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旧时东风入梦来 > 第七十六章 甘为身下石,筹谋慰相思

第七十六章 甘为身下石,筹谋慰相思


  太子领着几位朝廷重臣,径直便去向了御书房。
  早已有腿脚快的内侍前来传信,  天顺帝除了最初的不可置信外,  心中,  竟隐隐生出几分解脱来。
  如今,他这个向来温和仁善的儿子,也终于有一次,  敢来逼他这个老子了。
  见到跟着太子走进来的这几位重臣,尤其是看到紧随太子身后的楚太傅,天顺帝心中涌上失落,但又很快被欣慰代替。他老了,  但好歹,他还有个不错的儿子,能担负的起这天下江山。
  但眼下,无论如何,  他身为皇帝的威严不容侵犯。
  太子在天顺帝脚边跪下。他身后几人也随着他,  一同跪下。
  天顺帝面上冷冷,“太子如今果然是长大了,  竟是连朕都不放在眼里了!”
  太子神色肃然,  “儿臣不敢。”
  天顺帝狠狠抄起桌上奏折便向太子头上砸去,  喝问道:“这等大事,  你竟不知先与朕讲!你领着朝廷重臣来朕这御书房一跪,难不成,竟是要逼迫朕不成!”
  太子面色依旧不变,淡淡道:“儿臣不敢。”
  他身后那几人,  也齐声呼道:“臣不敢!”
  天顺帝冰冷的目光一一扫过这几人,忽然哈哈一笑,“你们不敢?还有什么事是你们不敢的!北境之乱变成如今的样子,皆因主将无能所致,你们不去想着如何选拔良才,竟跟着这么个不成器的东西来逼迫朕!朕倒要问问,难道朕这个老头子披挂上阵,就能令戎族闻风丧胆,自愿退兵不成?”
  众人脸色俱是一变,皆惶恐跪伏于地,七嘴八舌的辩解:“臣等绝无此意!”
  只有楚太傅,虽然也是跪在地上,心中却毫无惧意。
  他清楚的知道,如今天顺帝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在替太子铺路,在替太子拉拢人心。此时的天顺帝,终于像一位寻常的老父亲,甘心用自己,去当那将儿子托举起来的踏脚石。
  太子此次代天子御驾亲征,必定会有大军跟随,战胜戎族,只是时间问题。其实朝中的明白人都清楚,太子此行,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能通过他此举,令大昭上下重拾对朝廷和天家的信心,重新生出对天子和皇权至高无上的敬畏,才更重要。
  所以,天顺帝此时说主帅无能,那么待日后太子去了北境,除了所有战胜的功劳,必然皆是太子的之外,就连将帅英勇抗敌之举,也可说是太子知人善用,有统御之能。甚至他最后那番话,已是将自己贬低到了极处,也正式要用自己的懦弱怯战,去衬托太子的坚勇果敢。
  同样身为父亲的楚太傅,一时之间,已明白了天顺帝的苦心。
  *
  那一天,自然是以年老昏聩的皇帝,被成熟稳重的太子说服收场。
  第二日,天顺帝重新出现在了朝会上。此时的他,看上去,竟又已苍老虚弱了许多。
  他没什么表情的高坐在御座上,扫视下面群臣一眼。虚虚抬起手,让李若愚去将一早便拟好的奏折拿来宣读。
  这一次,群臣终于等到了自己这几日来,最想听到的消息。
  圣旨传巡天下,天子亲笔,将由皇太子,亲率五万精兵,执龙节与尚方,起皇帝仪仗,直赴北境沙场,替天子亲征!
