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 > 第546页

第546页


  不过现在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苍蝇馆子”了,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加上科技水平的提升,不仅仅官方机构对于饮食问题的高度重视,民间对于餐饮问题,要求也是日渐提高。
  苍蝇馆子也在顺应时代,不得不进行改变,变得更加卫生、更加干净、更加规范。
  现在开餐饮店,没有以前那么随便了。
  至少油烟、噪音、食品安全、加工环境、人员操作之类,都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才允许进行营业。
  走进一家小饭馆。
  服务员就走了上来:“两位,这是菜单。”
  戴小海接过来,翻了翻菜单,又不时询问老婆的意见。
  “来一个辣子鸡,一个干煸四季豆……”
  不一会,他就点了三菜一汤,和两人份的米饭。
  在等待上菜的时候,随着午餐时间到来,小饭馆里面很快就坐满了客人,有当地的老顾客,也有像戴小海这样的游客。
  大家都各自围着桌子,聊着天南海北的事情。
  而透过玻璃窗,街道斜对面就是水果批发市场,穿着工作外骨骼的工人,或者造型各异的机器人,在批发市场周围忙碌着。
  热腾腾的饭菜上来后,戴小海夹起一块鸡肉:“老婆,听说今年六月份,国内将放出50张太空旅游的门票。”
  “咋?蓝星已经不能满足你了?想上天了?”他老婆没好气地笑道。
  “额……”戴小海耸耸肩:“如果有机会,价格又合适的话,可以考虑一下。”
  “价格肯定低不了。”
  没有死心的戴小海却摇摇头:“不一定,我猜肯定不会太高,毕竟是去天宫空间站的技术非常成熟,估计一张票会在50万以下。”
  “呵呵!50万不是钱?咱们家的存款才四十多万。”老婆翻了翻白眼,继续夹菜扒饭。
  戴小海解释道:“咱们家的存款,现在还有多少用途?”
  “额……”他老婆一想还真没有什么用途,这些老华元在信用点出来后,地位就非常尴尬。
  现在又不用养孩子老人,也不用担心房子车子和生活,除了日常吃吃喝喝,或者去旅游之类,真没有多少地方可以花钱。
  这里的花钱,是指花华元,而不是信用点。
  因此很多人手上都积累了大量的华元,这些华元在日常生活没有地方花,但本身价值又继续维持着。
  才出现眼前尴尬的局面。
  对于这些华元,官方自然要想方设法回收回来,而最好的回收方案,就是出售一些高大上的东西。
  比如即将推出的太空旅游,还有各种定制车之类的。
  另外还有一个大项目,那就是投资太空开发,可以在月球广寒宫市中,投资一个太空舱,日后这个太空舱会归属投资者名下。
  一个标准的月球太空舱,价格是1500万华元。
  相当于太空房地产,不过这个东西就一个噱头,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如果是公司之类,还可以申请太空实验之类,个人投资这种东西,纯粹就是一个收藏和爱好。
  由于广寒宫基地的本地物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导致广寒宫的标准太空舱成本下降到60~90万一个。
  反正已经有不少人在询问购买方式了,估计到时候可以卖初一批太空舱。
  而太空旅游的热度,也在迅速爆热起来,难怪戴小海也有些按耐不住了。
第六百六十九章  变化(五)
  小饭馆里面,不少人都在讨论太空的事情。
  比起蓝星的其他地方,大中华本土地区,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其实这和民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至少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华国是少数将政治和思想课程,普及到中学阶段的地区。
  这种做法有利有弊,但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
  在黄修远看来,大中华本土民众的政治素养,要强于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
  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民众,多少可以在纸上谈兵,不会那么容易被忽悠,同时成为当今世界各地中,对政治、经济、世界格局、地缘之类,最热切的群体。
  西方底层民众在这方面,还真难以做到。
  如果这是巴黎的餐厅,或许其中的食客,聊天的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或者家庭之类。
  而在贵阳的小饭馆里面,虽然有家长里短、旅游见闻,却还有很多人在谈论国际局势、太空探索之类。
  戴小海夫妻在讨论要不要购买太空旅游的车票,突然小饭馆的讨论声高涨起来。
  他有些诧异的转过头,这才发现不少食客,正盯着小饭馆的大电视。
  很快戴小海就知道为什么了。
  原来是航天局公布了50张车票的分配方案和价格。
  根据公布的信息来看,航天局这一次并没有将50张票都拿出来销售,而是分成两部分。
  其中20张,作为大学生航天知识竞赛、网络航天思考大赛的奖品,两个比赛各10张。
  剩下的30张作为商业销售,面向全世界,单价是888万华元一张车票。
  不过大中华区的民众购买,可以享受优惠价格,价格是30万华元。
  这三个渠道上。
  商业购买就不用说,基本有钱就行。
  大学生航天知识竞赛,从这个比赛的名称来看,就知道仅限于在读大学生,还要参与航天知识竞赛,并获得前十名。
  而网络航天思考大赛,这是一个全民公开的比赛,主要向时光博客的博库投稿,写一篇字数500~10000的文章,文章的主题要求,是未来、太空、人类文明。
  其实这两个比赛,并不是第一次举办,大学生航天知识竞赛目前是第三届,而网络航天思考大赛则是第二届。
  只是拿出太空旅游车票,作为比赛的奖品,有些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对于戴小海而言,他倒是很快就想明白了,将太空理由的车票,作为比赛奖品,估计有官方意志在背后推动。
  现阶段大中华的航天产业,已经扩张到非常庞大的地步,甚至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
  但是航天产业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与普通人的生活,存在巨大的距离。
  虽然天宫空间站距离地面,才450公里左右,却比从羊城去北平,要难上一个大量级。
  说轻了是距离问题,说重了就是脱离群众。
  虽然航天产业有七百多万员工,但其中真正参与一线航天工作的人,却只有几十万人。
  一个产业要发展,必须贴近民间的生活,就好比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
  明明航天技术、核技术、半导体技术,都是在上个世纪中叶,差不多时间起步的,最后三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别。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民间力量的参与。
  半导体和计算机找到了走向民间的道路,获得了庞大的商业效益。
  而核技术、航天技术,却像高岭之花,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收益却不高,甚至要亏本。
  要不是上个世纪的冷战需要,核技术和航天技术会更加落后,这就是脱离民间的结果。
  黄修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航天产业和加强宣传。
  举办相关的比赛、拿出太空旅游的车票,就是宣传手段之一。
  而调整航天产业上,主要是拿出一些可以民用化的技术,比如逃生舱、多功能服装、室内环境调节系统、太空材料之类。
  另外还有一系列的关于太空环境下,人体如何适应、如何预防之类的成果。
  航天产业必须向民众靠拢,而不是发展成为割裂的势力,最后变成一个不稳定因素。
  虽然当前的月球基地,还不具备独立的工业体系,宇航员也没有办法长期在外太空生活,却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
  16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无论是两个牙,还是海上马车夫的尼德兰,还是后起之秀的日不落帝国,都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本土和殖民地之间的分歧。
  虽然大中华开拓月球,名义上是科研基地,实际上却是当成领土来经营的。
  或许在前期,星外领地不会和本土离心离德,却不代表以后不会。
  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分离主义。
  月球还好,就在蓝星的家门口,以现在的运载火箭速度,全速前进也就两三天时间,在紧急情况下,四天可以完成一个来回。