经顺利跟西北最大的胡商呼延祥牵上了线。同时,亦听说顾子湛的婚期已定,表示虽不能赶回来参加世子爷的大婚,但等归来时,必定会献上厚礼。这次先送回来的物件中,有一对金底包玉的红玛瑙戒指尤其惹眼,便是段勇特意按照顾子湛的要求替她寻回来的。只是段勇似乎颇为不解,好好的戒指,为何要寻一对?
  这话他没有对顾子湛说起,顾子湛自然也不知晓,大昭的风俗在这一事上,竟与现代社会,有着天差地别。
  顾子湛见到这对红玛瑙戒指后也十分满意,自己小心藏好,只等到了晚上去拿给楚澜。今日正月廿二,恰好是楚澜生辰。
  *
  按照大昭的风俗,成亲一月前,未婚夫妻便不可再见面了。但顾子湛心里并没有这些忌讳,所以但凡忍不住思念时,顾子湛便会偷偷去楚府爬墙,楚澜也由着她折腾,称得上十分纵容。
  顾子湛依旧是翻墙而入,见到楚澜,她身旁的见微对顾子湛这种行为也见怪不怪,瞪过一眼之后就退了出去。
  顾子湛便连忙走近楚澜,眼睛亮晶晶笑起来,“阿澜,生辰快乐!”又献宝似的将怀中的那一对戒指拿给楚澜瞧。明面上的礼物自然已有豫王府替她打点送来,但最真挚的心意,还是要自己奉上。
  这戒指十分精致,羊脂玉中间镶嵌了一颗晶莹剔透的红色玛瑙,底座是金丝镂空,结绳般缠绕起来,尺寸与楚澜的无名指大小合宜。
  听着顾子湛在一旁解释,这颗红玛瑙便是她的一颗真心,底座金丝缠绕,恰恰合了结发同心的寓意。虽然顾子湛在解释时故意将这寓意曲解为酬谢知己的生日贺礼,但楚澜又如何能猜不透她心中所想,一时间,这些欲盖弥彰的情愫令她脸热。
  但无论如何,楚澜心中却依旧升起无限的欢喜来。
  带了几分打趣,楚澜对顾子湛说道:“想不到小澄儿当真是女儿心性,对这些女儿家的玩意这般感兴趣。”
  顾子湛不解,挠挠头,坦率说道:“我对这些没什么偏爱,只是戒指不就该是成双成对的吗?我瞧见这枚可与阿澜相称,便让人寻了来。”
  楚澜便知她并不清楚戒指在这个时代的含义。笑着将其中一枚与顾子湛手指大小相称的戒指放回她怀里,解释道:“看来子湛当真并不知晓这戒指的含义。在我大昭,戒指是只给女儿家带的玩意,男子若是带出去,怕会惹人笑话。”
  怕她不快,又安抚道,“我知你心中所想便好,也无需让外人知晓。回头我替你缝一个荷包放这戒指,交你随身携带可好?就算做,是你送我生辰贺礼的回礼。”
  顾子湛没想到这戒指在大昭的风俗竟和现代不同,一不小心惹了个大红脸。本有些遗憾,但听到楚澜说的,又晶亮着眼睛开心起来,点点头,“好的。”又忍不住问:“阿澜,那你喜欢这个戒指吗?”
  楚澜大方答她:“喜欢。”喜欢这戒指,也喜欢由你送出的这份心意,什么都喜欢。
  顾子湛一喜,笑的见牙不见眼。
  二人又说了一阵话,顾子湛便得走了。这亲事有些匆忙,她还有许多要去亲自打点查看的,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想到婚期越来越近,心里又几分欢喜,就快可以与阿澜朝夕相对了,真是甜蜜又紧张。
  虽然,这般欢喜的只有她一人,却也已足够细细品味了。
  *
  二月初的时候,元虚道长便离开了。
  婚期前的第五日,楚澜最后一次进宫给皇后及东宫女眷请脉。皇后及太子妃都与她道了喜,有些身份的内侍宫人也凑在二人身边同她打趣。听着众人对这段姻缘的艳羡,和对顾子湛的称赞,楚澜置身其间,竟恍如当真要出嫁的少女那般,心神飘荡起来,紧闭的心门,竟尝到一丝羞赧与甜蜜。
  临出宫时,太子遣人将她唤去。
  一见面,太子便爽朗笑了起来。“往后游儿表妹便是孤的弟妹了,这亲上加亲,当真是喜事一桩!”
  楚澜盈盈一拜,算是谢过。
  太子似看出她心中那抹忧思,在她对面坐下,安抚道:“你莫要担心,虽只有几次见面,但我看的清楚,阿澈这孩子心思通透,待人宽厚,是个良人。陛下那边,你无需担忧,自有哥哥给你们挡着。”
  楚澜心中一暖,思忖片刻,忍不住问道:“殿下,您可信天命之说?”
  太子闻言一怔,随后郑重答道:“孤崇敬天地,但亦知事在人为。古往今来,未有只依靠天命成就的盛世,亦未有只靠天命而成的明君。”
  楚澜向他看去,心中感动,却又怀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惋惜和愧疚。
  *
  待楚澜从宫中离开,登上马车,如今寒气凌人,见微将软毯搭在她腿上。一面替楚澜倒了热茶,一面开口说道:“小姐,咱们那天见到的那场争执,可是有些意思。”
  楚澜闻言抬头,便听见微继续说道:“那王家在城西抢占人家商铺,白二依照您的吩咐,将那户人家安顿了。事后才知,那户人家的大姐儿原先竟是在豫王府上做活,赚得银子拿去给自家兄弟置了房产,不知怎的,又惹上了安国公府。”
  楚澜眉头一挑,问道:“既然算是豫王府上的人,怎地会被王家欺压?”
  见微嗤笑一声,显然对王家极为不耻。“他们家的大姐儿死了,自然也就没法再去跟豫王府攀关系,王家便仗势欺人无所顾忌了。我呸,老安国公若是还活着,也得被这帮子不肖子孙给气死。”
  楚澜止住她,淡淡道一句,“谨言慎行。”
  见微便不敢再多说。楚澜静坐在一旁,心中疑惑更深,又嘱咐道:
  “这事的来龙去脉,还得再打探清楚些。”
  但有一事,见微却没有说错,定国公府王家,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