  除此之外,天顺帝更是直接派出由龙骑卫大将军廉适之亲率一万龙骑卫精锐,作为东宫亲卫,拱卫守护于储君身侧。
  甚至在发下这封昭告天下的圣旨之前,天顺帝就已经安排好各地兵力的调动,甚至连需要的粮草与兵械,都已经安排兵部与户部协作,直接运去了。这五万精兵,三万为先前便已换防至河东府的镇远军,剩下两万,则要从正守在河西府戍边的平远军中抽调。为了尽可能的在保证太子安全的同时节约时间,天顺帝甚至还多派出了五千龙骑卫做护卫,先将太子送至河东府,与镇远军汇合之后,再返回京城。
  太子出征的日子,则选定在十日之后。这日子是钦天监选出的吉日,正好也给龙骑卫与廉适之留出了准备的时间。这次是储君出征,再加上众人皆知天顺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更可以说是兹事体大,务要保得万无一失。而天顺帝里里外外这一番仔细安排,也当真是老父亲的拳拳舐犊之情,为儿子操碎了心。
  太子跪于御座之侧,心中一时之间也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他心里明白,他的这位父亲,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早已不是那个始终被照拂在其羽翼之下的孩子了。然而,不可抑制的,太子心中又涌上一丝悲哀。眼看着,他已快到了不惑之年,可而立之年就立不起来的自己,若不是那一场的子丧妻亡,若不是那一次次在逼迫之下冲破的底线,只怕如今心中依旧是什么也看不穿,又如何能做到“不惑”呢?
  他们父子之间问题的焦点,从不在无情上。反而在于,那些自认为出自于善意的越俎代庖与自欺欺人的“为你好”。
  只可惜,即便明白这些,也再回不去从前了。
  *
  如今已进入四月,今年气候热的很早,还有几日便要立夏。
  两天前得知太子打算出征北境的时候,她就将这事写信告知了顾子湛。于是这天深夜,楚澜便等在了书房里。
  果然,快到丑时时,就听得一阵羽翼扇动的声音。楚澜推开窗棂,便看到正立在床边,缓缓将翅膀收回的青鸢。
  青鸢见到楚澜,歪歪脑袋,背着翅膀,十分有气势的迈开两爪,一蹦一跳的进了屋。一进来,便跃上书案,咕噜咕噜几声,向楚澜表示自己连日奔波的辛苦和不满。
  楚澜笑笑,取下它脚上的信,又给它端来一小盘鲜羊肉。青鸢欢快地跳了跳,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楚澜则坐回桌案后,看起了顾子湛的回信。
  她们一直在寻找合适顾子湛的“重生”时机,然而形势一次次的变换,时局变得愈发紧张,原本的那些打算已无法再继续。其实,在决定女兵要亲上沙场历练后,楚澜也看出来,顾子湛有了跃跃欲试的想法。这一步虽然有些凶险,但恰好遇上太子出征,只要顾子湛此次能够立下军功,太子必然会帮助她在朝野之中威名远播。
  这样一来,日后她重回朝堂,也会更加顺利。
  楚澜清楚这一点,自然不会怪她擅自决定冒险。
  但看到顾子湛写的,要她安心于京城静候佳音,又忍不住有些好笑。她俩已是再默契不过,又怎会想不到对方心中的打算呢?顾子湛既然清楚自己不会因着她只身犯险生气,又哪还能当真以为,自己就会这么乖乖听话,安稳居于京城,袖手旁观呢?真是何苦还要再来多这么一句劝慰,真是傻呆呆。
  楚澜笑笑,忍不住执笔,在纸上轻松挥毫,片刻,抱着艳丽的顾子湛,便跃然于纸上。
  画中的顾子湛,眉眼笑开,整个人的气质是温和中透出纯善。眼中神色则与怀中的艳丽一般无二,都是憨憨傻傻、惹人怜爱。楚澜抬手抚上画中人的脸,心中微甜,却也有些惆怅。不过好在,要不了多久,就会见到了。
  落笔在画旁,楚澜写下一行小字。
  “红衣无需待京城,边塞车马与君逢。
  艳丽纯蠢惹人疼,不如我家小阿澄。”
  抿嘴轻笑下,楚澜将信细细叠好,又装回小竹筒立,在青鸢脚边系好。青鸢知道自己又要开始奔波,犯起了小性子,脑袋蹭着楚澜的手臂,可怜兮兮的咕噜个不停。
  楚澜摸摸它的头,安抚道:“我答应你,这次去了那里后,你就不要用再来回折腾了。我把你留给子湛,你就陪着她,不许再乱跑。要不了多久,我就会赶过去,与你们相见。”
  青鸢嘶鸣一声,翅膀张开抖了抖,脑袋又蹭蹭楚澜,好似在说它记住了一般。
  随后,又饮了些清水,吃饱喝足的青鸢便重新背着翅膀,一蹦一跳从窗户出去了。紧接着,翅羽震动的声音传来,又很快,一声鹰唳远远响起,已是飞出百丈之外了。
  楚澜将青鸢送走后,便走至床榻边,躺进锦被中。她须得赶紧休息了,因为天明之后,定然又会有事发生。而同时,她也需要抓住这次的机会,促成此行。
  *
  果然,天亮之后,宫中传来旨意。皇后亲传懿旨,召楚澜进宫。
  一进合坤宫,楚澜就见到正在垂泪的皇后。
  见到楚澜,皇后也再忍不住,拉着她的手,一迭声的叹气。
  “唉,为什么那两父子竟没一个省心的!年轻时候我跟着陛下整日东奔西走,他杀去哪儿,我便跟去哪儿,那些日子,我是日夜担惊,根本不得一夜安眠!如今,好不容易过了几天安生日子,怎么你兄长也不省心起来!前线那么多将军和兵士,有廉老将军已是足够,他又过去凑什么热闹!他自幼不沾军事,又哪里懂什么带兵打仗......”
  听皇后说到这里,楚澜轻抚她后背的手顿时停住。皇后也霎时,觉察出自己这话中的不妥来。
  挥了挥手,皇后让周围随侍的宫女内侍都退了出去。有这么一出,她心中忧思半分未减,反倒又生出几分烦躁来。百姓都道天家高高在上,只是这高高在上的天家自己,又偏偏被这份尊荣束缚,连寻常母子之间的牵挂都得冠冕堂皇起来。
  楚澜自然也体察出皇后情绪的变化。她微微抿唇,略一思索,开口说道:“太子阿兄,此次有廉老将军随扈,娘娘当无需挂怀。况且此次殿下定会得胜归来,到时在朝野之中的声望,也定然会更进一层。明年阿兄便该到不惑之年了,这点于他,也是尤为重要的。”
  皇后立刻便明白了楚澜话中含义。又不自觉猛然心惊,许是太子日日养在她膝下,她竟然都差点忽视,太子竟已是这般大了!不,原来她的儿子,竟然,也已到了开始衰老的岁数!四十岁,皇后不禁在心里回忆,当初天顺帝四十岁时,也是身在东宫,正做着太/祖皇帝的太子。
  可那时的天顺帝,不光在立国之战中有着赫赫战功,更几次代天子远征西南等边陲,皆是大胜而归。在朝中也是声望极高,僚属众多,于士林之间,因着楚太傅的缘故,也是素有美名。甚至就连在子嗣上,也早已有了顾源这个“好皇孙”。与其父一比,如今的太子顾源,却是差之远矣,甚至不值一提。
  所以,这次的代天子亲征,几乎可以看做是他唯一能够给自己增加分量的机会了!毕竟,天顺帝已经老了,留给太子成长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储君太过势弱,于王朝基业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楚澜打量皇后神色,见她已明白过来,心中暗松一口气。随后,她缓缓开口,说道:“于军事上,陛下定会安排妥当,廉老将军也是稳重之人,定不会有差池。只是殿下这身子骨,还是稍有些弱了。”
  “从医者的角度看,药石的调理必不可间断,但战阵之上瞬息万变,这一点,还需有人专门操持才好。”
  果然,皇后的脸上又染上担忧。
  “游儿自幼学医,亦习武多年,愿自荐于殿下马后,亲护殿下平安归来。还请娘娘准许!”
  皇后顿时惊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